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凤城早市晚市全解析,揭秘历史与现状

凤城早市晚市全解析,揭秘历史与现状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凤城是先有早市后有晚市。在明嘉靖年以前,凤城就有早市。从府志、县志记载中得知,凤城的早市形成最迟在明朝初年,这是因为作《城南晓市》一诗的吴士英就是明朝初年人。十年之内,凤城经过这三次大的灾难,“城南晓市”就画上了句号。此时,凤城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石油城,石油干部与工人上班三班倒,每天都有上夜班的。

凤城早市晚市全解析,揭秘历史与现状

凤城是先有早市后有晚市。

在明嘉靖年以前,凤城就有早市。在天不太亮时开市,在上午8时左右收市。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随甘肃省畜牧厅厅长麻韬去浙江省新昌县考察饲养长毛兔时,见过新昌县的早市,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我想,凤城的早市如同新昌县的早市,在早市时间上与形制上是一样的,不过一个在明代中期,一个在现代;一个在西北黄土高坡上,一个在东南沿海边。

在凤城南城门即嘉会门外,原有一小城,俗名南关城。据《庆阳府志》(明嘉靖版)载:“南关瓮城,周三里许。成化初,参政朱英创建,寻坏于水,副使曹宏复筑之。嘉靖二十七年,参政汪尚宁增筑,合关城约有六里许。明年七月初三日,复为大水淹没。三十五年春二月,知府梁明翰复筑之。”《庆阳县志》(1931年版)所载与府志同,其后接着说:“后不知坏于何时,今存遗址,遂以永春门外为南关。”

《庆阳府志》(明嘉靖版)载“庆阳府(安化县附)十景”有“城南晓市”。其云:“在府治南关,乃货材积聚、商贾贸易之场。前此市廛稠密,有无相通。士民晨起趋市,行止声哗,喧杂四闻,退诚有各得其所之义矣,此景之所以著也。奈何一遭遇丙午之寇,再惨于己酉之水,三苦于乙卯之变,市场寥廓,室屋荒落。昔日烟火纷华之地,尽为石碛寂寞之场。生齿渐耗,生理渐微,纵有商贾之来,视此止为逆旅过客之所耳,岂复有望于昔日之景也哉?”随后录吴士英咏《城南晓市》诗一首:

山廓晴辉照市廛,市声嘈杂带朝烟。

山人若被微名缚,野客世为薄利牵。

堪叹贱商从垄断,几回春梦到春田。

西来岚气浑如画,谁赋坡翁海市篇。

从府志、县志记载中得知,凤城的早市形成最迟在明朝初年,这是因为作《城南晓市》一诗的吴士英就是明朝初年人。《庆阳府志》(明嘉靖版)载:“吴士英,浙江四明人。洪武初通判。视印率以文学饬吏事,且能遇事不避,改创学宫、官廨,又作‘咏归亭’,匾‘景范堂’,其志意盖可识也。”他曾针对庆阳十景即“周祖遗陵”“孔圣新宫”“狄公古庙”“范公旧宅”“鹅池春水”“龙湫夜月”“庆台晴雪”“彭原晚照”“城南晓市”“普照昏钟”各作七律诗一首。“城南晓市”就在其中,这反映岀明朝时庆阳府十景已经形成,“城南晓市”已经存在。成化年间,参政朱英修筑了南关城,随后环庆兵备副使曹宏、参政汪尚宁复修之。“城南晓市”也延续到嘉靖年间。据《庆阳府志》(明嘉靖版)记载: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秋八月三日,瓦剌兵南侵,直至凤城城下,“始撒马劫掠,四野妇女、赀货、储粟,为之殆尽。”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秋七月,大水。“南关居民溺死者万余,夹河两岸仅数里许,死者亦万人,庐居货市,顷成沙碛。”这就是“再惨于己酉之水”。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冬十二月,“是月地震有声,自西北徂东南,摇动若沉浮状。城橹尽倾,穴居民压死不知其数。潼、渭剧甚,年余不息。”这就是“三苦于乙卯之变。”十年之内,凤城经过这三次大的灾难,“城南晓市”就画上了句号。

庆阳人原开通嘉会门,在正南方,地理家(风水师)认为此门开,脉气外泄,人才乏出,于是在明神宗时,就将此城门关闭,改走东南永春城门。永春城门外是一道石砌坡道,坡道下附城郭、临东河是一个南北走向的狭长平台,在这里建城,城门有二,北曰“保障”,南曰“宜阳”,仍名为南关城。这个南关城非前一个南关城。

封建社会里,不要说在战乱年代,就是在清朝的康乾盛世,社会也不安定,每到晚上,庆城四面城门紧闭,严加防守。但乡间农民白天在田间忙碌,想在晚上来城里购买生产资料与生活用品则不可能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南城商贸应运而生。一些商家冒险在南关城里开店铺出售各种物品,以满足四乡民众的生产与生活需要。同时,凤城是陕西定边与宁夏盐池的食盐运往关中汉中的通道,明清时官府设环庆兵备副使兼督理盐法,所以北来南往的驮盐畜队很多。而北方缺少棉花与布,南来北往的布商多来于此,这样在南关开设骡马店、客店比较多。因此,南关的商贸市场就发展起来,红火的程度不亚于甚至超过城里。而且,开市多在晚上。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放,南关城街面上,已是车水马龙,喧闹纷杂,直达深夜,成为庆阳的一大景观,这才有了清代庆阳府“八景”之一的“南城晚市”。

