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角高程测量的实施
以图3.34中A到B为例说明三角高程的测量方法。图中A点的高程为HA=234.880 m,测量B点的HB。测量过程如下(对向观测):
(1)直觇观测(A至B)
①在测站A上安置仪器,对中整平,瞄准B点。测量仪器高i=1.440 m,棱镜高(目标高)v=1.502 m,记录于表3.10中;
②用仪器采用测回法观测竖直角2~3个测回,取竖直角的平均值α=+11°32′49″,测量A至B点的距离S=593.391 m,记录于表3.10中。
图3.34 三角高程测量路线示意图
(2)反觇观测(B至A)
①在测站B上安置仪器,对中整平,瞄准A点。测量仪器高i=1.491 m,棱镜高(目标高)v=1.400 m,记录于表3.10中;
②用仪器采用测回法观测竖直角2~3个测回,取竖直角的平均值α=-11°33′06″,测量B至A点的距离S=593.400 m,记录于表3.10中。
2)三角高程计算
(1)计算各边两点间的高差
以图3.34中A到B的对向观测为例说明单边高差计算过程。根据式(3.27)计算如下:(www.xing528.com)
①直觇高差:hAB=593.391×sin 11°32′49″+1.440-1.502+0.022=+118.740(m)。
②反觇高差:hBA=593.400×sin(-11°33′06″)+1.491-1.400+0.022=-118.716(m)。
③对向观测高差较差:w=+118.740-118.716=+0.024(m);
对向观测高差较差容许值:
④精度合格,取其平均值hAB=(+118.740+118.716)/2=+118.728 m,作为最终结果。
对向观测的高差平均值计算要求:符号取往测(直觇)高差的符号,数值取二者绝对值的平均值。
其他各边的对向观测高差及平均值计算与此相同,不再赘述,请自行计算。
表3.10 三角高程测量记录计算表(对向观测)
(2)计算三角高程成果
图3.34所示的三角高程路线为一闭合路线,按照闭合水准路线计算方式进行计算——主要是进行高差闭合差的调整计算,从而推算出各点的高程。计算结果见表3.11。
表3.11 三角高程成果计算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