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棚盆地相区位于台地相区以外,相区开阔,宽度为几十千米至几百千米,沉积作用较均匀,海水循环良好—较差,盐度正常—局限,处于氧化-弱还原环境,水体能量较低。可以进一步划分为陆棚相、斜坡相、浅海盆地相。
1.陆棚相
位于陆棚相区,沉积界面在浪基面至氧化界面附近,指正常浪基面之下向外海与大陆斜坡相接的广阔的浅海地带。深度几十米到近百米,有时间隙性大风暴可影响海底沉积物。相带宽度数十千米至数百千米,沉积作用较均匀,海水循环良好,盐度正常,水体能量较低。
主要岩石类型为泥晶灰岩、钙质页岩,局部夹硅质岩。有时可见风暴流沉积。岩石颜色一般为灰色、黄绿色、青灰色,属还原-半还原环境,具水平纹层、微波状层理、波状层理。见于东至、石台—休宁、歙县广大地区的蓝田组;东至、青阳、旌德、绩溪等地的皮园村组(厚层硅质岩)。因此,按照沉积物性质可以分为硅质、钙泥质两种类型。
1)硅质陆棚相
硅质陆棚相岩性以黑白条纹相间的中厚层硅质岩为主,有时夹硅质页岩、碳质页岩,具水平层理、波状层理,有时见风暴流沉积(图4-27),风暴层厚10~16cm,具粒度向上变细的层序。自下而上由三部分组成:底部具波状起伏的侵蚀底面,下部为粒序层或滞留沉积,往往由1~3mm大小不等的砂、砾屑组成,正粒序,厚度时有变化,为1~2cm,砂、砾屑由深灰色的硅质岩屑组成,多呈棱角状,胶结物为浅灰色的硅质。中部为具丘状层理的粉屑硅质岩,厚5~6mm。上部为具水平纹层的硅质岩,厚度变化大。该相见于祁门、黟县等广大地区。
图4-27 休宁蓝田皮园村组中的风暴沉积示意图
A.具粒序砾屑硅质岩;B.具互状层理硅质岩;C.具水平纹层硅质岩
2)钙泥质陆棚相
钙泥质陆棚相主要岩石类型为页岩、碳质粉砂岩、含锰白云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微晶灰岩等,往往互层出现,呈“肋骨”状,具水平层理、波状层理。岩石中含少量黄铁矿、石英粉砂、有机质、磷质,发育宏观藻类。岩石颜色为灰色、深灰色、灰黑色,属还原-半还原环境。见于东至—黟县一带的蓝田组。
2.斜坡相
斜坡相位于陆架以外与盆地之间的地貌单元,相带窄,位于界面以下,沉积作用变化大,发育许多滑塌角砾岩,海水循环一般,盐度正常。
主要出现于歙县—绩溪一带的蓝田组四段及歙县鸟雀坪一带蓝田组一段、二段地层中。主要岩性为极薄层的含硅钙质板岩、碳硅质板岩、硅质板岩夹泥灰岩及含锰白云质灰岩与钙质泥岩互层,发育水平纹层及重荷模等。2003年余心起等在蓝田组四段中发现滑塌砾岩层,新发现的歙县黄村地区蓝田组滑塌砾岩层位于临溪向斜西翼,产出于蓝田组四段薄层含硅钙质板岩中(图4-28),距离上部皮园村组与蓝田组界线约10m。砾石成分以条纹状硅泥质岩为主,极少量含泥的灰岩,最大近20cm(水平方向),宽8cm;最小小于1cm。砾石磨圆度好,分选极差,略具定向。胶结物为灰泥质,少量砂质。砾岩层上、下均为薄层含硅钙质板岩,层面平整,偶夹薄层泥灰岩,单层厚度0.5~1.5cm。地层产状为123°∠40°。(www.xing528.com)
图4-28 歙县黄村蓝田组四段滑塌角砾岩(据余心起等,2003)
左为素描图;右为实拍照片。1.含硅钙质板岩;2.砾岩层
滑塌砾岩层是由杂乱无序的不同类型物质(如岩块和泥质)所组成的一种沉积体,这种沉积体是由水下重力滑动或塌落的松散沉积物堆积而成的。其岩块是崩塌、滑动中打碎的,并且主要来自陡坡处的岩石。它是一个地层单元,以层状或透镜状产出,层序正常,厚度不太大,上、下都是正常沉积物,彼此为正常接触。滑塌堆积像沉积层一样,只需很短的一段地质时间,在不同的构造环境中,只要有陡坡或地震活动就可形成,其分布范围受古地理格架的控制。
本次调查在宁国与浙江省杭州市交界处的蓝田组四段地层中也发现了这套滑塌砾岩层,砾石成分为灰岩,砾石大小不等,多为5cm×10cm,滚动迹象明显(图4-29),赋存于蓝田组四段钙质板岩地层中,具重荷模特征(图4-30)。
图4-29 宁国蓝田组四段中的滑塌砾岩
图4-30 宁国蓝田组四段中的重荷模
该相还出现于歙县鸟雀坪皖浙交界一带的蓝田组一段、二段地层中,蓝田组一段为深灰色厚层含锰白云质灰岩与钙质泥岩互层,具滑塌构造,二段为灰黑色薄层钙质泥岩,水平层理。具灰岩透镜体(滑塌砾岩)。
3.浅海盆地相
浅海盆地相位于氧化-还原界面以下,深度几十米至近百米。相带一般较窄,通常为几十千米,沉积作用较为均匀,海水循环较差,盐度正常。
该相在歙县杞梓里镇—黄山市王村镇以东蓝田组四段出现,主要岩石类型为黑色页岩、碳硅质泥岩,水平层理发育,含大量黄铁矿晶体、结核。其中沿皖浙交界地带的蓝田组四段的泥岩地层中常富集成小型沉积型黄铁矿床(图4-31、图4-32)。
图4-31 歙县鸟雀坪蓝田组四段沉积黄铁矿
图4-32 歙县王村蓝田组四段沉积黄铁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