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帆船世界:从伯兰汉号到添马舰

帆船世界:从伯兰汉号到添马舰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伯兰汉号命名的小街白兰轩道,在香港尖沙咀海边星光大道的北侧,与赫德道相连。这三个相距不远的街,其名字分别来自三艘英国军舰。德立号应当是1856年初为了克里米亚战争建造的一批战舰中的一员。这艘排水量3650吨的皇家海军三桅帆战舰,1878年首次进入香港,最初负责往中国运兵。1941年12月7日早晨,日军袭击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次日早晨,日军袭击香港。这是添马号战舰参加的唯一一场战争,它的任务是自沉塞港,阻挡日舰。

帆船世界:从伯兰汉号到添马舰

伦敦有一条因有上百家新闻机构驻扎而闻名世界的舰队街。其实,这条街与舰队没有一点关系,这里原来有一条小河叫“fleet”,其名源自古英语,意为“漂浮”或“潮汐河口”。因与英语“舰队”(fleet)是同音词,早年被错误地译为“舰队街”,而英国只是称它为“弗利特街”,后这条街因众多媒体汇集而成为英国媒体的代名词。

现在,人们到香港旅游方便了许多,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香港倒是有真正的“舰队街”,只是那些街名有怪怪的“洋泾浜”味,让人一时与舰队对不上号。比如,从香港地铁金钟站出来就会遇到的德立街、乐礼街,还有诗意盎然的白兰轩道。我粗略地考察,至少有六条街以侵华英舰之名命名。

先来说白兰轩道,它是以侵华英舰伯兰汉号(Blenheim)之名命名。此舰参加了鸦片战争中英国人最“露脸”的一仗,即虎门海战。

1814年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英国海军扩张,由于一、二级战列舰体量过大,投入太高,并没有成为主要建造方向,突击建造的是三等战列舰和护卫舰。所以,鸦片战争之初,来华参战的最高级别战列舰皆为三等战列舰。这种三桅风帆战舰的排水量多在1700—3000吨之间,装有三层到四层武装甲板,载员300—500人之间。

1841年2月26日的清英虎门海战,英军出动了两艘三级战列舰——伯兰汉号和麦尔威里号(Melville)。二舰在威远炮台500米外下锚,从两侧向威远、靖远炮台开炮。是日下午2点,戴罪立功的水师提督关天培同左营游击麦廷章均伤重殉职,虎门沦陷。有人说关天培就死于伯兰汉号的炮击,并说关天培死后伯兰汉号曾鸣炮向这位英武不屈的提督致意。

《战舰伯兰汉》,绘于1825年,作者佚名,香港渣打爵士家族收藏

伯兰汉号后来还参加了对中国沿海城市厦门等地的多次攻击。1847年它由帆动力加装了蒸汽动力。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国海军军舰升级,此舰于1858年改为杂役船,退出战斗序列,1865年解体。《战舰伯兰汉》绘于1825年,作者佚名,现为香港渣打爵士家族收藏,也算“香港名画”了。

以伯兰汉号命名的小街白兰轩道,在香港尖沙咀海边星光大道的北侧,与赫德(英国政治家,曾担任晚清海关总税务司达半个世纪之久)道相连。从赫德道一路走到白兰轩道,这条道极短,大约只有100多米,前边就是讯号山,到山前没了路。这里是个热闹的商业区,一楼全是商店和饭店,楼上有油尖区片警常去盘查的酒吧和小旅店。

接着说德立街和乐礼街。

香港繁忙的地铁交会站金钟站原是一个海湾,后来填海成了著名的商业区,但它作为港口的影子还存留在地名之中。走出金钟站地铁口,就会见到德立街、乐礼街和添马街。这三个相距不远的街,其名字分别来自三艘英国军舰。

德立街和乐礼街的街名来自英国战舰德立号(Drake)和乐礼号(Rodney)。19世纪以来,英国建了许多同名的战舰,它们身世纷乱,很难对上号。

德立号应当是1856年初为了克里米亚战争建造的一批战舰中的一员。这批战舰建造完不久,克里米亚战争结束,部分战舰被用于远东战争,参加了鸦片战争后期的战斗。德立号大约是这一时期来华并驻香港的,1869年它在香港被出售。(www.xing528.com)

乐礼号建成于1833年,是有双甲板90门炮的皇家海军二级战列舰。它最初服务于地中海,后来参加了克里米亚战争。1860年,它和许多船一样转换为蒸汽和螺旋推动船,在香港服务,于1884年被废弃。

现在还能看到一点遗留物的是英舰添马号(Tamar),它建造于1863年,并没参加过鸦片战争。这艘排水量3650吨的皇家海军三桅帆战舰,1878年首次进入香港,最初负责往中国运兵。1897年添马舰三度来香港后,便留守于维多利亚港,至1941年一直作为驻港英军的主力舰,停泊于港岛皇家船坞。这个皇家海军的船坞就在今天高楼林立的金钟。

添马号战舰没打过仗,主要是维护英国在华殖民统治的利益。1941年12月7日早晨,日军袭击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次日早晨,日军袭击香港。日军袭击珍珠港的代号为“虎、虎、虎”,袭击香港的代号为“花开、花开”。日军陆空联手攻击香港,香港英军抵抗至12月25日,于圣诞节这天派代表到半岛酒店向日军投降,“十八日保卫战”结束。

在“十八日保卫战”中,原来停在香港的英舰有的提前跑到新加坡,留在香港的也没发挥什么作用。12月12日,日军自北面陆地入侵香港,驻港英军退守至港岛,为防止日军由九龙跨海在香港岛登陆,英军自沉了很多船只(也防止战败被日军利用)。这是添马号战舰参加的唯一一场战争,它的任务是自沉塞港,阻挡日舰。

1945年香港光复后,添马舰残存的船板和船锚被捞起,有一部分船板用作建造离金钟不远的圣约翰座堂的大门。这扇高大的木门现在成了香港著名的婚礼“背景墙”,船锚现今则存放在香港海防博物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金钟进行填海工程,海军船坞向北迁移,为纪念曾保卫香港的添马舰,港英政府把这个地方命名为“添马舰”。1997年6月30日,英国在把香港正式交还给中国前,在添马舰露天场地举行告别仪式,主礼嘉宾包括王储查尔斯王子、英国首相布莱尔、外交大臣罗伯特·库克、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及卸任的港督彭定康。仪式举行时,天降大雨,历史的悲喜大戏,尽在“天若有情”之中。

香港圣约翰座堂用添马舰残木做的大门

旺角,还有以英国战舰地士道号(Thisthe)命名的地士道街,以及英国商船亚皆老号(Argyle)命名的亚皆老街。不过,我一直没弄清这两条船与香港的关系,问了几个朋友,也不知道,只能等待以后的机会破解其缘由。

数着这些以英国战舰命名的香港街道,让人联想起鸦片战争时期大清战舰的命名,大多是没个好名字。一直到1866年福建船政建立,大清海军才有了专业战船制造厂,此时战船进入到蒸汽螺旋推进时代,清廷在洋务运动中开始自行制造蒸汽螺旋推进战船,与国际战舰制造接轨,战舰的名字也讲究起来,比如扬武号。

不过,说来也奇怪,在广州竟找不到一条用大清战船命名的街道,不知道是因为大清战船等级太差、名字太土,还是吃了败仗,抑或根本就没有以战船命名街道的海洋文化传统。这让人在香港看着、念着、数着那几条以英国战舰命名的街道,心里很是不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