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有两大传统:一为抒情传统;一为叙事传统。抒情传统,自旅美学人陈世骧提倡以来,[23]中经高友工、王德威诸教授之推拓,[24]沸沸扬扬,已探讨近五十年。其中是非得失,姑且不论。[25]然与抒情传统并驾齐驱之叙事传统,一直未受学界应有之关注。研究热度与深度,一直停滞不前。间有引进西方叙事学观点,以解读中国传统叙事文学者,只可称为比较论述。探讨对象纵然为传统叙事文本,然运用之方法却疏离中国叙事传统。[26]果真如此,自不宜称为叙事传统。
所谓“传统”,指发生于过去,但却始终作用于现当代。中国叙事传统,发源于《春秋》,拓展于《左传》,成熟于《史记》。《春秋》属辞比事,为传统叙事学之滥觞;《左传》以史传经,为历史叙事之典范;《史记》善序事理,为叙事文学之开山。[27]《史》《汉》以降之史传文学、乐府叙事、小说、戏剧,要皆脱化于属辞比事之《春秋》书法。杜甫作于安史之乱前后之乐府歌行,大多富含传统叙事学之特质,要皆为史家笔法、《春秋》书法之体现。孟啓《本事诗》所谓“推见至隐”之《春秋》书法,宋代诗话笔记所谓“微婉显晦”之《春秋》书法,所谓“杜工部似司马迁”之史家笔法,此中有之。经由《春秋》书法、史家笔法之运化表现,叙事传统与抒情传统已不疑而具。抑有进者,中国文学之两大传统,于世所称杜甫诗史,安史之乱前后所作乐府叙事歌行,多灿然具备,且彼此交融、相互争辉。
汉班固《汉书·艺文志·诗赋略》述乐府诗之缘起,谓“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有叙事、有抒情,交相映发。又称:“可以观风俗,知薄厚”[28],则叙事之成败,传人之功过毁誉可知。王运熙以为:乐府诗体,最便于反映现实生活。其中新题乐府,采用乐府体式,自制新题,此即元稹《乐府古题序》所谓“即事名篇,无复倚傍”;杜甫、元稹、白居易所作新乐府辞,即是个中代表。宋蔡启《蔡宽夫诗话》称,老杜《兵车行》《悲青阪》《无家别》诸篇,“皆因时事,自出己意立题,略不更蹈前人陈迹,真豪杰也。”[29]所谓“自出己意立题”,针对杜甫叙事歌行之乐府新题,自是点睛之论。明张《杜诗通》称杜甫“别出一格,用古体写今事,大家机杼,不主故常,昔人称诗史者以此”[30]。不主故常、别出一格,用古体写今事,即是杜甫新题乐府之关键词。清黄生《杜诗说》称杜甫“《新婚别》诸篇,自制诗题,便有千古自命意”[31],即指新题乐府叙事歌行而言。汉乐府长于描写下层社会与人民苦痛,杜甫所作新题乐府,多所承继与体现。[32](www.xing528.com)
罗宗强则指出:“以时事入诗,是杜甫的一大创造”,“杜甫无疑开创了写时事的传统”;又称:“杜甫把写实与抒情,天衣无缝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33]王运熙、杨明《隋唐五代史批评史》亦以为:杜甫诗“一贯重视运用乐府诗体裁,来反映政治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痛苦,往往写得形象鲜明生动,感情饱满强烈”[34]。观此可知,乐府歌行,实乃叙事传统之流亚,乃叙事传统与抒情传统之融合争辉。《史记》发愤著述,近似“无韵之《离骚》”;[35]杜甫于安史之乱前后所作新题乐府歌行,恰好光大此一文学之叙事传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