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代表性著作《拿破仑军事语论》及《毛奇全集》

代表性著作《拿破仑军事语论》及《毛奇全集》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形成阶段的代表性著作1.《拿破仑军事语论》——拿破仑拿破仑波拿巴,法国杰出的军事统帅,1804年任法兰西帝国皇帝,称拿破仑一世。该书被不少国家定为军官必修教材,是若米尼最有影响的代表作。其著作《战争论》是西方军人必读书,被称作西方军事思想的代表。但战争的暴烈性、概然性和偶然性是其根本属性。(二)发展阶段的主要代表著作1.《毛奇全集》——毛奇(1800—

代表性著作《拿破仑军事语论》及《毛奇全集》

(一)形成阶段的代表性著作

1.《拿破仑军事语论》——拿破仑(1769—1821年)

拿破仑•波拿巴,法国杰出的军事统帅,1804年任法兰西帝国皇帝,称拿破仑一世。拿破仑的军事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武力和思想的双重作用

拿破仑说,“从长远来看,刀枪总是被思想战胜的”“战争中,军队的精神状态足以保障3/4的胜利”“精神与物质的力量是三与一之比”。在部队中,他十分重视思想教育,使军队在战斗中的表现英勇顽强。

(2)重视军队的改革和建设

拿破仑大胆地对旧的军队进行改编,将原来的步兵师和骑兵师,合编成由步兵、骑兵、炮兵和工兵组成的合成军。

(3)十分重视歼灭战的作战原则

作战中善于实施迂回和机动,在决定性的时间和地点集中优势兵力,以坚决的进攻歼灭敌有生力量;惯于采用纵队与散兵相结合的战斗队形,力求通过一两次决战击败敌人。

拿破仑一生指挥大小会战50多次,赢得35次胜利,被后人评价为“真正的军事艺术的巨匠”,连马克思也称赞他是“伟大军事家”。

2.《战争艺术概论》——若米尼(1779—1869年)

若米尼,又译约米尼,欧洲资产阶级军事历史学家、军事理论家,俄罗斯帝国军事学院奠基人之一,被授予步兵上将军衔。若米尼一生著作颇丰,主要有《大战术理论和应用教程》《论大规模军事行动》《革命战争批判军事史,1792—1801》《拿破仑的政治和军事生涯》。1838年,他将其有关战争原则方面的著述汇集成册,出版了《战争艺术概要分析》(即后来的《战争艺术概论》)。该书被不少国家定为军官必修教材,是若米尼最有影响的代表作。

若米尼的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军事政策

若米尼认为,军事政策是政府和统帅采取的一切既不属于外交领域,也不属于战略领域的军事手段。一个英明政府的军事政策,要求国家元首文武双全,受过政治训练和军事训练,若不能亲率军队作战,则挑选称职的代理人。

(2)关于战略

若米尼认为,战略是地图上进行战争的艺术,研究整个战争区的艺术,为入侵别国或保卫本国而在战场上指挥大军的艺术,以及把军队的大部分兵力集中到战争区或作战地区决定点上去的艺术。

(3)关于大战术

若米尼认为,大战术是巧妙组织和指挥交战的艺术。大战术的组织指导原则同战略的组织指导原则一样,就是把主力用于对付敌人的一部,用于能保障获得最大战果的决定点上。

(4)关于战术

若米尼认为,战术是指挥战斗的艺术,战术决定军队在战场上实施机动和冲击的各种部署,以及军队的使用程序和执行任务的方法。

(5)关于战争勤务

若米尼认为,战争勤务实际上是战争准备、保障战略和战术使用的科学,也是军队移动的应用艺术。

3.《战争论》——克劳塞维茨(1780—1831年)

卡尔•菲利普•戈特弗里德•冯•克劳塞维茨,德国军事理论家和军事历史学家,近代军事战略学的奠基人。其著作《战争论》是西方军人必读书,被称作西方军事思想的代表。全书60余万字,分3卷8篇,分别论述了战争性质、战争理论、战略、战斗、军队、进攻与防御和战争计划等。

