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即天子位与即皇帝位在秦汉研究中的探讨

即天子位与即皇帝位在秦汉研究中的探讨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汉代首次能看出“即天子位”与“即皇帝位”两种即位礼仪的是文帝。文帝从代征至长安,于代邸“即天子位”,即日夕乘“天子法驾”入未央宫,称皇帝。如惠帝、惠帝子“即皇帝位”都在先帝下葬当日举行,文帝由于以诸侯王身份继位,情况特殊,不列入对比。景帝“即天子位”同样是在文帝下葬当日举行,两日后方举行“即皇帝位”仪礼。

即天子位与即皇帝位在秦汉研究中的探讨

汉代首次能看出“即天子位”与“即皇帝位”两种即位礼仪的是文帝。《史记·高祖本纪》载:诸侯、将相共尊汉王刘邦为皇帝,即位于“氾水之阳”,即是“皇帝位”[48]。高祖十二年(前195)四月崩,五月丙寅,惠帝“即皇帝位”于太上皇庙,同样即的是“皇帝位”[49]。至此,尚看不出西汉存在“即天子位”礼仪。文帝前元元年(前179)闰月乙酉,入京师,进代邸,群臣从至,上议曰:

丞相臣平、太尉臣勃、大将军臣武、御史大夫臣苍、宗正臣郢、朱虚侯臣章、东牟侯臣兴居、典客臣揭再拜言大王足下:……大王高皇帝子,宜为嗣。愿大王即天子位。”……遂即天子位。群臣以次侍。使太仆婴、东牟侯兴居先清宫,奉天子法驾迎代邸。皇帝即日夕入未央宫。……元年冬十月辛亥,皇帝见于高庙[50]

文帝从代征至长安,于代邸“即天子位”,即日夕乘“天子法驾”入未央宫,称皇帝。细品上述史料,知文帝完成即位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群臣的数次进言下“即天子位”于代邸;第二阶段,在完成“即天子位”礼仪后,乘“天子法驾”从代邸入未央宫,称“皇帝”,同日在未央宫完成“即皇帝位”。其后,文帝元年(前179年)冬十月辛亥,“皇帝见于高庙”。于文帝而言,“谒高庙”对其皇位继承并无实质影响,此时“谒高庙”尚未成为左右继体之君皇位合法性的因素之一。

有学者认为,文帝“即皇帝位”是在高庙完成的[51],论据为《史记·孝文本纪》中的一则史料:

孝文皇帝元年十月庚戌,徒立故琅邪王泽为燕王。辛亥,皇帝即阼,谒高庙[52]

据上文,文帝“即天子位”于前元元年(前179)闰月乙酉,查对干支,为闰九月初五;元年十月辛亥“谒高庙”,发生在同年十月初二,两者差26天[53]。众所周知,文帝是以代王身份入继宗庙,“即天子位”后“即日夕入未央宫”,夜拜宋昌为卫将军,领南北军;张武为郎中令,行殿中;对权力掌握和地位稳固不可谓不谨慎和急切,试想怎会在“即天子位”近一个月(26天)后才举行“即皇帝位”仪式,这绝对不符合文帝集团的利益[54]。且在入主未央宫后,“制诏”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自称“朕”,明显都是以皇帝身份治国理政[55]。而这一切都发生在“皇帝即阼,谒高庙”前,可见,在此之前文帝已经完成了“即天子位”与“即皇帝位”两种即位礼仪,成为真正的皇帝。只因以诸侯王身份入继大统,故通过“谒高庙”向臣民宣示他才是“汉家”天下的真正主宰,亦可彰显孝道。“阼”,主阶也[56]。“皇帝即阼,谒高庙”意思就是,文帝以天下主的身份主持拜谒高庙的祭祀。这样理解,应更符合原文本义。

文帝崩,景帝即位,“即天子位”与“即皇帝位”两种即位礼仪更加明显,史载:

后七年六月己亥,帝崩于未央宫。……乙巳,群臣皆顿首上尊号曰孝文皇帝。太子即位于高庙。丁未,袭号曰皇帝[57]

七年夏六月己亥,帝崩于未央宫。……乙巳,葬霸陵[58]

后七年六月,文帝崩。丁未,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太后薄氏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59]

对比上述三条史料,文帝从崩于未央宫到葬霸陵,间隔七天,故颜师古曰:“自崩至葬凡七日也。”[60]再到景帝“即皇帝位”又相差两天,从文帝崩到景帝“即皇帝位”总共相差九天。文帝崩后,景帝首先于后七年(前157年)六月乙巳“即天子位”于高庙,同月丁未再“即皇帝位”,其间相差两天,存在两种即位礼仪已为学界共识,不再赘述[61]

再看武帝、昭帝即位:

后三年正月甲子,孝景皇帝崩。遗诏赐诸侯王以下至民为父后爵一级,天下户百钱……太子即位,是为孝武皇帝[62]

甲子,帝崩于未央宫。遗诏赐诸侯王列侯马二驷,吏二千石黄金二斤,吏民户百钱。出宫人归其家,复终身。二月癸酉,葬阳陵[63]

后三年正月,景帝崩。甲子,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太后窦氏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64]。(www.xing528.com)

