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际战略环境的变化以及国际战略格局多极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面对新的安全环境和安全威胁,世界主要大国为了确保赢得战略主动,纷纷调整国家安全战略,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安全战略调整与博弈的热潮,其结果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未来国际战略格局和历史发展走向。
(一)美国军事力量及战略动向
1.军事力量
美军的现役总兵力有146.093万人,其中陆军兵力54.92万人,共有3个集团军司令部、4个军部、10个作战师、5个航空旅、3个装甲骑兵团、6个炮兵旅、7个史崔克旅、9个“爱国者”、2个“复仇者”防空导弹营、3个独立步兵营和1个空降特种部队。美国海军总兵力为33.16万人,共编有6个舰队,即第2舰队、第3舰队、第4舰队、第5舰队、第6舰队、第7舰队;而且还设有一个海军运输司令部,其主要装备有潜艇76艘(其中战略潜艇18艘,攻击潜艇55艘,其他用途1艘),航空母舰为10艘,尼米兹级10艘,巡洋舰22艘,提康德罗加级22艘,驱逐舰62艘,伯克级62艘,护卫舰37艘。海军航空兵兵力为6.32万人,装备飞机2732架,其中作战飞机1598架;直升机1361架,其中反潜直升机321架、攻击直升机180架。
美国拥有世界上空基核打击、陆基核打击、海基核打击三位一体最全的核打击体系;而核弹头数量现役1920枚,储存5380枚,总共是7300枚,位居世界第一。
2.美国的“印太战略”
美国奥巴马政府时期积极推动亚太“再平衡”战略,其最终目的是,保持和加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领导地位、“改善”地区安全局势、“推进”地区繁荣、“推广”美国价值观。2017年1月特朗普上台后,强调“美国第一”“美国利益优先”,要使美国“再次伟大”,并在第一时间就宣布退出了“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废止了奥巴马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尽管如此,美国继续领导世界的国家战略目标不会改变,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要军事存在和军事同盟体系只会加强,不会削弱。2017年5月,美国推出新的“亚太稳定计划”,将在今后5年投入75亿美元,用于加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包括升级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设施,与亚太地区盟友举行更多军事演习,向亚太地区部署更多兵力和舰艇。
2017年11月初,特朗普在其首次亚太之行中,提出了一个“印太”地区概念,正式推出新的“印太战略”构想。11月5日,特朗普在美国驻日军事基地向200余名美军官兵演讲时提出:我们将与朋友和盟友合作,寻求一个自由而开放的“印太”地区。
“印太”原本是指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地理空间概念,而“印太战略”则从地缘上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视为一个战略弧”,从而形成一种将太平洋和印度洋看作一个整体的战略新视角。一方面,特朗普的“印太战略”是奥巴马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延伸和拓展,延续了美国的战略传统和战略惯性。另一方面,“印太战略”与亚太“再平衡”战略相比较,也有其新的内容和特点:一是战略范围扩大,从传统的亚太地区延展到南亚及印度洋地区,即所谓的“印太”地区,把“印太”地区从一个传统的地理概念打造成一个新的地缘战略概念。二是战略支点增加,从原来强调以加强美日同盟作为美亚太战略的基石转为强调发挥两大战略支点的作用,即日本为亚太地区的战略支点,印度为印度洋地区的战略支点。近年,在进一步强化美日军事同盟的同时,美印关系持续走近。就在2017年6月中印洞朗地区对峙期间,印度总理莫迪访美,双方签署了总值达20亿美元的22架MQ-9B无人机采购案,而且美国也首次同意将其F-16战机生产线移到印度落地生产。美国正全力将印度塑造为新的地区领导力量。三是战略重点突出,从原来的经济与安全并重转而更加强调在军事安全领域多边合作的功能和效用。美国竭力打造美日澳印军事联盟体系,形成所谓的“钻石联盟”,使印度尽快融入美国主导的传统亚太地区安全体系中。