《战争论》战略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战争是政治的继续

克劳塞维茨认为,战争就如同一条变色龙,每一次战争都有其自己的特色,千变万化,各不相同。但战争的暴烈性、概然性和偶然性是其根本属性。从战争与政治的关系看,政治是战争的母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把战争看成独立的东西,而要看作政治的工具,是为政治服务的。军事观点必须服从于政治观点。任何企图使政治观点从属于军事观点的做法都是错误的。战争爆发之后,并未脱离政治,仍是政治交往的继续,是政治交往通过另一种手段的实现,是以剑代笔的政治。

(2)战争的目的就是消灭敌人

克劳塞维茨认为,战争的政治目的即是消灭敌人,而消灭敌人必然要通过武力决战,即通过战斗才能达到,它是一种比其他一切手段更为优越、更为有效的手段。消灭敌人包括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两个方面。消灭敌人并不意味着蛮干,有勇无谋的硬干,不仅无法达成消灭敌人的目的,反而会使自己的军队遭受损失。

(3)战略包括精神、物质、数学地理、统计五大要素

精神要素指精神力量及其在军事行动中的作用。物质要素指军队的数量、编成、各兵种的比例等。数学要素指战线构成的角度、向心运动和离心运动等。地理要素指制高点、山脉、江河、森林、道路等地形的影响。统计要素指一切补给手段等。克劳塞维茨认为,“这些要素在军事行动中大多数是错综复杂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其中精神要素占据首位,影响战争的各个方面,贯穿于战争始终。物质的原因和结果不过是刀柄,精神的原因和结果才是贵重的金属,才是真正锋利的刀刃”。

(4)战略战术的基本原则

克劳塞维茨认为,数量上的优势在战略战术上都是最普遍的制胜因素。虽然在实际作战时,通常不可能处处形成优势,但必须在决定点上通过巧妙调遣部队,造成相对优势。一切军事行动或多或少地以出其不意为基础,才能取得优势地位,使敌人陷入混乱和丧失勇气,从而成倍地扩大胜利的影响。战略上最重要而又最简单的准则是集中优势兵力。用于某一战略目的的现有兵力应同时使用,越是把一切兵力集中用于一次行动和一个时刻越好。会战是战争的真正重心,由几个战斗所形成的大规模会战能有效地消灭敌军,所取得的成果最大,故高级将领应当重视这种双方主力之间的战争,视其为挫败敌国交战意志的重要手段。

(5)战争中的攻防

克劳塞维茨认为,进攻和防御是战争中的两种基本作战形式。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整体为防御,局部可能为进攻。进攻中含有防御因素,防御中也含有进攻因素。进攻可转变为防御,防御也可以转变为进攻。一般说来,防御应离自己的兵员和物资补给地较近,能依靠本国民众的有利条件,但它的目的是消极据守。进攻具有“占领”这一积极目的,并通过占领来增加自己的作战手段。

(6)要积极向战史学习

克劳塞维茨认为,战争理论是成长于战争经验土壤里的果实。战史是最好的、最有权威、最能说服人的教师。战争理论和原则的提出,应当在研究战史的基础上进行。当然,战争理论也要随着时代和军队的变化而变化,要适应特定国家的需要,具有时代的特点。

(二)发展阶段的主要代表著作

1.《毛奇全集》——毛奇(1800—1891年)

毛奇,著名军事家,又称老毛奇,著有《毛奇全集》等重要著作。他强调战争是客观存在的,在和平时期必须做好战争的准备;他主张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总参谋部体制,由它具体地制定战争的策略,统一军事行动的指挥;他重视铁路电报等新技术在军事上的运用,认为这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在战争指导上,主张先敌动员、快速突破、分进合击、外线作战和速战速决。

2.《海权论》——马汉(1840—1914年)

马汉,美国军事历史学家、军事理论家,1885年开始从事军事理论研究和著述,发表专著和论文100余部,其中关于海权论的著作有20多部,主要有《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海权对法国革命和帝国的影响,1793—1812》《海权的影响与1812年战争的关系》《海军战略》等。

