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弱势群体高等教育权益研究:社会结构与多阶层社会的形成

弱势群体高等教育权益研究:社会结构与多阶层社会的形成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报告指出: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经济体制转轨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促使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结构性的改变,原来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分化。报告指出,各阶层之间的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及利益认同的差异日益明显。因为在现阶段的中国社会,资源配置机制多元化,其中既有合理合法的机制,如市场机制和国家再分配机制等,也有一些不合理不合法的机制。

弱势群体高等教育权益研究:社会结构与多阶层社会的形成

这方面非常有影响的研究是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陆学艺研究员主持发表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1]报告指出: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经济体制转轨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促使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结构性的改变,原来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分化。新的社会阶层包括: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人员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它们分属五种社会地位等级:上层、中上、中中、中下、底层等。新的社会阶层的划分标准是依据各个阶层对组织资源(政治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的占有情况。报告指出,各阶层之间的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及利益认同的差异日益明显。

但是,现实存在并有强化趋势的这种社会阶层结构形态并不是合理的。目前主要的问题是社会中间阶层规模过小,能够纳入中间阶层的就业人口所占比例仅为15%左右。报告称,这直接意味着社会资源分配较为不平等。因为在现阶段的中国社会,资源配置机制多元化,其中既有合理合法的机制,如市场机制和国家再分配机制等,也有一些不合理不合法的机制。形形色色的不合理不合法的资源配置机制的存在,严重影响着人们对现有阶层位序关系的认可和认同。其原因是目前的阶层呈自发性状态,制度安排和社会政策滞后和缺位。为此,报告认为:根据国际经验,如果说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济政策追求的是效率,那么为培育合理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所需要的社会政策就应当以公平为目标。国家不仅要关注经济增长,也要注意制定相应的适于培育现代社会阶层结构的社会政策,因为经济政策不能替代社会政策,也不能自发产生社会政策所需要的结果。(www.xing528.com)

2003年7月,该课题组又推出了新的研究报告《当代中国社会流动》,对上述阶层的形成和分化过程作了深入研究,研究包括:社会流动机制发生了哪些变化,十大社会阶层今后将怎样继续演化,现有的社会流动机制哪些是合理的,哪些还不合理,需要怎样的改革和调整等多个主题。报告指出:处于较为优势地位的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子女代际继承性明显增强,而同代内的流动明显减少,出多进少;处于经济社会位置较低阶层的子女进入较高阶层的门槛明显增高,两者间的社会流动障碍在强化;社会的经济资源、组织资源和文化资源有向上层积聚的趋势。这些倾向对形成公正、合理、开放的社会流动模式和社会阶层机构将产生不利影响,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不相适应,存在引发社会危机的结构性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