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蓝色海洋的变迁:中华大地的沧海桑田

蓝色海洋的变迁:中华大地的沧海桑田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原来早在20亿年前,喜马拉雅山脉的广大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称古地中海。在中华大地上,可以在陆地上多个地方找到海洋生物化石,这是因为中华大地在亿万年以来,一直上演着沧海桑田的变迁。随着板块构造的持续挤压,中国大陆逐渐形成现今的地貌特征。种种证据证实中华大地经历了海陆变迁、沧海变桑田的演变。

蓝色海洋的变迁:中华大地的沧海桑田

从地球上有生命开始,中华大地也经历了亿万年沧海桑田的巨变。例如,中国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脉研究地质构造和岩石特征时发现岩石中含有大量的鱼、海藻海螺海洋生物化石,海洋生物化石怎么跑到世界屋脊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喜马拉雅山脉上去了,难道喜马拉雅山脉也是海洋变成的?

原来早在20亿年前,喜马拉雅山脉的广大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称古地中海。到新生代早期古近纪末期,地壳发生了一次强烈的造山运动,在地质上称为“喜马拉雅运动”,使这一地区逐渐隆起、抬升,形成了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

在中华大地上,可以在陆地上多个地方找到海洋生物化石,这是因为中华大地在亿万年以来,一直上演着沧海桑田的变迁。中华大地是怎么从海洋变成陆地的呢?

5.2亿年前的中华大地四周基本为海洋所包围,中华大地只见少量陆地出露,其余地方为海洋。

从早寒武世开始,经过中—晚志留世,北方陆地范围不断扩大,而南方海岸面积则相对较大。

2.6亿年前北方大陆基本形成,南方依然一片沧海;在距今7000万年的时候,中国大陆基本形成,伴随着内陆海的形成;在距今5000万—4000万年的地质历史时期,地球上发生一场大规模的造山运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在这次造山运动的影响下,喜马拉雅山脉崛起,大陆开始形成。随着板块构造的持续挤压,中国大陆逐渐形成现今的地貌特征。

天津贝壳

天津的贝壳堤证明天津是一块“退海之地”,它是距今10 000—5000年前,由于渤海发生海陆变迁形成的,其中所含贝壳达数十种,按层序分布排列,绵延数十千米。(www.xing528.com)

考古学者在台湾西部地区发现了许多远古时期生活在大陆的剑齿象、四不象(麋、鹿)等大型哺乳类动物化石,这些动物本不会游泳,无疑表明台湾与大陆曾经是紧挨在一起的。

台湾海峡底部有不少海底峡谷,酷似陆地上蜿蜒曲折的河谷,而且海底峡谷的两岸也保存着三级阶梯。此外,遍布台湾海峡的100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也都记录着地壳变化、海水侵入的种种印迹。种种证据证实中华大地经历了海陆变迁、沧海变桑田的演变。

在武汉汉阳锅顶山,遍地的古生物化石就是武汉地质巨变的最好见证。被称为湖北最早鱼类的“汉阳鱼”,就因发现于汉阳锅顶山而命名。这种生存在4.5亿年前地球海洋中的远古鱼类,还没有进化出脊椎,也没有牙齿。从山上裸露的鱼类与植物化石,可以清晰印证,在地质演化史中,武汉地区曾是一片浅海。

▲武汉“汉阳鱼”化石

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有记录,大概意思是:我奉命出使河北,沿着太行山向北走,太行山山崖中间,常常嵌有螺蚌壳以及像鸟卵一样的石子,横贯在石壁中间如同一条长带子。这里应当是昔日的海滨,而现在东边距离海已经将近千里了。这里,他观察到太行山岩石中夹杂有大量海生动物的化石,这些化石都呈现出带状的沉积形态,从而推断出这里曾经是东海海滨。这符合现代地质学关于太行山古陆地在地质史上曾多次遭受海侵的结论。

▲太行山麓海洋生物化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