2017年12月18日,美国政府公布新版《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将美国的核心国家利益界定为四个方面:保护美国人民、国土和美国生活方式,促进美国的繁荣,凭借力量维护和平,增进美国的影响力。2018年1月19日,美国又发布新版《国防战略报告》。报告强调:将继续对抗恐怖主义,但是现在有效维护美国国家安全的主要焦点,已经不再是恐怖主义,而是来自于那些强国的激烈竞争。2018年2月2日,美国发布《核态势评估》报告。报告妄加揣测中国发展意图,渲染中国核力量威胁。这三个报告分别从整体国家安全、国防安全和核安全三个视角确立了美国的战略和政策,将对美国正在加紧实施的“印太战略”提供指导和支持。
2018年5月30日,美军太平洋司令部正式更名为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这是特朗普政府推进“印太战略”的重要步骤之一。
特朗普新的“印太战略”实际上延续了美国安全战略的传统以及奥巴马时期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精髓,是“冷战思维”和“零和游戏”的继续,其实质是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的地缘战略遏制和围堵,继续维持美国在“印太”地区的霸主地位。这一新战略的提出,完全背离了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和世界大势。
(二)俄罗斯军事力量及战略动向
1.俄罗斯——固本联邻的“现实遏制”战略
进入新世纪,俄罗斯的国家安全面临一系列的内忧外患。面对国家安全形势的深刻变化,俄罗斯政府对其安全战略进行了大幅度调整。俄罗斯把恢复强国地位和传统势力范围,作为安全战略的长期目标。俄罗斯强调国家利益至上,现实利益优先,把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促进俄罗斯经济复兴作为国家安全战略的首要目标。俄罗斯根据面临的威胁,本国的能力、目标和任务,确定了更具主动性和震慑性的“现实遏制”战略。
2015年12月3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了《2020年前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这一战略进一步明确北约威胁,称北约势力向俄罗斯边境的推进对俄罗斯国家安全造成影响,强调俄罗斯将一部分东欧国家作为应对地区安全挑战的外交重点,同时将增进同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的合作。《国家安全战略》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是更加注重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保障国家安全。该战略明确规定,俄罗斯联邦的国家安全是综合安全,“国家安全包括国防与其他类型安全,首先是国家、社会、信息、生态、经济、运输、能源和个人安全”。“保障国家安全”是“国家权力机关与地方自治机关同公民社会机构开展协同,实施政治、军事、组织、社会、经济、信息、法律等措施,以抵御对国家安全的威胁和满足国家利益的需要”。近年来,发生在西亚、北非及独联体一些国家的“颜色革命”,引发了国内的武装冲突,对国家的破坏程度已经相当于大规模战争的破坏效果。俄罗斯深切地认识到,“颜色革命”等非传统威胁对国家安全构成的危害更大,甚至可以实现更迭敌对国家政权的目标,仅依靠军事手段无法有效应对这种威胁。因此,在保障国家安全的手段上,俄罗斯会更加重视各种非军事手段。
二是更加注重国防在国家安全中的主导地位。在新版《国家安全战略》中,“国防”不仅被定位为俄罗斯诸多安全类型的“首位”,更是国家最重要战略优先的方向。这些提法表明,俄罗斯领导人认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俄罗斯国防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威胁空前严峻。新版《国家安全战略》提出了5条实施国防战略的途径:实施战略遏制与预防军事冲突,完善国家军事组织,完善军队的使用方式与方法,提高国家动员准备,提高国家民防兵力兵器准备。