其军事思想基本观点如下所述。

(1)海权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

马汉强调海洋的重要性和控制海洋的意义。认为以商业立国的国家,必须拥有优势的海上力量,夺取殖民地,占据战略要点,控制海洋,以保证国家战略利益。

(2)海军战略的目标是保证国家获得平时和战时的海权

马汉认为海上作战最重要的任务是掌握制海权,而掌握制海权有赖于强大的海军。

(3)海军战略的基本要素是集中、中央位置、内线、海上交通线

马汉认为,集中的法则是海军战略的基础;威力的方程式是力量加位置,以便于舰队实施内线机动;海上交通线居于“统制战争”的地位,凌驾于其他要素之上。(www.xing528.com)

(4)海军的存在是为了进攻,防御只是进攻的准备

马汉指出,即使全局处于防御态势,海军舰队也必须积极出击,通过海上交战达到一定的结局。

马汉的军事思想适应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垄断资本向海外发展的需要,是当时历届美国政府制定对外政策和海洋战略的重要依据,对美国军事思想和其他许多国家的海军理论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3.《制空权》——杜黑(1869—1930年)

杜黑,意大利军事理论家。其主要著作有四部:《制空权》《未来战争的可能面貌》《扼要的重述》《19××年的战争》。1932年,这四部著作合编成《制空权》,在罗马出版。

杜黑的军事思想主要如下所述。

(1)飞机用于战争,彻底改变了战争面貌,是战争发展史上的转折点。从此,战争将成为全民的、总体的、不分前方和后方、不分战斗人员和非战斗人员的战争。

(2)未来战争中,夺取制空权的斗争极端重要。掌握制空权就是胜利,丧失制空权就是战败。

(3)夺取制空权只能靠空军。因此,建立与陆军、海军并列的独立空军是绝对必要的。陆海空三军是构成国家武装力量不可分割的整体。

(4)空军是一支进攻性力量,不适用于防御。未来战争中,集中空军最大力量对敌后方城市和居民中心实施战略轰炸,即可摧毁其物质和精神的抵抗,迅速赢得战争胜利。

杜黑是空中战争论的主要创始人,有较强的预见性和创新精神。他的军事思想对空军理论的发展起了先驱作用,在近代军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三)西方现代军事思想

1.《装甲战》——富勒(1878—1966年)

富勒,英国军事理论家、军事历史学家,一生著述甚多,涉及军事科学、战争理论、战略战术、战史战例、国防建设、军队建设等。已出版的专著40多部,论文百余篇。主要著作有:《大战中的坦克》《战争的改革》《论未来战争》《装甲战》《机械战》《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西洋世界军事史》《战争指导》。《大战中的坦克》是其代表作,有多种文字译本。在书中,富勒总结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提出并论证了主张坦克制胜的理论。

富勒的军事思想主要内容如下所述。

(1)关于军事科学

富勒认为,军事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是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军事科学的发展有其复杂的历史因素与社会因素。工业革命对军事科学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2)关于战争

富勒认为,战争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活动,是有组织社会的产物。只要国家存在,战争就存在。

(3)关于机械化战争

富勒认为,战争自古就是武器的较量,胜利的取得99%在于武器。新出现的坦克是一个活动要塞,既有阵地防御所需要的防护力,又有阵地进攻所需要的突击力和机动力,因而在未来战争中将成为主要兵器。据此,未来战争主要是机械化战争,是陆海空战场一体化和三军联合作战的战争。

(4)关于战争指导

富勒认为,进行未来战争必须指导思想明确和分析问题不带偏见。在机械化战争中,胜利属于技术装备占优势的一方,其方式是在选定的方向上进行决定性战斗。进攻是机械化战争的主要样式。大量使用坦克实施突破、包围和追击,直捣敌集团军和军、师司令部等指挥机关,将对敌造成巨大的精神震撼。

