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我们进行了一整天的考察与座谈讨论。上午先考察“庆阳故城”。故城在今汝州市区西南大约9公里处,坐落在汝河南岸与芦沟河(原称梁河,庆阳城一段称为康河)之间的二级台阶上。地址为长方形,东西长2600米,南北宽1300米,总面积338万平方米。城垣现存东、南、西三面,西南角楼废墟的地势较高,北城垣已被汝河冲毁,东南处城墙墙基残存一层瓦片,马啸、张晋荣等人挖掘,多为粗布纹瓦。据陪同考察人员说,原在北、南靠城修有两段渠道,将汝河与芦沟河连通,成为水围城形制,现芦沟河与两条渠道均已干涸。在城区内有5个村子,村名前冠以姓氏,后一律为“古城村”命名,即樊古城村、杨古城村、王古城村、叶古城村、任古城村,同属于王寨乡政府管辖。在城中道路边树立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碑,碑后不远处建有一高大跨路的牌坊,上书繁体楷书“慶陽故城”四字,牌坊内外有许多民居和食品摊点。附近有几位老人转悠。我问他们:庆阳故城是谁建的?名称怎么来的?他们说是周赧王建的,也是他起的名字。他们还说起“周赧王坐庆阳”民谣。陪同考察的樊古城村党支部书记王书平同志介绍说,四位老人分别叫王秋发,86岁;樊老末,80岁;杨太海,65岁;王次会,70岁。
汝州政协同志说,周朝最后一位帝王即赧王驾崩后埋葬在本市境内,我们提出前去拜谒,他们欣然同意。赧王墓在蟒川乡寺上村,此地与宝丰、鲁山二县接壤,有鸡鸣三县之说。地形为小盆地,群山环绕,峰峦突起。前有蜗牛山、虎头山、蜈蚣山,三山对峙,后有青龙岭、马鞍山相连,左有鸡冠山相衬,右有荞麦山相映。蜗牛山、虎头山、蜈蚣山、鸡冠山、荞麦山,总称为五垛山。春来五山绿树叠翠,夏深碧水四面汇流;河水从鸡冠、荞麦山之间的石门向南挂瀑奔涌,蔚为壮观。内建有简陋的千年禅寺,寺坐南向北。斜对面的蜈蚣山下,相传为周赧王墓地,深入山底,外无墓冢。东北青龙岭上有一齐崖,如斧砍刀削般。相传:秦人为防止周王朝复起,此处将龙脉斩断,形迹宛然。
下午召开座谈会。因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王铎主任临时有事,委托由文教卫体委员会主任苏光清主持。会议中间王铎主任赶来参加。参加座谈的有汝州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市文广局、文物管理局等的负责同志,以及王寨乡樊古城村党支部书记王书平为首的四位年长村民,还有对汝州市历史很有研究的地方文史专家,加上我们,共二十八人。苏光清主任致欢迎辞并介绍了汝州市的社会与经济发展状况。接着我发言,讲明了这次考察的起因和要考察的内容,再简单地介绍了周先祖在甘肃庆阳活动的情况。随后由张志升老先生发言,汝州市原为梁城或梁县,他代一位名叫高山的老先生宣读其文章《梁古城寻古》。高山先生曾任教育局局长、宣传部长,现已去世。文章对古梁县的历史沿革考证情况作了介绍。接着由市纪委原常委郭鸿志先生发言。他连夜写了发言稿。他的发言很重要,有几个要点:一是梁城在战国时为周王畿之地,建有庆阳城,但庆阳城不是赧王建的而是由西周公建的。那时赧王已是末代帝王、亡国之君,且年纪已老,无力建城。秦灭周后,迁西周公于狐,这是《史记》等史书上记载比较清楚的史实。狐就是庆阳城。二是他对甘肃省庆阳城的历史沿革说得非常清楚与准确,连我们都感吃惊,说明他对庆阳城非常关注且有较深的研究。三是说甘肃省庆阳城是周先祖居住地,是周族发迹之所。他引用《史记·周本纪》之语:“后稷卒,子不窋立。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不窋以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间。不窋卒,子鞠立。鞠卒,子公刘立。公刘虽在戎狄之间,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自漆、沮度渭,取材用,行者有资,居者有畜积,民赖其庆。”他读到这里不读了,说其意你们知道。在座谈会后,我问他“民赖其庆”的意思,他说从这句话中可以说明“庆阳”的“庆”字就产生在周先祖生活的时代,地点就在你们那里。这同我的观点不谋而合。他又说先有你们那里庆阳城,后才有我们这里的庆阳城。关于他所说赧王无力修建“庆阳城”的观点,在座的汝州市第一高中教师、语文教研组长李国现老师不同意,驳斥说赧王虽为周朝末代帝王,但在位59年,时间最长,完全有能力和时间修建“庆阳城”。(www.xing528.com)