三是更加注重捍卫本国的传统“势力范围”。在军事层面,俄罗斯将注重发展以俄罗斯为主导的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国家安全战略》明确提出,俄罗斯支持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实现质的发展,把其发展为涵盖多领域的国际组织,能够对抗地区性的军事政治与军事战略方面的挑战与威胁,以及信息领域的威胁。在经济层面,俄罗斯将着力发展欧亚经济联盟。新版《国家安全战略》明确提出:“欧亚经济联盟的建立标志着欧亚地区一体化进入了新阶段。俄罗斯联邦将全力巩固该联盟。”
四是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政策更趋强硬,对中国的政策更趋友好。新版《国家安全战略》明确把美国及其盟国定位为主要战略对手,并认为俄罗斯国家安全许多领域面临的主要威胁均直接或间接来自美国及其盟国。因此,《国家安全战略》调低了发展对美关系预期,不再追求俄美关系实现实质改善。如果美国及其盟国不主动改变对俄罗斯的全面遏制政策,俄罗斯将不惧与其展开坚决斗争来捍卫本国利益。可以预见,俄罗斯与美国及其盟国不仅在军事领域,也将在经济、外交等其他领域;不仅在独联体地区,也将在中东等其他地区,展开更为激烈的博弈与斗争。新版《国家安全战略》提出:“俄罗斯将发展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并将其视为保持全球与地区稳定的关键因素。”这表明俄罗斯对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更加倚重,也预示着俄罗斯对中国政策将更趋友好。
2.俄罗斯军事力量
俄罗斯放弃了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俄军认为,一旦外来侵略由地区性冲突扩大为大规模战争,俄可首先使用核武器打击敌军目标,来迫使侵略者放弃侵略阴谋和野心。这主要是因为,俄罗斯西部边界的地缘政治环境的持续恶化,以及俄军常规军事力量大幅度削减,因而只有核武器才是俄罗斯支撑大国地位、确保其国家利益和国际地位的唯一有效的战略遏制武器。
在强调核力量的威慑作用的同时,俄军也强调要继续发展常规武器,特别是发展常规战略武器,以确保国家长期的战略安全和提高应对局部武装冲突的能力。俄军认为,在现有条件下常规战略武器是实施战争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俄军将提高部队快速反应作战能力,建立一支强大的常备部队。
2018年1月19日,俄罗斯陆军开始在工程兵各旅、团组建工兵突击分队。2018年4月10日,俄北方舰队在北极部署装备有小型深水核电站装置的特种潜艇大队。2018年7月1日,俄中央军区独立机械化铁道营组建完毕,该部配备了100余件现代化特种车辆,主要担负辖区内铁路、道桥的建设维护任务。2018年8月7日,俄东部军区开始组建无人机分队,以提升所辖炮兵部队的侦察及射击校正能力,缩短目标探测与开火间隔。2018年8月12日,俄军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着手组建新陆航旅,主要装备米-24改进型攻击直升机;与此同时,位于新西伯利亚州的俄陆航部队也新增一个装备米-8MTB-5的独立直升机团。2018年8月中旬,首支俄海军宪兵分队在西部军区波罗的海基地成立。2018年11月27日,俄中央军区某山地摩步团组建了一支独立无人机分队,其号称可在任何气象条件下实施短程空中侦察与监视任务。
2018年,俄军持续推进主战装备现代化,共有超过3.1万件通信装备交付部队,全军指挥自动化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战略打击力量方面,俄军现代化率已达82%,新组建的“亚尔斯”导弹团开始担负战斗值班任务,核潜艇“尤里•多尔戈鲁基”号完成“圆锤”弹道导弹4发齐射,图-160成功试射12枚X-101空基巡航导弹,“匕首”高超声速武器系统和“佩列斯韦特”激光器进入试验性战斗值班,重型洲际弹道导弹“萨尔马特”完成抛射试验。俄空天军则接收了包括1架图-160和4架飞机图-95MC战略轰炸机在内的126架现代化军机、9套航天器和120件技术装备,空降兵部队接收300余件技术装备和1.1万套单兵空降器材;俄陆军新列装2200件现代化装备,25艘各型舰船。同时,4套“舞会”“堡垒”岸基反舰导弹系统也交付俄海军。
