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民俗学研究中,如何评价民俗文化的宗教性,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其难点是如何准确区分民间信仰与封建迷信。有人把信神与社会进步完全对立起来,把民间崇拜和祭祀神灵的活动一概指斥为封建迷信,视其为愚昧落后,作为陈规陋习,必欲革除而后快,这就势必伤及民众信仰自由和民间正常的精神生活,造成传统的断裂、信仰的空缺或真空、文化的贫乏和道德的混乱。我们应当记取这方面的教训。笔者以为健康的民俗文化和封建迷信的区别不在于是否崇拜神灵,而在于:第一,是否有益于身心健康和社会进步;第二,是否能丰富文化和美化生活。我们必须把“封建迷信”的界定严格局限在借鬼神之道骗钱害人、阻碍科学、妨害生产的范围之内,而不能任意扩大化。早在20世纪30年代,潘光旦先生在《迷信者不迷》一文中评论当时民众求雨时就指出,一个能在理想和偶像这两个极端之间游刃有余的个人或民族便是一个健全的个人或民族。中国自古就有“神道设教”之说,如果神道果能设立教化,醇厚民风,充实生活,调节感情,不妨加以保留,然后通过改良的方式移风易俗,而无须大破大立。[8]
宗教对温州民俗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宗教和民间信仰为民俗提供信仰的寄托。温州民间信仰发达,制度性宗教的信徒相对占少数。传统的天神崇拜、祖先崇拜和社稷、日月、山川、风雨诸神崇拜告诉人们: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吉凶在于鬼神,所以人们要尊天敬祖祭鬼神。民众受鬼神崇拜和佛、道二教的综合影响,往往把人生大事托付给神道,在逢年过节或遇有难事的时候,祭天祭祖,念佛拜仙,敬祀鬼神,求神保佑;相信头上三尺有神明,不敢为非作歹,内心有所敬畏。同时,有了宗教的支撑,民俗文化才能发挥它巨大的社会道德功能。
其次,宗教为温州民俗文化提供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经济生活中的民俗基本上是按照神的功能确定祭祀的内容,如农业祭社稷、龙王,海事祭妈祖、杨府爷。岁时节日中的民俗,祭祀各种应时的神灵是节日活动的重要内容,如春节祭祖祭灶祭财神,清明节扫墓祭祖,端午节祭屈原。还有祭拜玉皇大帝、东岳大帝、关圣帝君、城隍、观音与弥勒等神,皆成为传统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宗教相关的活动也为民俗增添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样式,如进香、庙会、节庆、礼仪、傩艺、婚丧、歌舞、禁忌等。有不同的宗教便有不同的民俗,有不同的神灵便有不同的祭仪,有不同的宗教行为便有不同的求神方式;宗教和神灵的多样性推动了中国民俗的多样性,使民俗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态势。
第三,宗教为温州民俗文化提供活动的场所。庙会成为民间的节日,既带来娱乐的机会,又推动经济贸易的发展。温州拦街福习俗始于清代同治年间。拦街福是温州春季拦街祈福的传统习俗。在古代,民间有“春许冬还”的习俗,即:在春天,要举行春祈,以许愿形式祈求天神保佑当年生产丰收和一方平安;在冬天,要举行冬祭,以此感谢一年来天神给予的赐福。旧时,每逢春季,温州都要举行一次盛大的拦街福。时间是夏历二月初一到三月十五日,长达四十多天,从东门康乐坊开始到五马街为止。在此期间,温州几条主要街巷分段轮值,张灯结彩,红幔遮天,遍搭彩楼,百戏横陈,弦管奏作,娱乐活动丰富多彩。拦街福成为综合性的习俗活动,给民众搭建了一个娱乐和商贸活动的平台。(www.xing528.com)
近现代宗教民俗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变化的。从20世纪上半叶开始,儒、释、道三教继续发挥着作为传统的因素影响着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而新补充的现代民俗的成分则来自西方。民俗的习惯性和稳定性,决定了传统民俗仍然在近现代社会民俗中占据主导的地位,至少在很长的历史阶段不会如政治、经济、科技那样迅速变化。民国时期,中国的经济仍然以手工劳作的农业经济为主,家族社会的基本结构仍未被打破,所以广大农村民众的生活样式和文化样式沿袭传统的多,开创革新的少。农民、手工业者、城市贫民仍然祭拜各种传统的神灵,依然遵守家族的道德和各种祖传的宗教禁忌,依然过着传统的年节和人生礼仪,依然在辛勤劳动之余享受着传统戏曲、民间故事、通俗小说和民间技艺带来的审美乐趣。这其中,既有经济落后、社会封闭、教育低下和帝国主义侵略压迫等因素,造成民俗缺少更新的能力;也有民俗文化本身的民族性和其审美价值使其能够长行不衰的缘故,并不需要全部加以革新。这些变化都在温州民俗文化中展演过。
中国近代现代经历过两次大的批判传统文化的行动,致使传统文化发生了断裂,而新的意识形态又不能满足人们的心理诉求。行政的限制与思想的批评,致使儒、释、道三教全面衰落,它们在民俗文化中的影响大大下降。温州的情况又不尽如此,相对于其他地方温州的民间信仰较为发达,或多或少填补了这种信仰的空白。有鉴于此,民俗只能改良不能革命。简单否定传统,而又没有全新的礼俗加以替补,便会造成社会混乱、新旧杂列、不伦不类,使人无章可循。这在时代转型交替之际更是难以避免的现象。因此对那些已经不再是主要谋生之技的民间之艺,我们要切实加以保护,其中包蕴的信仰,以及精神倾向,我们要宽容地理解、尊重。作为民间艺术的信仰有着艺术的维度,能提升民众的审美品位;作为民间信仰的艺术有着信仰的维度,能满足人类的宗教精神诉求。中国台湾当代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就曾结合自己的宗教体验,论述过宗教精神之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