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残疾人高等教育的产生-弱势群体高等教育权益研究

残疾人高等教育的产生-弱势群体高等教育权益研究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早期的欧洲历史上曾一度出现过残酷地抛弃和杀害残疾儿童的现象。其次,欧洲14世纪中叶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以及近代哲学、心理学和普通教育学的发展为残疾人教育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基础。文艺复兴运动的一个显著成就便是人文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的产生。两所聋人大学的创办为美国乃至整个西方的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开了便利之门,客观上所映了西方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

残疾人高等教育的产生-弱势群体高等教育权益研究

残疾人教育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结果。当人类还处于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的古代社会时,由于社会物质财富极其匮乏和人类认识水平的局限性,残疾人群的生存权都很难得到保障,更不可能产生残疾人教育。在早期的欧洲历史上曾一度出现过残酷地抛弃和杀害残疾儿童的现象。古罗马的统治者们曾将低能、畸形和残障者集中在一起,当做箭靶习射。古希腊斯巴达人则对新出生的婴儿进行挑选,只抚养那些体质健壮和精力旺盛的,而将那些身体虚弱或有残疾的婴儿杀死或弃之荒野。古希伯来人、埃及人和古巴比伦人则都认为残障者是鬼怪、精灵,是上帝的惩罚,并用祈祷、念咒、鞭打、饿饭、烟熏火燎等手段来驱邪。就连著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那时也说:“让那不准养活一个残疾儿童的法律生效吧。”[4]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欧洲的奴隶社会末期。在中世纪的欧洲,随着文明的进步,残疾人虽然得到了基本的生存权,但却过着毫无尊严生活,社会地位十分低下,生存状况极为恶劣。

中国古代社会存在着与欧洲中世纪同样的歧视和残害残疾人的现象,但在对待残疾人的主流文化价值观念上与欧洲有所不同。帮助弱者和弘扬正义一直都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以儒家文化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尤其重视人际伦理人生和社会的重大作用,这种文化也被称为一种伦理文化。它充满了人文关怀和人道主义的情感因素。人们对残疾人群更多的是抱有一种道义上的关怀。《周易》所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可以说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源头,同时也使“同情心”和“慈悲心”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心理结构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诚如《左传》所言,中国古代圣贤所追求的三不朽(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中,立德第一。据《周礼·地方司徒》记载,周时便有了“宽疾”的施政措施。孔子的“仁爱”思想和孟子的“性善论”、“道义论”更是充满了朴素的人道主义思想。尤其是在儒释道三教合流之后,儒家接受了佛教的平等、向善和助弱等思想,并直接影响了封建统治者的观念和部分政策举措。在《礼记·礼运》中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特征之一就是“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据学者考证,在《汉书》、《明史》等古籍中也都记载了有关政府扶助残疾人的事件。[5]

当人类社会步入近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残疾人教育思想和专门的残疾人教育活动产生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

首先,近代自然科学尤其是医学和解剖学的发展,使得人们对残疾人生理缺陷的实质有了唯物主义的认识,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迷信和传统偏见对人们的束缚。在欧洲,从16世纪中期开始,便有许多人从医学、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角度来研究残疾人教育问题,其中许多人还付诸实践,著书立说,为现代残疾人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积累起了丰富的经验。

其次,欧洲14世纪中叶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以及近代哲学、心理学和普通教育学的发展为残疾人教育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基础。文艺复兴运动的一个显著成就便是人文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的产生。人而非神开始成为衡量世界万物的唯一尺度,个人的尊严、价值和权利也得到了空前的推崇。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洗礼,“平等”和“人权”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近代哲学和伦理学也开始从“神与人的关系”转向思考“人与人的关系”,并通过传播平等、公平和正义等社会伦理思想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从此,人类开始尝试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来认识自己。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是第一个尝试“教育心理学化”的人。他主张教育活动要符合人类的心理发展规律。随着心理学的不断发展,它已经成为教育科学的一个理论基础。正如赫尔巴特在《教育学讲授纲要》的绪论中所言:“教育学作为一种科学,是以实践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前者说明教育的目的,后者说明教育的途径、手段与障碍。”[6]186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的产生。1774年康德在哥尼斯大学首次设教育学讲座。1806年第一本系统的教育学专著即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发表。(www.xing528.com)

“所有这些都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悄悄改变了对残疾儿童的态度,开始从人性的角度来平等地看待残疾儿童,并开始承认新生残疾儿童做人的权利和社会地位,为现代意义的特殊教育形式的产生奠定了必要的基础。”[7]

最后,近代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能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基础和保障。随着近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速度的不断加快,人类社会生产力也在短期内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创造出了比以往人类社会的任何一个历史时代都要丰富的物质财富。

由于具备了以上各方面的条件,文艺复兴时期就已有少数残疾儿童开始接受专门的教育和特殊训练。从17世纪初开始,在西班牙、英国、法国、德国和荷兰等欧洲国家出现了个别残疾儿童教育的实践。1771年法国人莱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残疾人教育机构。他在家中为失聪儿童提供免费的教育服务,并创立了聋人手势教育体系。1864年,美国在华盛顿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残疾人高等教育机构——加洛德特聋人大学(Gallaudet University)。这所大学以招收听障学生为主,在课程设置上文理兼容,残疾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此外,这所大学还设立了硕士班和博士班供听障者及关心听障者的正常人攻读。1965年,美国联邦教育局资助创办了美国历史上第二所聋人高等院校,即罗彻斯特理工学院聋人工学院。两所聋人大学的创办为美国乃至整个西方的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开了便利之门,客观上所映了西方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