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入WTO:助推高等教育发展

加入WTO:助推高等教育发展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加入WTO后,高等教育成为我国教育服务市场开放的主体,其中民族高等教育将受到较大的影响和冲击。加入WTO后,按规定,这些保护性、倾斜性的政策有可能发生变化。显然,我国加入WTO后民族院校受到的影响更大,应对WTO的挑战可能更艰巨。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其次,“入世”有利于促进民族高等教育进一步对外开放,学习外国

加入WTO:助推高等教育发展

2001年11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正式签订,我国获得WTO的正式成员资格。表面看来,WTO是一个侧重于经济贸易方面的协议,与教育行业似乎关系不大,实际上,加入WTO必定对教育产生重大影响。这是因为,从WTO规定的开放内容看,开放贸易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三部分,“教育服务”被纳入服务贸易范畴,而且作为12个服务贸易大类中的一个,和其他类服务贸易一样,存在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等四种服务提供方式。显然,加入WTO必然对我国教育(包括少数民族教育)产生重大影响。

在各级教育中,高等教育受WTO的影响更直接、更全面。根据WTO的《服务贸易总协定》规定,除了由各国政府彻底资助的教育活动以外,凡收取学费,带有商业性质的教育活动均属教育贸易服务。根据我国加入WTO有关服务贸易文件对教育服务方面的承诺,我国除军队、警察政治党校教育及义务教育外,所有的教育服务都可以纳入服务贸易范围。从教育服务贸易的四种服务提供方式来看,其中作为“商业存在”的中外合资办学只能进入非义务教育,而非义务教育中的高等教育或者与高等教育相关的教育(如高中教育、大学继续教育)是目前教育服务的主要市场;作为“自然人流动”的教育服务,除外语教学外,也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领域。所以,加入WTO后,高等教育成为我国教育服务市场开放的主体,其中民族高等教育将受到较大的影响和冲击。

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民族高等教育既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在办学使命、学生来源、课程设置等方面有其显著的特色。我国的民族院校是新中国为发展少数民族高等教育而创办的,它的办学使命从培养少数民族干部逐步转向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这就决定了它的招生对象将主要来源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由于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民族教育发展的进程也相对缓慢。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崭新模式,民族高等教育历史较短,与当代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从生源质量来看,民族院校学生外语总体水平低、新生入学成绩参差不齐的情况较为突出;从学科建设来看,民族院校文科类的民族学语言文化、历史、宗教等学科优势明显,而理工类学科起步较晚,教学科研实力较为薄弱,存在着优势学科社会需求不足、薄弱学科竞争力不强的矛盾。但是,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对社会应用性人才的需求,民族院校要生存与发展,又必须以保护民族类学科专业的传统优势、重点扶持和发展社会应用型和技术应用型专业为发展目标,走具有民族特色的办学新路。这既是我国民族院校的办学特点,也是民族院校的特殊性。另外,由于民族高等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我国政府为民族高等教育的稳步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保护性或倾斜性政策。加入WTO后,按规定,这些保护性、倾斜性的政策有可能发生变化。显然,我国加入WTO后民族院校受到的影响更大,应对WTO的挑战可能更艰巨。

(1)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民族地区大多处于中国的西部贫困地区,民族高等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资源相当短缺。在全国众多的民族高校中,进入“211工程”的只有中央民族大学一家。民族高校在国内高校教育市场竞争中已处于弱势地位。“入世”后,中外合作办学条件放宽,境外教育机构进入民族地区日益增多,并且能在中外合作办学中拥有控股权,境外教育机构较强的吸引力直接在民族地区与民族高校形成竞争。不仅普通高等教育市场如此,境外教育机构在职业培训、继续教育上也占有资本和经验优势,这对民族高校拓展高等职业市场和继续教育市场也形成挑战。