(三)日本军事力量及战略动向
1.日本——变“专守防卫”为“动态防卫”战略
近年来,随着国际战略格局及亚太地区安全形势的变化以及政治大国战略目标的进一步确立,日本国家安全战略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形成了一系列指导国家安全的方针政策和相关文件。2013年12月17日,日本内阁通过了三份有关安保政策的重要文件,包括新《防卫计划大纲》《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及《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这些文件包含了日本国家安全战略的主要内容:以日美同盟为基点,以西南方向为重点,贯彻动态防卫的理念,不断扩充军备,确保双重安全。
战略目标:由“本土安全”到“双重安全”。根据“和平宪法”的精神,日本不能拥有军队,其军事力量只能进行本土防御作战。日本国家安全战略的唯一目标就是在受到外来力量侵略时,保卫本土安全。在1997年,日本通过《周边事态法》,强调应对所谓“周边有事”,而且在2006年明确把台海纳入所谓的“有事”范围。由此可见,日本的安全战略目标已由单一的保卫本土安全变为本土安全和周边安全并重。
战略理念:由“专守防卫”到“动态防卫”。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长期奉行“专守防卫”政策,并向国际社会承诺不做军事大国,防卫力量的发展严格限制在自卫范围。在其《防卫计划大纲》(2011—2015)中,首次提出要重视机动性的“动态防卫力”。在2013年12月新《防卫计划大纲》中,强调整合陆海空自卫队资源,构筑“统合机动防卫力量”,以提高防御能力和应对能力。
战略手段:由“有限力量”到“扩充军力”。日本为将国家安全战略“动态防卫”理念付诸实践,一次次地突破“和平宪法”,大力扩充军备。日本自卫队已经发展成为亚洲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之一,其军事技术、武器装备性能、训练水平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准。
战略基点:由“寻求美国保护”到“与美国平等合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与美国建立同盟关系,在政治外交上唯美国马首是瞻,将自身的安全防卫完全交给美国,自己埋头发展经济。日美同盟成为日本国家安全战略的基础。冷战的终结一度使日美同盟关系面临挑战,但中国的迅速崛起和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使得日美同盟不仅没有终结,反而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日美同盟正迎来新一轮的战略性调整,由“分工”走向“一体”,通过共享情报、共谋规划、共用基地、共建导弹防御系统等多种方式,推动日美军事一体化。为了进一步加强日美防卫合作,2015年4月27日,美日联合发表了新版《美日防卫合作指针》,允许日本武装力量在全球扮演更具进攻性的角色,大大拓展了日本对外使用武力的范围和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日本在美日同盟中的地位。
战略重点:由“西北方向”到“西南方向”。日本在中日东海争端问题上的态度日趋强硬,运用军事手段解决争端的倾向日益明显。日本改变了以往部队均衡部署的方式,军事重心向西南转移,重点加强西南地区的警戒监视、防空、反导、运输、指挥通信等能力建设,企图通过加强对军事力量薄弱且远离本土的西南岛的防卫,为未来武力争夺钓鱼岛和干预台海冲突做准备,同时牵制中国海军突破第一岛链。
日本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www.xing528.com)
(1)外向性
