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油船研发史:打破垄断,成果显著

中国油船研发史:打破垄断,成果显著

更新时间:2025-01-15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在国际上油船船队更新以及大型油船的再度兴起的国际背景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后对石油需求的快速增长,以及我国科技水平和造船能力大幅提升,我国船舶企业不断继续巩固和发展已有油船设计和建造技术,并大量自主设计和建造了阿芙拉型、苏伊士型等大型油船,打破了日本、韩国造船强国在世界大型油船方面的垄断,使我国油船设计和建造呈现了“做大做强”的可喜局面。

这一阶段时间主要是指 1990—2009年。20世纪80年代,随着西方国家经济开始回升,一度保持价格高昂的石油市场由于西方国家能源政策的调整而再次出现了价格回落。在原油价格大幅度回落的刺激下,西方国家的能源结构又恢复以石油为主的模式,原油需求量又开始增长。与此同时,石油输出国产量开始大幅度增加。但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大型油船的大量拆解,使原来的严重过剩的状态得到明显改善。20世纪70年代中期前后大量建造的油船已先后进入更新期,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出现新建油船的需求,再度兴起建造大型油船的热潮。因此,15万吨级的苏伊士型油船、30万吨级大型油船在此背景下均有良好的需求前景。

在国内,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国内石油消耗量迅速增长,我国逐步由石油输出国转变为石油输入国。截至2000年初,我国从事石油海上运输的公司有60家左右(包括燃油供应公司),船队规模达到430万吨总载重量,大、小油船约650艘,其中主要用于原油运输的油船70余艘、290多万吨总载重量。至2010年,我国石油净进口量跃升16.2%,达到创纪录的25 367万吨,石油进口依存度约为60%。国内对石油需求的快速增长,极大促进了我国石油运输公司的发展和油船的自主建造。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科技水平和造船能力大幅提升。至21世纪初,我国造船产量已经是继日本、韩国之后位居第三的世界造船大国,至2008年,我国造船完工量、承接新船订单和手持船舶订单三大造船指标已全面超越日本,位居世界第二。在油船设计和建造方面,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已实现了部分大型油船的自主设计和建造,同时大连造船厂等多家造船厂也建成了30万吨级大型船坞,为全面设计和建造大型油船提供了优越的设备条件,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在国际上油船船队更新以及大型油船的再度兴起的国际背景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后对石油需求的快速增长,以及我国科技水平和造船能力大幅提升,我国船舶企业不断继续巩固和发展已有油船设计和建造技术,并大量自主设计和建造了阿芙拉型、苏伊士型等大型油船,打破了日本、韩国造船强国在世界大型油船方面的垄断,使我国油船设计和建造呈现了“做大做强”的可喜局面。

这一阶段,在灵便型油船方面,我国主要设计和建造了35 000吨原油船、32 400/34 600吨油船、38 000吨成品油船、40 000吨江海直达成品油/原油船、43 000吨化学品/成品油船、51 800吨化学品/成品油船等;在巴拿马型油船方面,我国主要设计和建造了 60 000吨双壳油船“阳河”号、65 000吨原油船、75 000吨原油船、76 000吨成品油船等;在阿芙拉型油船方面,我国主要设计和建造了 80 000吨成品油/原油船、110 000吨原油船、85 000长吨(1长吨=1.016吨)原油船等;在苏伊士型油船方面,主要设计和建造了我国第一艘150 000吨大型双壳体苏伊士型油船、159 000吨原油船“大明湖”号等;在超大型油船方面,我国主要设计和建造了30万吨级超大型油船“伊朗•德尔瓦”号(见图4-4)、29.7万吨超大型油船“长江之珠”号以及 30.8万吨超大型油船“新埔洋”号等。其中30万吨级超大型油船“伊朗•德尔瓦”号是第一艘我国自主建造的超大型原油船;29.7万吨超大型油船“长江之珠”号是我国第一艘完全由我国自主设计和建造的超大型原油船;30.8万吨超大型油船“新埔洋”号是我国自主设计的国内第一艘满足CSR的超大型原油船。(www.xing528.com)

图4-4 我国设计、建造的第一艘30万吨级超大型油船“伊朗•德尔瓦”号

除了原油船和成品油船外,在这一阶段我国还自主设计和建造了一批特种油船,如3 000吨不锈钢化学品船、9 000吨不锈钢化学品船、37 300吨化学品船等。

这一时期各船型发展的典型代表和历程如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