(后元二年)二月乙丑,立皇子弗陵为皇太子。丁卯,帝崩于五柞宫,入殡于未央宫前殿。三月甲申,葬茂陵[65]

后元二年二月,上疾病,遂立昭帝为太子,年八岁。……明日,武帝崩。戊辰,太子即皇帝位,谒高庙[66]

综上,武帝在景帝驾崩当日“即皇帝位”于灵前,为“柩前即位”,九天后(二月癸酉)葬景帝于阳陵。昭帝则又不同于武帝,在武帝驾崩第二天(二月戊辰)“即皇帝位”,谒高庙,十六天后(三月甲申)葬武帝于茂陵。

为更清楚显示西汉皇帝举行即位礼仪时间脉络,兹列西汉皇帝即位时间一览表如下:

表1 西汉皇帝即位时间一览表[67]

续表

(三)西汉皇帝即位的特点

通过以上对西汉十一帝(为对比方便,亦把刘贺列入其中)即位礼仪的综合分析,可发现有如下特点:

其一,西汉中前期,君主“即皇帝位”,均在“大行皇帝”下葬后,或下葬当日举行;武帝以后,改为葬前举行。如惠帝、惠帝子“即皇帝位”都在先帝下葬当日举行,文帝由于以诸侯王身份继位,情况特殊,不列入对比。景帝“即天子位”同样是在文帝下葬当日举行,两日后方举行“即皇帝位”仪礼。从武帝开始,改为先帝葬前举行,参见表1。

其二,西汉文、景时期存在“即天子位”与“即皇帝位”两种仪礼,且“即天子位”一般位于“即皇帝位”前,武帝以后不见“即天子位”记载。此外,西汉皇帝即位,一般都伴随赐吏民爵及大赦天下。文、景“即天子位”与“即皇帝位”,前文已作探讨,不再赘述。从高祖“即皇帝位”于“氾水之阳”开始,西汉每代君主即位,必伴随赐吏民爵、赦天下。如高祖五年(前202)诏令“军吏卒会赦”、赐爵[68];高祖十二年(前195)五月,惠帝“即皇帝位”,赐民爵一级[69];文帝前元元年(前179)闰月乙酉,“赦天下,赐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70];景帝前元元年(前156)夏四月,“赦天下,赐民爵一级”;[71]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春二月,“赦天下,赐民爵一级”;[72]等等,从略[73]

其三,文帝以前,“即皇帝位”在“大行皇帝”陵前举行,文、景、武、昭帝及刘贺,“即皇帝位”礼仪改在未央宫进行;从惠帝子开始,继体之君均会拜谒高庙,且一般都在“即皇帝位”当天即行“谒高庙”礼(刘贺除外,文帝“即皇帝位”后“谒高庙”,景帝“即天子位”当天“谒高庙”),详见下文。

其四,武帝虽于景帝灵前即位,但西汉中后期并未真正意义上实行“柩前即位”,一般都是在先帝驾崩后数日或数十日后方行“即皇帝位”仪礼(刘贺除外)。有学者指出,西汉自武帝以降,即位仪式改为“柩前即位”[74]。但并非都如此,从史书记载上看,真正“柩前即位”的只有武帝和昌邑王刘贺(见前文)。昭帝在武帝崩后的次日“即皇帝位”于未央宫,勉强也可算“柩前即位”,宣帝于民间继位,情况特殊,不列入考察。但元、成、哀、平四帝均在先帝驾崩数十日后即位,且即位地点不详,似乎称不上“柩前即位”。如元帝“即皇帝位”于黄龙元年十二月癸巳,距宣帝崩20天;成帝“即皇帝位”于元帝崩后28天,哀帝在成帝崩后20天即位,平帝更长,哀帝驾崩后86天即位,即位地点两汉书均未言未央宫,不构成“柩前即位”条件。

其五,西汉继体之君,除受玺缓外,大都奉“遗诏”即位(以诸侯王身份继位者除外),这是不同于东汉“册命”即位的另一特点。受玺缓和读策文是汉代皇帝即位的两个重要程序[75],受玺缓两汉均有,不同的是西汉受皇帝玺缓,东汉改受传国玉玺。如元平元年四月昭帝崩,大将军霍光请皇后征昌邑王贺,“王受皇帝玺缓”[76];东汉,“读策毕,以传国玉玺东面跪受皇太子,即皇帝位”[77]。除受玺缓外,西汉以“皇太子”身份继位的继体之君大都奉“遗诏”即位。如文帝后元七年(前157)六月己亥,崩于未央宫,“遗诏”曰:“朕闻之,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归夫人以下至少使。”[78]景帝后元三年(前141)正月甲子崩,“遗诏”赐诸侯王、列侯马二驷、吏二千石,黄金二斤,吏民户百钱,出宫人归其家,复终身[79];武帝崩,侍中奉车都尉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受遗诏辅少主”[80];元帝初即位,乐陵侯史高、太傅萧望之、少府周堪、光禄勋堪等皆“受遗诏辅政”[81];元帝寝疾,令侍中驸马都尉史丹“善辅道太子(即成帝)”[82]。但西汉奉“遗诏”即位仅限于先帝嫡子即皇帝位,以诸侯王身份(如文帝、昌邑王贺、哀帝、平帝)继位者除外。至东汉,奉“遗诏”即位改为“册命”即位[8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