首页 理论教育 调整专业结构,充实职业教育

调整专业结构,充实职业教育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面对这个实际情况,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必须作出相应的反应,从专业设置这方面来说,必须及时调整。

调整专业结构,充实职业教育

一、职业教育必须与经济发展同步规划

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职业教育发展、提高的原动力。职业教育能否主动适应经济发展,保持与经济同步前进,是其能否获得生命力的关键。因此,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将职业教育纳入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中,使教育的规划、规模、层次和结构与社会结构、产业变化保持紧密的相关性。这样才能使职业教育从根本上保证为经济服务,并在良好的服务中得以不断发展。

经济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经济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不仅表现为经济的发展规模、速度和水平决定着教育的发展规模、速度和水平,而且还表现为经济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制约性。同时,教育作为生产力加工、更新、提高的手段,又作用和制约着经济。两者这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便决定了它们必须同步规划、同步发展。

同步规划的前提,就是要摒除以往那种“就教育抓教育”和“就经济抓经济”的旧观念和旧习惯。具体说来,经济部门在规划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时,一定要有教育的指标要求,提出内容包括职业人才在数量、质量、规格、品种以及空间、时间分布上的需求预测;国家计划部门应会同各部门尽快编制出我国的《职业分类辞典》,提出不同专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的专业(业务)知识和技术、技能的要求;教育则紧紧地依据经济部门提出的人才需求计划和职业要求,编制自身的战略规划和工作计划,制定教育的发展规模、层次、速度和种类。总结我国教育史上所出现的职业教育的大起大落,原因就在于经济和教育的脱节,经济界提不出人才需求预测,时至今日这种状况仍无根本改变。显然,这是需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的。

二、职业学校必须适时调整专业设置

职业教育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职业教育的直接联系是对人才的需求,即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的数量和质量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对于人才的需求。因此,学校设置专业也就必须根据经济的发展变化,审时度势,从市场经济发展变化的实际出发,作出适应性的调整。这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过程的一个突出的问题。

合理的专业设置是职业教育得以顺利发展的前提,是办好职业学校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职业教育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有密切联系,所以学校的专业设置除了具有稳定性、地方性等特点外,还具有适应性。学校的专业设置只有同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求相适应,才能在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实践证明,只要职业学校设置的专业对路,与当地经济建设和产业结构变化相适应,就能为当地培养出适应需要的中、初级合格人才,也为学生就业提供了充分条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高科技迅猛发展,特别在上海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正处于改革变化阶段,对于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地变化。总的两个趋向是:其一,各类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数量变化较大。前些年第三产业崛起,需求量就猛增,而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的趋势,第三产业相对稳定,需求量增幅缩小,其他产业则开始有所增加,估计今后还会发生变化。其二,无论哪类产业,对人才的“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规格”逐年提高。面对这个实际情况,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必须作出相应的反应,从专业设置这方面来说,必须及时调整。

面对新的经济发展形势和产业结构发展变化,职业学校设置的专业种类要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并且要开设新的专业,以适应产业结构变化的需要。当然,由于我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不尽相同,资源情况也不一样,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根据需要和可能,设置适应产业结构发展变化需要的专业。

三、调整专业设置的几点思考(www.xing528.com)

学校在调整专业设置时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审时度势,避免盲目性是关键。

1.要“扬长避短”

充分调查研究,搜集用人单位提供的“量”和“质”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较好地把握市场对人才的类别、数量、质量的选择的总体需求,再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办学能力、师资、设备、设施等等,特别要清楚自身的“长处”和“短处”,以便在决策时“扬长避短”。这是学校专业调整时决不可少的前提。

2.要“以不变应万变”

把握市场总体需求,设置具有一定超前性的、有发展前景的骨干专业;对培养目标也应作调整提高,一专多能,扩大专业面,拓宽学生个体就业范围。

3.还要“以变应变”

掌握市场动态,设置“短线”专业,对急需紧缺人才,可以采取多形式、多学制、多层次、多规格,“以变应变”动态培养。

总之,要长短结合,动静结合,这样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可以预见,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将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相应调整。而且,随着职业教育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专业设置上的适应性特点也将越来越明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