(5)关于军队建设

富勒强调,军队规模和员额应适当缩小,武装力量建设的重点是依靠科学技术提高军队的机械化程度。富勒的军事思想体现了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在欧美一些国家有较大影响,推动了机械化战争论的发展。

2.《战略论》——利德尔•哈特

利德尔•哈特,英国军事理论家、战略家,在军事理论上较早倡议“机械化制胜论”,强调装甲坦克和机械化部队将起决定性作用。他一生勤于军事理论、军事历史和军事人物的研究,撰写了30多部著作。《战略论》是他的军事理论代表作之一。该书宣扬“间接路线战略”理论,主张把战斗行动尽量减到最低限度,避免正面强攻的作战方式,强调用各种手段出敌不意地奇袭和震撼敌人,使其在物质上遭受损失,在精神上丧失平衡,以达到不进行决战而制胜的目的。这种间接法思想对西方军界有过颇大影响。他的著作还有《西方的防御》《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纳粹将道》(直译应为《德军将领内幕——来自希特勒高级指挥官令人震惊的发现》)等。

利德尔•哈特的军事思想主要内容如下所述。

(1)关于战略

利德尔•哈特认为,战略是一种分配和运用军事工具以达到政治目的的艺术。它所研究的不但限于兵力的调动,而且要考虑调动的效果。军事战略从属于大战略。大战略的任务是调节和指导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的一切资源,以达到战争的政治目的。军事战略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对目的和手段的精确计算,以便使战略目的与现有手段相适应。他早年受传统军事思想影响,一度提倡防守战略。后根据古往今来的战争经验得出结论,认为“间接路线”是最合理和最有效的战略形式。这种战略的核心在于把战斗行动减少到最低限度,主张翼侧迂回,以避免从正面与敌直接碰撞;强调用各种手段袭击和震撼敌人,使其物质上受损,精神上失衡,最终达到不经决战而制胜的目的。

(2)关于作战

利德尔•哈特认为,最基本的作战原则是分散敌人兵力和集中己方兵力。为此,作战计划应具有灵活性,以保持行动的主动权;根据敌人的抵抗程度选择作战线,注意切断敌人的交通线;夺取某一个目标时,应同时威胁对方几个目标。作战原则可概括为一句话,即集中自己的力量对付敌人的弱点,方法是首先自己分散,引起敌人分散,然后才是自己集中。利德尔•哈特强调,灵活运用作战原则需要有健康的思想和冷静的头脑,并提出八条原则:①根据自己的手段选择目标。②时刻牢记自己的目标。③选择一条出敌不意的行动路线。④沿着一条敌方兵力最小的路线采取行动。⑤选择一条可以同时威胁敌方几个目标的作战线。⑥作战计划具有灵活性,并根据情况的可能变化部署军队。⑦敌方有所戒备时,决不全力以赴实施进攻。⑧第一次尝试失利后,绝不沿着同一路线和按照原部署再次发动攻击。此外,要在攻击开始前破坏敌人的稳定性,攻击奏效后积极扩张战果。

(3)关于军队建设

利德尔•哈特在20世纪20年代初提出机械化战争论,随后又建议英国陆军实现机械化和现代化,认为坦克是未来战争中的可靠武器,由坦克与步兵联合编成的装备齐全的陆军是未来军队建设的方向。因此,始终坚持机械化制胜和装甲坦克部队在未来战争中起决定作用的观点。主张步兵区分为重型步兵和轻型步兵,重型步兵用于防御,轻型步兵用于进攻和完成其他作战任务。轻步兵营的编制为1个小型汽车连、1个机械化连、1个后备摩托化连。每连分为两部分,一半作为战斗队,另一半充当预备队,以随时适应战场情况的变化。他认为发展机械化部队的前提是对原有战略作新的抉择,要考虑军事科学的发展趋势。为此,他对军队的组织、装备、机动、技术和训练等提出许多新见解,主张吸收科学技术的进步成果,以保证理论和实践跟上时代的发展。