清末、民国初庆城人杨立程七言律诗云:

芸生苦被利心萦,终日奔驰晚更争。(www.xing528.com)

居肆时常怀垄断,操筹急不待鸡鸣。

每当晻霭黄昏后,犹有喧阗自话声。

试向永春楼外望,荧荧灯火满南城。

此诗与吴士英的《城南晓市》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说是由《城南晓市》诗变化而来。站在永春城门楼上向南鸟瞰,但见灯火满城,人来车往,人声喧杂,诚为一大景观。

城南晩市形成于清朝初期,在乾隆年间已具规模。在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由庆阳知府赵本植编纂的《庆阳府志》“胜景”一章中就载有“城南晚市”,与明初的“城南晓市”有所区别,而其他景同于明朝。“城南晚市”一景,在同治年间战乱中废弃,在光绪年间逐步恢复,兴盛于民国前期,以后因为战乱,晚市自然取消,仅留南关城及商铺、车马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里店铺依旧。在1956年工商业者公私合营后,加之有了汽车,驮盐的骡马、骆驼队消失,店铺因此取消,只住了几户人家。有一段时间,这里设县食品公司养猪场和屠宰场。2002年前后,国营商业改制,食品公司撤销,土地被私人购买,新住了几户群众,屠宰场仍在,为私人所属。原来永春城门及南关南、北二城门在1966年被拆毁,南关城已不复存在。

1970年,庆阳进行石油开发会战,长庆石油勘探指挥部迁居凤城,人一下多起来,市场顿时繁荣起来,但那时商供企业是国营或集体的,早八九时上班,下午四五时下班,最迟在晚六时,亦无早晚市场。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大量农民进城经商,其中一部分人开商店、食堂,还有一部分人经销蔬菜与青果。此时,凤城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石油城,石油干部与工人上班三班倒,每天都有上夜班的。在石油单位集中的北关、田家城,每天夜晚门店照开,行人来去不断,有吃宵夜的,有换班的,如同白天。凤城的商店、食堂分布各街道,不集中,有的开门,有的不开门。1998年,长庆石油勘探管理局与其下属的二级单位逐步迁往西安后,夜间上下班的人大为减少,这种零散的夜市也逐步冷清下来。

晩市未形成规模,而早市却逐步形成了。因为有一部分经销蔬菜与青果的农民,每天都要在批发市场批量购进蔬菜与青果,然后在街道上零售。蔬菜与青果批发市场在20世纪90年代逐步形成,开始集中在凤城之北的田家城,在21世纪初,又将蔬菜批发市场移到凤城南门外的莲池,青果批发市场留在原地,分为两个批发市场。在前一天下午以前,许多批发商将从外地购进的蔬菜或青果分别运到两个批发市场。每天清晨六时左右,由进城的农民所形成的各零售商从四面八方云集到这两个批发市场,批发购进自己需要的品种,运到零售的地点销售。所以这时的批发市场,人车汇聚,熙来攘往,人声嘈杂,十分热闹。批发市场周围停满了各种车辆,以大、小农用车和架子车为主。蔬菜批发市场要热闹于青果批发市场。两个市场的批发活动最迟在早晨8时结束,人去车空,市场恢复平静。这就是现今的凤城早市。这种早市每天如此,一年四季不断头。

凤城的晚市只是在夏季天气最热时有。商人针对夏季天气热、人们在家待不住、多在街上游转的情况,在新开发的北区广场之南庆阳路两旁先设起烧烤店。烧烤店是由新疆传入的烤羊肉串摊点发展而来的,遍布全国各地,庆阳也不例外。食客众多,生意火爆,在凤城北区广场周围到处都是烧烤店,而以南面庆阳路两旁为最多,不仅有烧烤,还有冷饮、烟酒门市等,形成了晩市。

庆城北区夜市

由烧烤晩市又逐步向百货晩市发展,有人开始在庆阳路街道中间摆摊设点,以后许多商家加入,销售衣服、鞋袜、饰品、玩具字画、工艺品、化妆品及其他生活日用品。摊子都不大,或席地铺单而放,或支架摆在平板上面,供顾客选择。摊子原摆两行,后发展摆四行,近百家。街道两旁多是烧烤店或冷饮店、食品店。街道两头设障碍,只允许游客光顾,严禁车辆进入。每当到晚6时左右,晩市就开始了。有顾客蹲在摊子前挑选商品,讨价还价;有游人东张西望,穿行在人群中。人行道的每张餐桌周围都坐满了食客,饮啤酒食烤肉。这里又与北区广场相接,在那里游玩的人并不少。晚市每天零时结束,市散人空。百货夜市在雨天和天气变凉后就自行结束,烧烤店也将餐饮移入店内,所以此晚市很有季节性。

凤城的晩市非常集中,其规模之繁盛,其他县城难以看到这种境况。如果没有其他事羁绊,我每晚都来这里转转,是因为喜欢这里的热闹。有一天心血来潮,携带照相机,拍了几张照片,记录下了这些场面。同时也激起了我写一篇《凤城的早市与晚市》的灵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