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1日,我们对庆阳古城进行了考察。参加的人员有张多勇、缪喜平、张晋荣和我。
张多男,华池人。原为陇东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现任陇东学院科技处副处长,庆阳市范仲淹研究会副会长。他的研究方向及教学专业为历史地理。他考察的足迹遍布庆阳市境内及周边的古城池。他写有许多论文,在学界引人注目,常外出讲学和参加全国有关学术研讨会,是业内著名专家。虽然目前担任行政职务,但其专业研究从未中断。这次来庆阳古城之前,刚从山东讲学归来。
缪喜平,环县人,陇东学院历史地理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毕业学生,已考取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研究生,任庆阳市范仲淹研究会理事。这次作为张多男教授的临时助手参与考察。
张晋荣,庆城三十铺人。庆城县教育局干部,庆阳市范仲淹研究会理事。他热衷于庆城古城墙的维修工作,利用工作之余多次对古城墙进行测量、考察,提出了予以维修的建议。他还自费赴宁县政平古城、陕西省潼关古城、河南省汝州市“庆阳古城”遗址进行考察,并与庆阳古城墙进行比较,积累了不少资料。
我曾根据《史记》的记载,提出庆阳古城为夏城,得到许多专家的肯定。但确定一个城池的历史年代,要具备四方面证据支撑:一、史书记载。《史记》《括地志》《元和郡县图志》上都记载,庆阳古城原为“不窋城”,为周先祖不窋修建。二、城周围要有古墓葬。庆阳古城周围墓葬较多:西川有汉初公孙昆邪墓,蔡家庙有汉墓多座;城南有十里坪和梁坪墓葬群;城北二谷塬山下有大量古墓,有1965年7月出土的唐右神策君庆州右厢马步都兵马使安逾岭墓,2001年出土的武则天时期的游击将军穆泰的墓和大量的明清墓葬;西山上埋葬有汉义阳侯傅介子墓和宋枢密副使王庶的墓。最能说明问题的是东山之巅有周先祖不窋墓,这里曾出土属于齐家文化的陶罐、陶鬲等物及宋、明时的残碑。三、要有古遗存。城池本身就是古遗存。此外,东山的周祖陵、东城边的鹅池洞,等等。庆阳城东北三里地的麻家暖泉还出土了大量仰韶文化和齐家文化的陶器及残片。四、要有历代生活沉积物。庆城虽为古城,但从未废弃过,历代生活沉积物应存在且丰富。但历代居民在修建住宅时取土及向土坑内填埋生活垃圾,造成历代生活层的混乱。不过,诸如砖瓦、瓷器、金属等还留存着。20世纪80年代,在今农副公司东南角(即庆城供销社地基上)出土了一大批汉王莽时五铢钱(部分存于县博物馆),在城西3号居民楼开挖地基、城北文广局街面楼基建时出土了大量北宋钱币。出土的瓦片较多,因瓦片的纹饰不一,比较容易判断其生产和使用的年代。瓷器残片也是可靠的证据。为了取得以上生活残物,我曾建议县上聘请考古专家来庆城考古挖掘,但因故未能实现。我曾邀请张多男教授来此考察,他答应但一直未能成行。
县上启动了维修庆阳古城墙工作。县教育局干部张晋荣非常积极,做了大量工作。时值古城墙修缮在际,提前进行田野调查极为必要。所以,我又邀请张多男教授前来考察,时间为5月21日(星期六),他牺牲休息时间,遴选历史地理文化分院的应届毕业生缪喜平为助手来庆城,我邀请张晋荣做向导,前往古城考察。
共进行了两项考察,先是古城墙考察。
张晋荣引导我们到城西南张银民家院内考察。其南城门瓮城西城墙外有一马面,马面高耸,倾斜三十多度,附接在西城墙上,夯筑而成,夯层明显,下面裸露,可见夯层为7~8厘米,为平底锤子夯实,深褐色,少有瓦片嵌入。张多男教授发现夯土层中有一瓦片,用随身带的工具小心取出,瓦片上有细布纹,他说是唐代的。取下的小块夯土层用手指抠很坚硬,可能在夯筑时做了专门处理。这反映出马面应为唐代修筑,嵌附在瓮城城墙外。张多男教授在这里取了几个样品,又让缪喜平用坐标仪测了具体位置。