我发问:既然汝州市为历史上梁城、梁县之地,并纵贯两千年,这在史书上记载是清楚的,而“庆阳城”在史书上并无记载,仅为口头民间传说而已,那向省上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时,为什么不报梁城而报了“庆阳故城”?报批“庆阳故城”的依据是什么?在座的市文化广电局纪检组长郭云洁女士答复说:报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时,梁城的历史沿革还不太清楚,就未报。当时报了两个城,其中之一是“庆阳故城”,两个城都批了,上级未要根据。为什么要报个“故城”而不报为“古城”?她解释说,是因为庆阳城已毁,不复存在,仅留残基。其后发言的是汝州市广电局总台人事科科长、市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尚自昌先生。他昨天晚上就参与了接待工作,是个“汝州通”,与我们交谈了许多情况。上午陪同考察,他带有汝州市的大幅地图,为我们现场解说“庆阳故城”。从他那里我们还了解到在汝州市境内还有个崆峒山,是黄帝向广成子问道的地方,同平凉崆峒山的名字与故事完全相同。又说“庆阳城”下面有九条龙,不能动。这种说法与宁县九龙川亦有相似之处,等等。这些都令人惊喜。政协文教卫体委原副主任、中国散文协会会员、汝州市作家协会主席彭中彦先生则提供了流行于当地完整的“周赧坐庆阳,龙脉斩断不久长”的民间故事。故事情节很有意思:相传投降于秦庄襄王的周赧王,却夜夜做着复兴周朝的美梦。一天夜里,他做了个梦,梦见周先祖点拨说:“朝着西南走,两河平行流,中筑庆阳城,复我周王侯!”赧王醒悟。第二天就顺着汝河一直下行,过崆峒山南行半个时辰,来到了汝河与梁河(芦沟河)并行的一片高地上。这地方和梦境中的地方一模一样,又与先祖在西北所建的庆阳城地形相似。赧王高兴极了,于是在两河之间的高地上筑土为城,并沿用了先祖所建“庆阳城”的名称。庆阳城夹河而建,坚固无比,至今还有个叫夹河史的古村落。一天夜里,庄襄王的属下夜观天象,发现东南方天空瑞星出现,就上奏庄襄王。庄襄王闻言大惊,那里刚好是他赐封给周赧王的居地,才知赧王复国之心不死,发兵要灭赧王。赧王手下五位上将决心与秦军死战,老百姓也拥戴周王朝。但赧王为了保护老百姓,主动放弃庆阳城,写信给秦军,约他们在城东南的山地里交战。交战中,因寡不敌众,五位上将战死,就地化为五座山峰,起名为五垛山。在追杀中,赧王被飞箭穿心而亡。百姓念其仁义,在秦军退兵后,就地掩埋,不树不封,起名“天子坟”。原来,赧王知道庄襄王不会放过他,在庆阳城设坛祭祖,请先祖点拨。先祖托梦于他,选择城东南五龙聚会的风水宝地与秦军作战,作为自己归宿之地,方能让周人东山再起。风水先生勘察,发现赧王埋在了一块龙脉穴地上。庄襄王派人在青龙山之首劈开一道壕沟,斩断了龙脉。斩首后的龙没了回天之力,于是留下“周赧王坐庆阳,龙脉斩断不久长”的千古传说。
传说归传说,大家在座谈中共同认为甘肃庆城县是周先祖发迹与农耕文化发祥之地,河南汝州市是周王朝最后一位帝王归宿之地,两地有着相同的地名和民间传说,有着一脉相承的周文化,应该加强联系,携手研讨,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做出贡献。主持会议的苏主任在总结会议时,引用宋词人李之仪《卜算子》“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来结束座谈会。比喻贴切,意味深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