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自孙策移兵江左、孙权坐断东南以来,统领管辖江南地区几近一个世纪。在此期间,东吴发生的反抗随时间推移而有明显不同,兹就此做一简要分析。
在孙策刚刚带兵南下之时,江南高门大族多持反对意见,因此孙策对他们予以殳刈,招致了大族更大程度上的反感。不过孙权继任之后很好地调整了组织方略,利用结姻和吸纳大族中的优秀士人做官等举措缓解了这一矛盾。所以在这段时间里,孙氏对外以抗衡刘表、曹操等割据势力为主,对内则以镇抚、剿除山越为第一要务。山越部落本为江东地区的原住民,他们分散在荆、扬各郡的山区,内中又以鄱阳、庐陵、新都、会稽等郡最为集中。由于孙氏采用了高压政策对待他们,且利用他们来转移统治阶层的矛盾,所以在东吴肇基的数十年中,山越反抗此起彼伏,前后接踵,即陈寿所说的“山越好为叛乱,难安易动”,有时形势甚至十分严峻。面对这一局面,孙权也是毫不手软,他派出大批能臣干吏担任地方长官,镇压当地的山越反抗。比如以贺齐为新都太守,镇抚山越集中的原丹阳郡黟、歙地区;以全琮为奋威校尉,授兵数千人以讨山越;以周鲂为鄱阳太守,讨伐豪帅彭绮的作乱;以诸葛恪为丹杨太守,讨山越等。同时孙权还对山越施用釜底抽薪的政策,平定山越后将其部族中的青壮年编入军伍,一方面充实国家的兵源,另一方面使山越失去造反的原动力,妇孺老弱无力再与国家对抗。比如贺齐讨洪明、洪进等人后从山越中出兵万人,陆逊平定吴遽之乱后收得精兵八千余人等。
随着东吴统治的日渐稳定,靠近统治核心区的山越部族发生反抗的概率逐日递减,而对山越部族的平定也逐渐向纵深推进。在孙权统治的中后期,山越的反叛比之前大为减少,足以证明孙权对山越的治理和归化还是成功的。而在这个时期,由于政治矛盾激化引发的反抗偶有出现,比如马茂反抗就是这一类反抗的代表事例。
到了孙亮和孙休时期,高层之间因为矛盾而刀兵相向时有发生,但这主要集中于君权和相权、相权和相权之间,大多与普通百姓无涉,也不能算是普通意义上的反抗。比如孙峻杀诸葛恪、孙休诛除孙綝等。这一阶段地方上比较平静,武力反叛的事例较少。(www.xing528.com)
到了孙休统治后期,由于魏国灭掉蜀汉,边境出现了较大规模骚动。在魏国的唆使下,一些少数民族和边远地区的官吏开始公开武装反叛,比如武陵五溪夷作乱、交趾郡吏吕兴反叛等。这一阶段一直持续到了孙皓即位之后。
孙皓统治中后期,因为暴政的原因,人心思变,叛逃到魏国的边将层出不穷,其中影响比较大的如步阐引发的西陵之战等。而等到无论贤愚皆知东吴必亡之时,地方上也出现了大规模反抗,如郭马之乱是其中较典型的一例。
总而言之,东吴的武装反抗带有鲜明的时代和地域特点,反抗在各时期和地区分布颇不均衡,这一点有别于蜀汉和曹魏,是值得注意之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