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综合管廊适合于采用PPP模式进行融资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的准经营性
从社会产品或服务这个层面来看,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属于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由政府建设、运维和管理,在消费上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特点;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成本较高,一般短期内很难看到收益,并且通过直接收费也很难弥补成本,一般都是通过政府可行性缺口补贴的方式来弥补前期投资。这体现了地下综合管廊的准公共物品性。从投融资方式这个层面来看,基础设施项目包括经营性项目、准经营性项目和非经营性项目三类。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具有一定程度的公益性及营利性,短期内难以看到盈利情况,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或者相关补贴才能使得项目得以运行。这体现了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的准经营性。
2.效益的长期性
由于地下综合管廊一般规模都比较大,所以规划、设计、建设、维护管理的难度都比较大,这也预示着前期设计、施工,以及后续运营维护等都需要较大的成本投入。但是,地下综合管廊相较于管道等,其长久性使得在运营过程中可以减少维护的次数,从而相应的减少运营成本,降低了管线养护、更换的费用,所以长期经济效益明显。
3.技术的可行性
地下综合管廊作为准公共产品,属于城市基础设施,有着很强的外部性。建设地下综合管廊一方面可以通过对入廊管线单位收取使用费用及管理费用来实现其效益性;另一方面,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可使周边附属的基础设施、建筑物、土地获得增值收益。纵观国内外成功的PPP项目,大部分属于准公共产品,都具有投资大、政府部门定价、运营费用高、投资收益不确定、公益性强等特点。地下综合管廊恰好符合这些特征,能为两者结合创造更多的便利。
4.市场的需求(www.xing528.com)
地下综合管廊属于地下工程,工程复杂、技术要求高,对投资者资金筹措和运作能力要求高。再者,近年来城市管线杂乱无章、地下空间状况百出,对地下综合管廊的需求变得十分迫切。地下综合管廊需求量巨大,不能完全依靠财政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要采取综合的商业运作方式。充分发挥财政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为项目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建设和运营管理,并为此建立合理的收费机制和相应的运营管理机制。
5.政策的支持
针对现阶段发展综合管廊的需求,政府相继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作的通知》《城市管网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指出了地下综合管廊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节点以及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关键里程碑,明确了对包头、沈阳、厦门等首批十个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给予专项资金补助情况。文件特别指出,对采用PPP模式达到一定比例的,将按规定补助基数奖励 10%,同时城市管网专项资金的补贴还对按规定采用PPP模式的项目予以倾斜支持,而且现在已经有数十个地下综合管廊项目被纳入PPP示范项目中。这些都对PPP模式在地下综合管廊中的运用起到了快马加鞭的作用。
6.社会的期望
采用PPP模式,能有效发挥社会资本在资金管理、专业技术和管理手段方面的优势;有利于转变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职能角色,使其从政府角色转变为相当于社会资本人的角色;能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机制的创新,通过政府与社会各类资本的相互融合,调动市场进行高效的资源配置,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属于准公共产品,建成运营后收益稳定,并且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因此,综合管廊项目比较适合应用PPP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