一是不断扩大海外派兵。日本自卫队从法理和实践上,不断突破“和平宪法”限制,打着维和、反恐和打击海盗的旗号,不断地扩大海外派兵。2011年7月,日本在非洲吉布提建立了首个海外军事基地。二是突破“武器出口三原则”。2014年4月1日,日本内阁会议通过决议,决定以“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取代实施多年的“武器出口三原则”,大幅放宽向外输出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的条件。三是在领土问题上主动挑衅,与中国、俄罗斯、韩国等周边邻国摩擦不断。
(2)进攻性
一是发展战略性进攻武器。日本的武器装备具有很强的进攻性和远程打击能力,远远超出了自卫需要。2013年8月6日,日本准航母22DDH在日本横滨造船厂下水,被命名为“出云号”。二是太空军事化。2012年1月,日本政府决定修改日本太空研究开发机构设置法,删除其中有关“太空开发限于和平目的”的规定,以便从法律和政策层面为其军事利用太空打开方便之门。三是变相发展核武器。战后,日本以核电站需要为由,储备了超出电站所需的燃料。目前日本钚的储备量为5吨左右;据估计到2020年,日本钚的总储备量将达145吨,从而成为世界武器级钚材料的第一大储备国。
(3)针对性
近年来,日本一再渲染中国的威胁。2013年度《防卫白皮书》妄称中国是地区和国际社会的“担忧事项”,臆断中国正常的海洋活动会引发“不测事态”。2013年新《防卫计划大纲》及《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提出把防卫重点放在钓鱼岛及其附近岛屿在内的西南诸岛,目标直指中国。
(4)两面性
日本在其官方文件中总是做出一种和平姿态,一再声称遵守“和平宪法”,贯彻“专守防卫”方针,但其实际动作却恰恰相反,一再突破“和平宪法”,在对外扩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2015年以来,日本安倍政府全力推动新安保法案的通过和实施。新安保法案由《和平安全法制整备法案》和《国际和平支持法案》两个部分组成,一共涉及11部法律的修正案。其中《和平安全法制整备法案》涵盖了“武力攻击事态法”“周边事态法”“联合国维和活动协力法”等10部法案。2015年7月16日,日本众议院召开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新安保法案;2015年9月19日,日本参议院委员会表决通过新安保法案。2016年3月29日,日本正式实施解禁集体自卫权的新安保法案。
集体自卫权是指在他国遭受武力攻击时,即使日本没有受到直接攻击,也可以一起反击的权利。在安倍政权通过2014年7月的内阁会议决定修改政府的宪法解释之前,历届政权均采取了“虽拥有权利,但无法行使”的立场。新安保法案根据新的宪法解释,即使日本没有遭受直接攻击,只要发生遭受威胁的事态,也允许行使集体自卫权。这意味着日本“专守防卫”的安保政策发生重大变化,也使日本主动卷入战争的可能性增加。
由此可见,日本国家安全战略调整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严重挑战,也是对亚太地区安全稳定与世界和平的严重威胁。
2.军事力量
日本航空自卫队各类飞行器有2281架,主要作战飞机1594架,装备有F-35、自产P-1海上巡逻机、自产C-2运输机、自产US-2水陆两栖飞机、美国V-22鱼鹰倾转旋翼机、F-15战斗机、C-130运输机等。陆上自卫队方面有700辆主战坦克,2850辆各类装甲车,700多辆火炮,导弹发射装置99具。日本海上力量较为突出,含有驱逐舰42艘,轻护6艘,潜艇17艘,巡航舰6艘,扫雷舰25艘。
(四)印度军事力量和战略
1.印度——迈向全球性大国的安全战略
“称霸南亚,控制印度洋,争当世界一流强国”是印度国家战略长期追求的总目标。印度国家安全战略的制定和实施,都是围绕这一总目标,并根据其面临的国家安全环境的发展变化不断进行调整。
进入21世纪,印度面临的安全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印度和巴基斯坦关系有所改善。其次,美国发动的阿富汗战争不仅没有消灭恐怖主义,反而刺激了恐怖主义向南亚地区扩散,恶化了南亚形势,使印度成为遭受恐怖袭击的主要国家之一。再次,南亚其他国家自主意识增强。最后,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认识到印度洋的重要性。印度为适应安全形势的变化,将其传统安全战略调整为综合安全战略,具体概括为:稳定周边,威慑巴基斯坦,遏制中国,拦阻区外大国,控制印度洋确保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印度采取了综合性措施。特别是根据对新安全形势和威胁的判断及自身现有军事实力,印度的军事战略正在经历重大的变革。
