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斯德哥尔摩旅行,不能不看那艘“后维京时代”的战船杰作——瓦萨(The Vasa)战船。巧得很,我选择考察瓦萨战船的日子是8月10日,1628年的这一天,恰是瓦萨战船下水的日子,它和后来的泰坦尼克号一样在首航中沉没了——这一天遂成它的祭日。
这个瑞典帝国的辉煌样本在海底一直睡到1961年,才被整体打捞出水。经过修复,瓦萨战船95%的原始残骸得以保留,世界不仅拥有了一艘17世纪的战船实物,还在修复过程中第一次拥有了17世纪战船的完整图纸。从水中捞出的万余件文物,则是人们了解17世纪北欧海军生活的最佳解码。
瓦萨战船博物馆是专为陈列这艘沉船而建的,作为380多年前建造的战船,它实在是太大了。从第一斜桅算起船有69米长,12米宽,主桅52米高,双层炮位,装炮64门,排水量1210吨,5层甲板,船尾柱有6层楼高。展厅从船底一层一层展示,观众可以从船底一直参观到船尾顶楼,在7楼这个位置,可以看到最华美的船尾雕刻,其顶部刻“GARS”,这几个字母分别代表着“古斯塔夫·阿道夫、国王、瑞典”。
“王国的福祉,一靠上帝,二靠海军。”这是古斯塔夫·阿道夫当上国王之后说的名言。靠着海军,瑞典人保住了国土安全,封锁了波兰出海口,以增加自己的税收;俄国仍然被封堵于大陆,没能获得出海口。但连年战争,海军也损耗巨大,仅1625年,瑞典就损失了10艘战舰。也正是这一年,奉国王古斯塔夫二世旨意,斯德哥尔摩船厂请来了专业的荷兰造船技师,用1000棵橡树开始建造最豪华也最昂贵的瓦萨战船。
修复后保留了95%原始残骸的瓦萨号,再现了后维京时代瑞典战船的风采(www.xing528.com)
经过三年的努力,1628年夏天瓦萨战船终于造好,并以瑞典第一位国王古斯塔夫·瓦萨的名字命名。8月10日,风和日丽,瓦萨号在国王码头举行盛大首航仪式,然而,只张开十张帆中四张帆的瓦萨号,在驶离码头仅1000多米,即在一阵海风吹袭下,船体倾斜,于一片尖叫声中沉入海底。船上当时有300多人,约50人没能逃脱。更不幸的是,它是瑞典海军这个月里损失的第三条战船了。
正在海外征战的古斯塔夫二世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下令调查。但火炮没有脱锁,风帆也未全张,无人醉酒,调查没有结果。后世的说法是,国王强行将炮位由一层增加到两层,使船上层超重,失去平衡。这种双层炮位的战船在当时并不是瑞典首创,但超大战船毕竟不是当年成熟的技术,三层甲板战舰稳定性尚没得到解决。异常高大的瓦萨号应当是上层建筑过高,导致重心不稳而倾覆。
瓦萨号不过是一艘装备了两层炮甲板和64门火炮的三级战舰罢了。为什么要造这么高大,因为它被当作皇家与贵族们富贵与权力的象征,再加上船尾采用了大量华丽复杂的雕塑,使得本来就已令人头痛的稳定性问题更加严峻,沉没也在所难免。
令人遗憾的是,四年后,也就是1632年,攻打德意志的古斯塔夫二世也像瓦萨战舰一样殒落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