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吴季札出聘(襄公二十九年)

吴季札出聘(襄公二十九年)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左传》于世局变革之际,往往出于终始本末之叙说。因应春秋晚期形势,于是有《吴季札出聘》,走访上国之叙事。其决断去取,亦因事命篇,出以纪事本末之书法。《左传》叙吴季札出聘,先后历经五国,而于聘鲁叙事最详、最重。吴季札观乐,纵论列国风尚,其连属辞文,颇见或重或轻之笔削。吴季札历聘五国,叙聘鲁,特提观乐,论国风,较之齐、郑、卫、晋为详、为重。

吴季札出聘(襄公二十九年)

楚材晋用,资材于敌,导致申公巫臣通吴于晋,联吴以制楚,于是吴入州来,吴通上国。待吴崛起,而晋楚霸业亦相继中衰。《左传》于世局变革之际,往往出于终始本末之叙说。因应春秋晚期形势,于是有《吴季札出聘》,走访上国之叙事。其决断去取,亦因事命篇,出以纪事本末之书法

《左传》叙吴季札出聘,先后历经五国,而于聘鲁叙事最详、最重。其他,如聘齐、聘郑、适卫、如晋,则叙事较略、较轻。四国之中,叙聘于晋,又较齐、郑、卫为详、为重。详略、重轻、异同之际,即见左氏笔削去取之义,与比事属辞之书法演示。冯李骅《左绣》称《左传》叙事,隐然具备纪事本末之体者,如叙战之前、叙聘之前,皆先著一大篇文字,首尾包络,绝妙呼应。[59]

春秋至襄公之末年,天下无霸,政出私门,礼乐征伐自大夫出。故叙公子季札评论列国名卿大夫,以为后半部《左传》之张本。元程端学《春秋本义》所谓“大属辞比事”者,《左传》叙事有之。叙季札出聘,所以详叙聘鲁,重写观乐论国风者,以季札身处吴地,“未闻中国声,故请作周乐,欲听其声,然后依声以参时政,知其兴衰也。”[60]或笔或削,或重或轻,决断去取之际,亦属辞比事之教也。

吴季札观乐,纵论列国风尚,其连属辞文,颇见或重或轻之笔削。属辞,有相近相似者,亦有相反相对者,近似者以正衬,相反者以对衬。无论近似或反对,多以重轻为笔削。所谓两两相对,而辞文或长或短,或整或散,大抵如相体裁衣,各个不同,似大珠小珠落玉盘者,由属辞可见叙事之妙也。《左传》之比事,将聘鲁、聘齐、聘郑、聘卫、聘晋,比物联类,以编比史事次第之,脉络文心相通,故前后绳穿丝连之妙。属辞比事之《春秋》书法,左氏运化十分老练美妙。(www.xing528.com)

清冯李骅《左绣》、清陈震《左传日知录》,评点《左传》之文章,显然已提示《左传》精心于比事。无论模拟,或对比,详略、重轻之际,或笔或削,已揭示微义矣。[61]金圣叹曾云:“临文无法,无异狗嗥!”历史叙事、文学叙事,有法可寻。一言以蔽之,曰属辞比事而已也。

《季札观乐》之叙事,齐郑、齐晋互为对叙;而观乐、观政,作为模拟叙事之资材,于是以“德”字、“政”字为线索,即成比事与属辞之“义”。吴季札历聘五国,叙聘鲁,特提观乐,论国风,较之齐、郑、卫、晋为详、为重。盖论乐观德,为此篇之大节目,乃左氏所宗。故或笔或削,或详或略如此。

叙事义法,古文义法,本由属辞比事之《春秋》教衍化而来。比事,涉及素材之取舍,《左传》选择论乐与论人,作为叙事骨干,前观列国音乐,后观列国人才;于鲁观乐,详叙重写,其他四国论人才,则略叙轻笔。前半叙观乐,多脉注于“德”字;后半叙观人,则贯注于“政”之义上,而辞文之连缀修辞因之。[62]“爰始要终,本末悉昭”,属辞比事之教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