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用途分析,朝那鼎和籍田鼎均为祭祀用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从原始社会开始,先民就开始了以玉器祭天礼地的活动。西汉晋阳铜鼎铭文:“四年晋阳,诹丞头,祠官□”[5]。“祠”即祭祀,“祠官”为王府主管祭祀神灵的职官。秦汉时期,设立专门从事祭祀活动的部门和专职人员负责该项活动。西安安邑宫铜鼎铭文中有“佐奉常工乐造”的内容[6],“奉常”为秦时设置的官职,《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奉常,秦官,掌宗庙礼仪。”可见,奉常是掌管礼祀和礼器的官员,机构称“太掌寺”,后更名为“太常”。
籍田铜鼎铭文中“昌邑”地名,应为昌邑王都昌邑,在今山东省巨野县大谢集镇。第一代昌邑王刘髆于公元前97年受封,可推测籍田鼎铸造时间为公元前97年至公元前74年刘贺被废之间,当于西汉中晚期。籍田鼎的置用地应该是昌邑王封地今山东境内,为昌邑王在位期间祭祀用器中的“第二”号。该鼎是随刘贺被降为海昏侯后从山东运转到豫章即今江西的。由于昌邑王地位的降低,该鼎或许已经失去了劝农祭祀的功能,成为纯粹的炊具。神爵三年(前59),刘贺去世后,成为随葬品与主人一起入葬。
朝那鼎置用地首先归西汉安定郡朝那县,第二置用地为西汉乌氏县。根据西汉铭文铜鼎多用于祭祀用器分析,朝那鼎亦不例外。《汉书·地理志》和《后汉书·郡国志》均记载安定郡朝那县有朝那湫,是“龙之所处”。“朝那,有端旬祠十五所,胡巫祝,又有湫渊祠。”湫渊祠是西汉朝廷设立的专门祭祀龙神的宗庙。《史记·封禅书》载:“自华以西,名山七,名川四。”“水曰河,祠临晋;沔,祠汉中;湫渊,祠朝那;江水,祠蜀。”有专家认为,“朝那(zhu nuo)”为古羌语,是“黑龙”的译音。笔者以为“祠朝那”不是指“朝那湫渊”或“朝那祠”,而是有“祭祀龙神”之意。祠为动词,朝那为与龙相关的名词,湫渊为祭祀朝那龙神的池水。另据专家论证,朝那湫在今宁夏固原市彭阳县境内,位置恰在朝那鼎发掘地朝那古城以北。湫渊因地震塌陷已不见池水原貌,当地老百姓中流传有多种关于湫子的故事。
阿尔丁夫在《关于蒙古族传说中的马及其原名考证》中写道:在蒙古人口头传说中,骏马有某种“神性”,“潜于水,行于陆,飞于天”[7]。
无独有偶,北京安峰堂收藏的一件西汉传世铜鼎,器型为典型的西汉风格。鼎盖铸刻铭文:(www.xing528.com)
一斗鼎盖,元康四年造,马社宫[8]。
据蔡运章、蔡梦柯《西汉马社宫铜鼎及相关问题》一文考证,认为该器为祭祀马祖、马神、马步和发明四辆马车的商王相土及土地神后的宗庙(马社宫)用器。并引用了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二《鄠县》中的记载:
马祖坛,在县东北三十里龙台泽中,每年太常、太仆四时祭之。
《说文·马部》载:“马八尺为龙。”古人的祭马活动,让我们看到早期崇拜马神的文化习俗和图腾崇拜的渊薮,最重要的是与中华龙文化相关的资料。籍田铜鼎和朝那铜鼎的共同之处是二者均为祭祀用礼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