张晋荣又引我们登上瓮城城墙,向南走到南城门西城墩堡上。墩堡内修有地道,当地人叫飞机洞,是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修的,后成为小孩玩耍的地方。我也多次钻过地道,有明道、暗道和通道、死道,还有指挥室等。城墙下面还有贯通的地道。这地道是谁修的,已不得而知。张晋荣说他钻进去过,里面有砖瓦,张多男教授进去拣了一块瓦片,为细布纹,说是唐代的。在南瓮城第二道城门(早已拆除)西边城墙祼露处,古代生活层明显。
我们在张晋荣带领下转到城墙东南部。这里民房已被拆除,城墙根祼露在外,而且有几孔在城墙上打的窑洞。这里土层很平整,中间有一层很薄但十分坚硬的东西。张晋荣说,这里可能用大型碌碡碾压而成的夯土层,但张多男教授认为这里为自然土层(也可称为原始土),可能是原来的道路。后又说为河道冲积层,中间薄的为沙砾层。我们又转到永春门(即东南城门)北面的城墙下。这里有在20世纪70年代初石油开发阶段依城墙开挖的窑洞(城墙外侧的窑洞都是那时开挖的)。窑洞共两层,现已无人居住。我们到下一层窑洞外察看,这里虽然是位于城墙三分之二以上,但仍为自然土层,为水沉积形成的很整齐的土层,中间夹有极薄的沙砾层。有人疑问,河水有那么高吗?确实有。河对面的岳王洞坪台就是河水冲积而成的。以后河水逐步下切,才形成了现在的河床。这里若为水冲积成的原始土层,说明庆阳城墙不完全是从下夯筑上去的,有部分是在原始土层的基础上夯筑的,而其下以斩削原始土层形成陡崖,与其上夯筑部分形成一个整体。周祖不窋时代的生产力水平低下,只能用硬木头和石块削制而成的工具斩削高阜,形成高崖,即“斩削为城”。现在看到这些实际情况,充分印证了这种说法。(www.xing528.com)
随后,我们在农副公司院内基建工地上考察了历代居民生活层。
下午5时多,下起了小雨。张多男教授问目前城内有无基建工地,我说有,在原农副公司院内正在建商品住宅楼,前一段挖地基,现在是否回填还不知道,要去看看。张多男教授的意思我清楚,是想在开挖的土坑内,察看历代居民的生活层,这正合我意。我们驱车到城内十字街,原农副公司在十字街的东北角。这里为历代县衙门所在地。1949年后,为庆阳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大门原开在东街。1955年后,大门开在北街,面向西。1958年,县人民政府机关迁向北关(今长庆石油采二厂厂部)。
我们到达农副公司院内,准备建两幢商品住宅楼的第一幢地基已回填了一半。坑内施工,我们不便下去考察,仅在坑南堆放的挖掘出来的一大堆土上捡了10多个瓦片和陶器、瓷器残片。在捡的过程中,张多男教授就为我讲瓦片与瓷片的一些知识。捡到两块稍带碗帮的瓷碗底,他说这两个瓷碗一为宋朝制作的,一为西夏国制作的。宋朝的瓷碗碴口为灰色,西夏的瓷碗碴口为白色。我们敲开一看,果然如此。捡到一块瓦片,一面为方格纹,一面为布纹,他说是秦朝的。他又说战国时的瓦片,两面都为方格纹,果然又捡到战国时期的残瓦。还有几片瓦片,一面无纹,一面有布纹。有的布纹粗,有的布纹细,他说粗布纹的是汉代的,细布纹的是唐代的。瓦片的纹路中有突起小点的是雨点纹,是宋代的瓦。瓷片多为宋代、元代、明代、清代的,还有两块先周时期的陶器边沿残片。
我们是在土堆表面上随意拾捡的,并未深翻,就捡到先周至清代的瓦片及瓷片。如果深挖土堆,恐怕会有更多的收获。说明早在先周时,庆阳城就已经存在了。考察的事实说明,唐以前的遗存大量存在,这是庆阳城为历史古城的第四个证据。四个证据形成的链条就完整了,也为庆城县申报历史文化古城提供了很有力的证据。所以说,这次考察的收获是巨大的。
张多男教授叮嘱若下一幢楼开挖地基时通知他一下,他再来考察,可以按地层剖面取样本、作描述。
下午6时多,我们去十字街老街坊饭店吃饭。饭后,将捡拾到的瓦片等按朝代归类,摆放在地面上一一拍照,然后将实物交给我和张晋荣。张多男教授等人乘车回西峰。张晋荣购了白胶带,在不同瓦片及瓷片上贴了标签,分为两份,我们各保存一份。
考察结束后,我们带着累累硕果归家,心情十分愉快。
2016年5月23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