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本身属于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但是现阶段人工智能的概念已经不能局限在某个领域内,其应用已经扩展到了各方面,除了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外,其开发过程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融合才能合理应用,比如生物学、医学、生命科学、自动控制、机械、心理学、哲学等。
人工智能发展较为成熟的研究领域包括:机器人、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随着计算机硬件水平的大幅度提高,高性能计算机的计算处理能力日益增强,人工智能的应用也随之不断扩大,并已经开始逐渐贴近人类生活,提供不同类型的产品和服务。人工智能在工业、农业、渔业、医药、网络等方面的应用已经初具规模。
人工智能本身的意义在于人类想要让机器具备人的能力,能够代替人类来完成一些工作,尤其是高危的或者烦琐的工作,这样既可以解放生产力,又可以避免危险和犯错。人类的学习能力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能够通过已有知识形成系统的框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推理、识别,甚至创造出新的知识,这种学习能力就是人工智能想要实现的最终目标。
人工智能的定义众说纷纭。图灵对于人工智能的定义是:“机器回答人提出的问题,其答案与人回答同样问题没有差异时,即可认为这台机器具备人工智能。”图灵还曾预测称,到2000年,人类应该可以用10 GB的计算机设备,制造出可以在5 min的问答中骗过30%成年人的人工智能。在测试人与被测试者(一个人和一台机器)隔开的情况下,通过一些装置(如键盘)向被测试者随意提问,问过一些问题后,如果被测试者超过30%的答复不能使测试人确认出哪个是人、哪个是机器的回答,那么这台机器就通过了测试,并被认为具有人类智能。在2014年举行的共有5台超级计算机参赛的图灵测试竞赛上,俄罗斯人弗拉基米尔·维西罗夫创立的人工智能软件尤金·古斯特曼设法让测试人相信被测试者33%的答复为人类所为,这意味着这台超级计算机通过了图灵测试。虽然这相较于图灵的预测晚了十几年,但是最终确实实现了图灵所定义的人工智能。(www.xing528.com)
人工智能的概念现在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服务业和工业领域都在应用人工智能以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
2017年7月20日,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其中提到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人工智能产业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成为改善民生的新途径,有力支撑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第二步,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部分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人工智能成为带动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智能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第三步,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智能经济、智能社会取得明显成效,为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和经济强国奠定重要基础。该规划系统阐述了现阶段以及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部署,从国家的发展战略来看,人工智能的发展将来会涵盖方方面面,包括智能社会、智能经济、军民融合。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未来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必然要引进的技术,国家未来会根据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和行业应用的不同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系统发展策略。配合国家发展的需求,如何根据学科特点,做到各个学科与人工智能的交叉融合,构建开放协同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建立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体系,这是现代高校科研工作者要考虑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