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矿床成矿地质特征
矿床位于屯溪中生代断陷盆地的东部,武阳断裂以北,皖浙、皖赣两省的交界处。矿区位于陆棚盆地相区,沉积作用较均匀,海水循环良好—较差,盐度正常—局限,处于氧化-弱还原环境,水体能量较低。
矿区地层自老至新有南华纪休宁组、南沱组,震旦纪蓝田组和晚震旦世—早寒武世皮园村组。
其中蓝田组为赋矿地层,其岩系可分为4段:
一段厚2.67~2.87m,底部为饼状白云岩,厚约60cm,其上为褐黄色中薄层白云岩,上部位含砂白云岩,与下伏南沱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二段厚28.49~31.84m,底部为一层具密集黑白相间条纹状泥质板岩。其上为条带状砂质板岩与泥质板岩互层,再往上为中厚层状碳质板岩夹钙质板岩,白云质灰岩及碳硅质板岩,含星散状黄铁矿及黄铁矿结核层(或透镜体)。该段是硫铁矿的含矿层位。
三段厚49.54~49.82m,底部为褐色中层含锰白云岩,“肋骨”状灰岩;中部为薄层含白云质灰岩夹碳硅质板岩、钙质板岩;上部为含锰白云岩。
四段厚10.05~22.90m,半风化的灰黄色中薄层钙质板岩,夹灰黑色碳硅质板岩及白云质灰岩透镜体、硅质条带,含大量黄铁矿晶体、结核。该段是硫铁矿的含矿层位。
矿区地质构造处于长春坞-西山倒转复向斜的北西翼,产状倾向北西。向北西趋向老地层,向东南则渐次递向较新地层至寒武系。矿区断裂构造分为两类:一类与底层走向近于平行,呈北东向延伸,造成地层顺层移动,局部地层缺失,属于压缩性断裂(F1);另一类与底层走向近乎垂直,呈南东向延伸,断距可达数十米,呈张扭性(F2、F3)。
矿床所在区域岩浆活动频繁,自元古宙以来,不同时代、不同成因的侵入岩几乎均有出露。
(二)矿体组合、分布及产状
矿体在F2断层南西侧及马栏旗一带,地表未见出露,矿体在F2断层至百罗太一带地表均有露头。矿体位于蓝田组下部碳质板岩内,走向长约900m,厚2.50~3.50m,矿层厚度稳定,产状及形态受褶皱形态控制,变化较大,在褶皱虚脱部位矿层加厚。矿层顶板多为薄层碳质板岩夹薄层灰岩,底部多为碳质板岩。(www.xing528.com)
(三)矿石类型、矿物组合
矿石自然类型分3种:致密块状黄铁矿矿石、细脉长条状硫铁矿矿石、结核状黄铁矿矿石。
矿物组合:矿石矿物为黄铁矿,脉石为碳质、泥质、板岩和石英等。
(四)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主要为细粒结构;矿石构造主要有块状构造、细脉条带状构造及结核状构造。
(五)矿床成因机制
扬子陆块自晋宁造山运动后即形成了“华南盆地”进入扬子陆块的盖层沉积阶段,在澄江运动阶段,盆地内出现升降不一的震荡运动,本区震旦系出现陆棚-盆地沉积,形成早期的含同生硫铁矿、重晶石、磷结核等沉积层。在后期的构造-岩浆热液活动中,使硫铁矿进一步富集成矿。矿床的主要物质首先沉积于稳定的层位中,后接受了热力作用,使硫铁矿熔融重结晶(热能来源于区域动力变质、断层作用或者岩浆活动),硫铁矿随岩层的产状、形态变化而集中,属于沉积型矿床。
根据以上矿床的特征,建立成矿模式图8-16如下。
图8-16 歙县鸟鹊坪硫铁矿成矿模式图
1.早震旦世蓝田组;2.含锰白云岩;3.碳质页岩;4.钙质页岩;5.黄铁矿体;6.海底火
山;7.含矿热卤水;8.断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