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清“即天子位”与“即皇帝位”的异同,区分天子与皇帝内涵极为重要。王符《潜夫论》曰:“太古之时,烝黎初载,未有上下,而自顺序,天未事焉,君未设焉。后稍矫虔,或相陵虐,侵渔不止,为萌巨害。于是天命圣人使司牧之,使不失性,四海蒙利,莫不被德,金共奉戴,谓之天子。”[32]天子上承“天命”,“司牧”黎民,是故“天子父母事天,而子孙畜万民”[33]。“畜万民”是上天赋予天子的责任,其自身还必须有“德侔天地”的德行,只有这样才会“皇天右而子之”“五等之爵以尊之”[34]。故“号为天子者,宣视天为父,事天以孝道也”[35],不如此,则天必不善之,灾害生。
周以五等爵封诸侯,划分社会阶层,是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以外,“天子”亦是一种爵称[36]。《白虎通义·爵》曰:“天子者,爵称也。爵所以称天子者何?王者父天母地,为天之子也。”[37]《法言义疏》引《五经异义》云:“天子,爵号。”[38]《汉书·郊祀志》亦曰:“王者父事天,故爵称天子。”[39]“天子”爵号不同于诸侯等爵号,“天子”由“天命”所授,而诸侯等爵号则由天子拜赐。
“皇帝”称号起始于秦始皇,秦初并天下,始皇据臣所上“泰皇”,“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40]。汉天子循秦制,亦自以皇帝为称[41],《汉官六种·汉官仪》注引《汉礼仪》曰:“天子称尊号曰皇帝,言曰制,补制言曰诏,称民有言有辞曰陛下。”皇帝的职责是治天下,“行万民”,“皇者,大也,言其煌煌盛美。帝者,德象天地,言其能行天(下号曰皇帝)道”[42]。(www.xing528.com)
“天子”与“皇帝”使用场合的区别在于:“天子”是爵号,往往与诸侯、大夫等对称,职责主要是郊祀天地,明爵土耳;“皇帝”是“天子”尊号,统治万民,号令臣下也。《白虎通义·爵》曰:“或称天子,或称帝王何?以为接上称天子者,明以爵事天也;接下称帝王者,得号天下至尊言称,以号令臣下也。”[43]《春秋繁露·郊祭》云:“天子号天之子也,奈何受为天子之号,而无天子之礼?天子不可不祭天也……是故天子每至岁首,必先郊祭以享天,乃敢为地,行子礼也。”[44]汉代皇帝六玺,亦分为皇帝三玺(“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与天子三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使用场合和用途各不相同。“皇帝行玺,凡封;之玺,赐诸侯王书;信玺,发兵;其微大臣,以天子行玺;策拜外国事,以天子之玺;事天地鬼神,以天子信玺。”[45]皇帝玺主要使用于统治臣民,天子玺则多用于各种祭祀。“天子”通过祭祀天地,与天地之间建立一种君臣关系,获承天命;而对于“众臣”则是以“皇帝”身份君临于“众臣”之上[46]。号为“天子”者,“宣视天为父,事天以孝道也”,而这种“孝道”往往体现在郊祀天地、拜谒宗庙,并借此强调自身“受命”的正当性,达到权力合法化目的[47]。所以,两汉继体之君,只有通过“见命高庙”或“谒高庙”这种形式,承受“天命”,才算完成皇位的继承,方可称“真皇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