(2)民族地区就业结构矛盾将进一步加大,对民族高等教育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挑战。“入世”后,从总体上看,会增加民族地区的就业机会,但就业结构矛盾会增大。从现实看,民族地区第三产业相对落后。“入世”后,随着我国对服务贸易的承诺,将会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增加第三产业就业机会,也增加对服务行业专门人才的需求。另外,随着国外公司更大范围进入民族地区及其本土化经营,也会增加对高科技人才和熟悉世界贸易规则的各类专门人才的需求。同时,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因结构调整而出现的失业和过剩人员,也需要通过新的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重新获取就业的机会。这些都对民族高等教育专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结构调整,以及高等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提出了挑战。

(3)民族高等院校人才流失将更加严重。“入世”后,由于对高层次人才需求扩大,民族地区高校是高层次人才的集中地,这些人才的流失是一种客观趋势,流失的大致走向首先是被具有超前意识的东部挖走,兴起新一轮的“孔雀东南飞”。资料显示,陕西省2002年4600名硕士学位以上的研究生,有八成被东部沿海地区预订。西安交通大学2001年4169名毕业生,留在西部工作的仅1300人;其次是被进入民族地区的外国公司高薪聘用,脱离教育岗位;再次是被进入民族地区的外方教育机构高薪聘用,脱离原来的学校;最后是“隐性流失”,即“身在曹营心在汉”,被外方公司、外方教育机构、国内较好单位兼职聘用,尽管名义上仍是学校的人,但实质上主要为外服务。无论上述哪一种情况,都是对民族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严重冲击,直接关系到民族高等教育的生存。(www.xing528.com)

挑战与机遇并存,这是事物发展的辩证法。我们承认“入世”后会对民族高等教育带来严峻的挑战,但我们也要看到“入世”给民族高等教育带来的良好机遇。

首先,“入世”必然导致的产业与技术结构调整和更为剧烈的专业人才竞争,已经进一步激发了民族地区各族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有利于加快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步伐。2000年,少数民族在校大学生仅为全国高校在校生的5.71%,明显低于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8.41%的比重。“入世”后,境外教育机构到民族地区与中方合作办学,将增大民族地区各族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并推进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

其次,“入世”有利于促进民族高等教育进一步对外开放,学习外国高等教育先进经验,吸引海外资本和优质教育资源,补充民族高等教育资源的不足,促进民族高等教育跨越式的发展。由于诸多因素制约,民族高校相对封闭,对外交流力度不够,这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今天是不利于民族高校发展的。以加入WTO为契机,可以扩大民族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了解学习更多的外国经验,引进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先进课程、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方式,引进外国资本,以高等教育国际化促进民族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引入新的竞争机制推动民族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使民族高等教育更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顺应高等教育发展潮流,实现民族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

再次,“入世”为发展民族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为继续教育的进步拓展了新思路。在原有的民族高等教育体系中,高等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是一个被相对忽视的领域。我国民族地区人力资源丰富而人才资源缺乏,是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矛盾之一。如何把民族地区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雄厚的乡土人才资源,是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仅仅靠普通高等教育培养人才是远远不够的,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途径,在于发展“为了少数民族,为了民族地区”的高等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培养千百万“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型人才。“入世”后,根据协议,中外合作办学将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办学形式。这就可能引进国外职业教育的优势资源和资金,结合民族地区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将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纳入民族高等教育体系中,培养为了民族地区、扎根民族地区的“永久型”实用人才。

最后,“入世”还有利于民族院校发展特色学科优势,吸引境外留学生,扩大民族院校知名度,增加学校办学资金,加强学校发展和建设。民族院校在语言文化、音乐美术、医学等方面具有学科特色优势。“入世”后,可利用我国学费低,民族地区民族风情丰富多彩,人文景观各具特色,自然风光秀丽宜人的优势,吸引境外学生来民族院校留学,既广为宣扬了中华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又加强了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通过这种交流,增加民族院校在海外的知名度,增加民族院校办学经费,促进民族院校的发展。条件成熟,民族院校还可以把特色学科办向境外,开拓国际教育市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