(4)关于精神因素与物质因素

利德尔•哈特认为,战争中的精神因素与物质因素是统一的、不能分割的。精神是经常发挥作用的因素,在军事活动中具有压倒一切的作用,往往能决定战争和战斗的结局;物质是进行军事斗争的手段和工具,在每次战争中情况各异。精神因素和物质因素在战争中的重要性,不能简单地进行对比。如果武器装备不能满足要求,士气必将低落;如果消耗巨大、伤亡惨重而进展甚微,士气必将丧失。必须认真观察和分析战争中军事手段和斗争工具的发展情况,以便正确估量物质因素对精神因素的影响和作用。

(5)关于战史研究

利德尔•哈特强调从战史中学习战略、战术,认为只有对战史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在战略上和战术上掌握他所提倡的间接路线战略并了解它的意义。然而,研究和分析的成败取决于认真的思索并提出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只有不顾各种利害关系和不怕一切后果去追求真理,才能获得接近真理的结论。

3.《绝对武器》——布罗迪

《绝对武器》主要阐述了相互威慑理论的原则。这一理论曾一度被作为美国的核战略原则。该书认为,核武器是一种无法防御的绝对武器,它的出现,将使战争从人类世界上完全消失,或至少必须消失。该书还认为,在核攻击面前,不存在任何防御手段,侵略者和被侵略者必将在核报复打击下同归于尽。

核战争理论即是主张使用核武器进行战争的理论。冷战期间,它一度成为某些核大国制定军事战略的依据。1945年8月,美国使用原子弹轰炸日本广岛长崎。1946年,美国军事理论家B.布罗迪等人把核武器称为“绝对武器”。一般认为核战争理论包括全面核战争理论、有限战略核战争理论和战区核战争理论。

4.低强度冲突理论

这是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里根政府在前期有限战争理论基础上提出并推行的一种小规模军事冲突理论。低强度冲突是一种有限的军事、政治斗争,旨在达到特定的政治、经济、社会或心理目的,通常局限于一定的地域,使用的兵力、武器数量以及作战规模和激烈程度往往有限。这种作战形式,主要是反暴乱作战、反恐作战、应急作战和维护和平行动。低强度冲突理论是美国在与苏联势均力敌的形势下推行其全球战略、维护其海外利益的一种作战理论。

5.“高边疆战略”理论

这是时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顾问的丹尼尔•格雷厄姆于1982年首先提出来的。他第一次较为系统地提出了开拓和利用宇宙空间以占据制高点的总体构想,并且使之成为一种包括军事、技术、政治、经济等各项战略在内的总体战略。正如他所强调的,“高边疆不仅是一项军事战略,它还是处理美国和美国盟国正当的经济和政治愿望以及安全需要的一项真正的国家战略”。其特点是突破了传统的边疆概念,实现了战场向第四维——太空的发展,并引发了新一轮的太空竞赛。

6.非对称作战理论

1991年海湾战争之后,美国首先提出这一概念并展开了大量的相关理论研究。经过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实际应用,非对称作战理论逐渐丰富。美军最初提出这一概念是指不同类型部队之间的交战。随着实践的发展,非对称作战的内涵得到进一步拓展,被泛指利用交战双方军事力量对比的悬殊,并且充分利用国家在军事战略、武器技术和军兵种运用上的各种优势,积极寻找对手军事力量中的薄弱环节,扬长避短、以强击弱、避实击虚,以极小的代价换取战争的胜利。其实质是以己之长克敌之短,强调的是超越常规,出奇制胜。

7.第六代战争理论

这是俄罗斯新军事变革理论的代表,由俄罗斯军事科学院斯里普琴科将军在其《第六代战争》一书中提出。这一理论认为,21世纪前25年的世界战争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使用常规武器的接触战争;另一种是使用不同作战平台的高精度突击和防御武器、新物理原理武器、信息武器及电子战兵力兵器的非接触战争。第六代战争的主要目的是以非接触式方式摧毁任何距离上的敌国之经济潜力,在将己方全部火力用于无条件摧毁敌人经济设施的同时,还要实施强大的信息突击和不同作战平台无人驾驶高精度兵器的密集突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