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秦汉与匈奴冲突中的季节影响

秦汉与匈奴冲突中的季节影响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两汉与匈奴战争中的季节性问题,已经有一些学者进行了讨论,其中最为重要的有王明珂、内田吟风、索菲亚-卡林·普萨拉斯和王子今等人。王子今指出,汉与匈奴双方军事行为的进取与退守体现出某种季节性规律。本文即在对两汉与匈奴冲突的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试图揭示其在季节上的规律性,以及这种规律在两汉时期的变化及其原因。

秦汉与匈奴冲突中的季节影响

刘 鸣

(西安市社会科学院)

摘要:两汉时期,匈奴对汉朝的进攻主要是在秋季和冬季。西汉多在春、夏两季对匈奴发动进攻,但在东汉则没有明显的季节特征。汉朝进攻匈奴的季节受到了军事物资转运、农时、气候等几个方面的影响。西汉采取了七个相关的措施,分别是:移民实边、屯田、设立边郡与开发河西、改善马政、入粟拜爵、集兵制度改革。这些措施的实施,降低了汉朝在采取军事行动时受季节影响的程度。

关键词:匈奴;两汉民族关系;汉代军事史

两汉与匈奴的冲突与交流是公元前后四百多年间欧洲大陆东北部最为重要的社会现象之一。关于两汉与匈奴战争中的季节性问题,已经有一些学者进行了讨论,其中最为重要的有王明珂、内田吟风、索菲亚-卡林·普萨拉斯(Sophia-Karin Psarras)和王子今等人。王明珂把游牧人群的掠夺分为生计性掠夺(subsistence raids)和战略性掠夺(strategic raids)两种。认为前者是游牧经济生态的一部分,其目的是直接获取生活物资,因而必须与游牧的季节活动相配合。生计性掠夺一般发生在秋季或初冬,因为在这个时候,一年的游牧工作大体完成,兵强马壮。而战略性掠夺是为了达到其经济或政治目的,对定居国家进行的威胁和恐吓,为了加强效果,这种掠夺经常在一年中不定期发动。王明珂通过对匈奴劫掠的季节进行列表分析后认为,虽然匈奴对外劫掠发生在秋季较多,但在四季皆可发动攻击,这很明显是一种战略性的劫掠。在这个大的框架之下,王明珂还对西羌、鲜卑入侵的季节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关于汉军对匈奴的出击,王明珂发现,大约从公元前129年始,汉军对匈奴的出击大都选在春季。这是一种“几近恶毒的战略”,因为对任何游牧人群来说,初春都是最艰苦而无法长距离迁徙的季节[2]。(www.xing528.com)

日本学者内田吟风把从公元前209年到公元91年之间匈奴对中国的侵寇分为十一个时期,并对各个不同侵寇期的原因进行了归纳。关于匈奴入侵的季节,内田吟风认为,匈奴侵寇以夏、秋二季为最多,因为匈奴在夏秋两季骑马作战方面有优势。此外,秋冬时节的弓弩强韧也是一种原因。而匈奴入寇中国的原因,由“因为冬季食量不足而引起的——是一条也没有”[3]

索菲娅-卡琳·普萨拉斯(Sophia-Karin Psarras)把公元前110年设定为她的研究分界点,将汉武帝统治的38年间划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加以比较。她的研究结果显示,公元前119年是一个转折点,“或许因为汉朝在这一年的胜利,从这一年往后,匈奴的入侵次数减少了一半”[4]

王子今指出,汉与匈奴双方军事行为的进取与退守体现出某种季节性规律。匈奴的南下侵扰绝大多数发生在秋冬,而较大规模的进攻均发生在秋冬[5]

上面的几位学者对匈奴进攻的季节都提出自己的见解,王明珂对汉军对匈奴出击的季节也有所涉及。但综合考察汉与匈奴两方面进攻的季节,尤其是汉军出击匈奴的季节及其变化趋势,还有不少值得探讨的空间。本文即在对两汉与匈奴冲突的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试图揭示其在季节上的规律性,以及这种规律在两汉时期的变化及其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