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系统作为传播知识、继承知识、创新知识的重要场所,一直受到女性主义者的特别关注。他们以独特的女性主义视角对高等教育中传统学科的主题与结构进行解构,女性主义知识观特别强调这样一个事实:所有学科的知识都是无视性别的,它们将男性价值标准与经验作为人类生活的全部内容予以表现与描述,并把这种表现与描述作为客观真理性的知识教育给学生,这是有失客观公正的,是需要纠正的偏向。
作为全国第一所公办女子普通高等院校,湖南女子大学密切关注用社会性别的观点观察世界,分析问题,建构知识体系。围绕女性特征与女校特色,学校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坚持因材施教与因性施教并行。为此,学校推出了一系列既符合高等教育发展与高等学校管理规律,又充分保障女性高等教育权益的具体实践措施。
1.构建具有女校特色的专业体系
从女性的心理、生理特征看,女性性情温和,较男性更加细腻。在就业选择方面,女性倾向于智力型、服务性、轻便型、稳定型的职业。从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趋向看,劳动的技术内涵日趋丰富,智力成分不断增强,特别是蓬勃发展的第三产业,为女性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女性特征与经济转型的撞击,引发出湖南女子大学在专业设置上的新思考。学校根据适合女性性别特征、适合女性求职倾向、适合女性人才市场需求的基本原则,重新调整专业结构,构建具有女校特色的专业体系。近几年增设了服装表演、形象设计、播音与主持、幼教与家政、电脑美术设计、酒店管理、商务英语、英语教育、音乐表演与管理等十几个紧贴女性、紧贴市场、紧贴社会的专业,为进一步适应女性就学与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形成独具特色的女校专业体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创新女校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市场对女性人才的就业要求,湖南女子大学全面推行“一主线、两加强、三结合、一书多证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一主线”是指课程的设置与教学环节的安排始终以基本素质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两加强”指加强实践性教学,加强女性修养教育;“三结合”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结合;“一书多证制”指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会计证、导游证、秘书资格证)+技能等级证(珠算证、英语过级证、计算机过级证、普通话合格证、钢笔字过级证)。(www.xing528.com)
按照学校自身设计的人才培养模式,湖南女子大学严格规范教学秩序,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在德育教育中,学校狠抓“三进”工作,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学校先后与韶山毛泽东纪念馆、花明楼刘少奇故居、开慧乡、雷锋纪念馆建立了德育教育基地关系,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学习,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在女性“特色教育”上,大力开展“四自”、“五心”教育。让学生懂得“自尊”使人高雅,“自信”使人坚定,“自立”使人自由,“自强”使人奋发;教育学生将“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同时,加强女性修养教育,专门开设了女性修养系列讲座,从女性的着装、内涵、气质、为人处事等多方面入手,使学生言行文明,举止端庄。在学生管理特色上,坚持严而不死、活而不乱的原则,狠抓三个结合,即教学管理与日常管理相结合、制度管理与养成管理相结合、他律管理与自律管理相结合。学校始终以培养高素质女性人才为己任,以女性充分享受高等教育权益为宗旨。在大学生就业难,女大学生就业更难的今天,湖南女子大学的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几年来,一次性就业率达90%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率达93%以上。2003年,学校被评为湖南省1999~2002年度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
3.根据女性性别特征,改革教育教学方法
知识经济时代是创造力与个性张扬交相辉映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女性必须德才兼备,学识兼容,情理相顾,贤惠并举。学校在坚持培养既具有现代开拓创新意识又兼备东方传统美德的高等应用型女性人才的基础上,进一步倡导因材施教与因性施教并举,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湖南女子大学全面修订了各专业教学计划,修订了近两百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中,特别强调强化女性意识培养,把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到教学的各环节,从女性传统美德教育,到女性气质修养锤炼,到女性独立意识的培养,使学生的性别意识明显增强。
学校坚持走出课堂,走向市场,与企事业单位“联姻育才”,先后与深圳锦绣中华发展有限公司、广州白天鹅宾馆、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柏之特服装有限公司等二十多家企事业单位联合,做到了每个专业均有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各专业完善的校外实习基地与校内近三十个实训基地,使学生的现场操作与实践动手能力显著提高。从专业建设、人才模式的确立到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湖南女子大学的教育教学特色正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女子普通高等学校已初见端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