在目标定位上,由地区性军事大国向全球性军事大国迈进。进入21世纪,随着国家利益的不断延伸,印度在确保南亚次大陆和印度洋地区战略优势的同时,积极向亚太地区拓展势力,试图从南亚大国逐步走向亚太大国,并努力向世界性军事大国方向发展。
在战略指导上,由被动防御型向主动进攻型转变。进入21世纪,印军在坚持“地区威慑”战略的基本原则基础上,赋予其新的内涵,将其被动防御型的“拒止威慑”思想调整为先发制人式的“惩戒威慑”思想,强调主动出击、先敌行动、有效控制,致力于打赢核威慑条件下的高技术“有限常规战争”,从而实现战略指导从传统的“消极防御”向“攻势防御”质的转变。
在作战对象上,由过去强调“中巴并重”调整为“淡巴重中”。印军提出了“两线机动作战”思想,要求正确对待中、巴军事威胁变化,做好各种军事斗争准备。
在战略部署上,稳定西线强化北线、由以陆地为重转向陆海并重。目前印军的部署态势形成西、北、南三大战略方向和中部战略机动的特定格局。其中,西部是部署重点,兵力占总数的45%左右,主要用于威慑巴基斯坦;北部是次重点,占总兵力的25%左右,主要用于威慑中国;南部主要配置海军力量,用于对付近海小国和来自海上的威胁;中部为印度的战略纵深地带,占总兵力的30%左右,用于对各战略方向实施快速机动支援。
在力量建设上,打造一支能执行境外作战任务的跨区作战力量。近年来,印军重点突出海、空军建设,同时强化陆军快反部队,在增强军事实力上不惜投入,力争打造一支具有全球作战能力的军队。未来10年,印度计划投入1000亿美元推进实现军事大国目标,争当世界一等强国。在空、天军力建设方面,采取购买与自主研发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发展新装备。据印度媒体报道,2018年1月18日,印度试射了可携带核弹头的“烈火-5”洲际导弹。未来印度海军的目标是建成一支以3艘航母为支撑,由145艘远洋舰艇共同组成的“蓝水海军”。各远洋舰队均为核常兼备,能支援空军、陆军实施联合行动。
虽然印度的核战略奉行保持最低限度核威慑,且宣称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和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但目前印军陆、海、空“三位一体”的核打击能力建设已基本完成,其“普里特维”和“烈火”两个系列的弹道导弹,已成为印度保持核战略威慑的重要力量。
2.印度军事力量
印度常规的军队总兵力大约有132.5万人,陆军就有113万人,海军有6.8万人,空军则是12.7万人,准军事部队的143.5万人和海岸警卫队的5440人。2018年,印度军费预算507亿美元,世界排名第四。
印度陆军拥有3569辆坦克、5085辆装甲运兵车和步兵战车、290门自行火炮、6445门牵引火炮和292门多管火箭炮。印度空中力量拥有1785架各级各类飞行器,包括535架歼击机、468架攻击机、706架军用运输机、237架教练机,另有504架多用途直升机可执行运输和辅助任务,20架攻击直升机能够消灭敌方装备和有生力量。
印度海军力量相对较弱,只拥有184艘舰艇,包括3艘航母、14艘护卫舰、11艘驱逐舰、24艘轻型护卫舰、17艘潜艇、32艘岸防舰艇和7艘扫雷舰。
印度空军兵力占武装力量总兵力的10.7%,编有39个飞行联队、6个防空导弹联队、22个雷达中队,装备各型飞机1380架,其中作战飞机874架,主要为米格-21、米格-23、米格-25、米格-27、米格-29、苏-30、“幻影”2000、“美洲虎”等机型,机载武器为AA-7、AA-8、AA-10、AA-11、R-550、“阿斯特拉”、AIM-9L等型空空导弹,AS-7、AS-11B、AS-12、AS-17、AS-30、“海鹰”、AM-39等型空地导弹。运输机约200架,直升机、教练机等312架。地面防空部队装备主要为SA-2、SA-3、SA-5、SA-6、SA-7、SA-8、SA-9、“罗兰”“山猫”“三叉戟”“天空”等型地空导弹。
我思我行
1.阐述我国总体国家安全观。
2.简述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主要挑战。
3.试述21世纪初国际战略环境的主要特征。
4.试述世界主要国家军事力量及战略动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