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皖南地区古滨岸环境研究:藻类化石指示半还原环境

皖南地区古滨岸环境研究:藻类化石指示半还原环境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含藻类化石,颜色一般呈黄绿色、灰褐色、蓝绿色等,显示半还原环境。1)潮下带潮坪沉积的最大特点是浅水区碎屑物粒度细、水深处形成潮下高能带,与无障壁的滨岸海滩相沉积恰恰相反。可分为后滨、前滨、近滨3个亚相。见于东至、太平一带的休宁组中段上部,该环境主要以风暴浪沉积作用为特征,出现于露出水面组成的堡堤低洼处,主要为水平状的细砂、泥岩沉积。

皖南地区古滨岸环境研究:藻类化石指示半还原环境

(一)有障壁的局限海岸(堡-岛体系)

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含砾石英砂岩以及碳质板岩、粉砂质板岩组成。前者组成潮下高能带,后者相当于泥坪至潟湖环境

1.潟湖

潟湖环境一般位于陆地边缘。在陆地与广海之间由于砂坝或障壁岛的存在,水循环不畅,低能、盐度不正常,其四周潮坪发育。

主要岩石类型有粉砂质泥岩、硅质页岩、泥岩、凝灰质泥岩,局部含黄铁矿扁豆体,水平层理发育。含藻类化石,颜色一般呈黄绿色、灰褐色、蓝绿色等,显示半还原环境。主要分布于东至、休宁蓝田一带的休宁组中部。

2.潮坪相

潮坪相位于平均低潮面至最大高潮面之间的地区,包括潮下带、潮间带、潮上带。

1)潮下带

潮坪沉积的最大特点是浅水区碎屑物粒度细、水深处形成潮下高能带,与无障壁的滨岸海滩相沉积恰恰相反。因此,当以潮间带下部和潮下带沉积占优势时,则以砂岩、含砾砂岩沉积为主,其中砂岩往往具平行层理、块状层理、粒序层理及单向斜层理、板状交错层理。该相在东至—黟县一带的休宁组二段中常见(图4-8)。

图4-8 休宁县蓝田休宁组下部潮坪结构图

2)潮间带

沉积界面位于平均低潮线至平均高潮线之间,水体由深至浅水动力减弱,产生了能量递变的低、中、高潮坪。低潮坪中,细冲沟较发育,如在东至县大桥剖面的休宁组中段下部最为常见,可见清晰的向上变细序列,含砾碎屑岩中可见大量泥岩砾屑,呈次棱角状,充填于潮沟之中。说明低潮坪中受潮汐作用影响较大,由于流速快,对下伏岩层产生了较强的切割作用,形成了横剖面呈楔形的水道(图4-9)。其岩石类型主要为砾岩、含砾碎屑岩,潮沟中一般2cm以下的砾石含量最多,大砾石含量较少。中潮坪,以砂泥互层为主,当砂质含量高时,形成脉状层理,反之,则以发育透镜状沙纹层理为主。高潮坪,以各种泥岩沉积为主,具水平层理、透镜状层理。其中由低、中、高潮坪构成潮汐作用的古潮差,剖面结构显示东至一带的古潮差在1~1.8m之间,黟县一带古潮差0.9~1.1m(图4-10)。

图4-9 东至河西休宁组下部潮沟沉积示意图

图4-10 黟县蓝田休宁组二段潮坪结构示意图

以上现象出现于南华纪早期江南古陆北侧不同的古地理部位,距离古陆较近的休宁蓝田等地以潮间带中、上部沉积为主;距离古陆稍远的东至大桥一带则以潮沟发育的潮间带下部沉积为主。

3)潮上带(www.xing528.com)

这个亚相位于平均高潮面以上,大潮或风暴潮可作用的地区,由于经常暴露地表,故海水蒸发量大,水循环受限,盐度较高,位于古陆沿岸地带发育。

3.沿岸砂坝

沿岸砂坝位于平均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也有人将其归为前滨带内,由细砾岩、含砾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粗粒石英砂岩、细粒石英砂岩组成。该环境中出现大型槽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图4-11)、冲洗层理、鱼骨状交错层理(图4-12),少量波痕及大型丘状砂体,主要见于东至、太平、绩溪一带,发育于休宁组中段的偏上部。

图4-11 东至河西休宁组中部板状交错层理示意图

图4-12 东至河西休宁组中部鱼骨状交错层理示意图

(二)无障壁的高能开阔海岸

无障壁的高能开阔海岸与大洋沟通较好,受波浪作用影响明显,海水可以进行充分的流通和循环的

滨海地区。可分为后滨、前滨、近滨3个亚相。

1.后滨亚相

该亚相位于海滩的上部、平均高潮线以上。见于东至、太平一带的休宁组中段上部,该环境主要以风暴浪沉积作用为特征,出现于露出水面组成的堡堤低洼处,主要为水平状的细砂、泥岩沉积。当有小股水流作用时也可形成沙纹层理,最大风暴浪时可形成低角度交错层理。

2.前滨亚相

前滨亚相位于平均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是一片比较平坦的地带,无地形起伏,相带宽度变化较大,为十几千米至上百千米,海水与外海畅通,海水能量中等,盐度正常,由石英砂岩组成。砂的磨圆、分选均较好,其成分成熟度、结构成熟度均较高。发育低角度的冲洗层理、沙纹层理,层面具直线状波痕、舌状波痕。砂岩有时较为纯净,以石英为主,石英占碎屑物含量达83%,多呈次圆状,这与波浪的经常冲洗作用有关,而且反映出地形起伏不大。见于东至、太平一带的休宁组中段上部。

3.近滨亚相

近滨亚相位于平均低潮面以下到正常浪基面与海底相交的地区,海水与外海畅通,海水能量较强,相带宽度变化较大,为十几千米至上百千米,与滨岸海底地形的变化有关。由石英砂岩与粉砂质钙质泥岩互层构成,冲刷现象常见,砂岩具大型丘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页岩具水平层理。丘状交错层理的丘体大小不等,有的高达55~110cm,长2~3m,有的达10m以上,小的丘体底部往往有泥砾出现,表明当时风暴作用较为强烈,碎屑物质来源丰富,甚至将潮上带的泥质物也卷入海里,而造成一系列的浅滩化。见于东至、太平一带的休宁组中段上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