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是流传了几千年的神话传说,表达了华夏祖先对可望不可即的月亮的向往。在几千年后的今天,梦想终于开始成为现实——大名鼎鼎的“嫦娥工程”于2004年正式启动。
探月工程属于深空探测领域,任务艰巨而复杂,对技术要求极高。目前我们已经完成第一阶段“无人月球探测” 的“绕、落、回”三部曲。这是一段长达十余年的探索,有许多独属于中国航天人的“高光时刻”:由“嫦娥”1号拍摄的第一幅具有“中国版权”的月面图像;“嫦娥”3号怀抱中国探月“大使”“玉兔”一号月球车登陆月球,“嫦娥”3号还创造了月球探测器在月工作的最长纪录;随后中国人大胆创新,将“嫦娥”4号发射到月球背面,它所携带的“玉兔”二号也成了月球背面唯一的人类“访客”。
中国的“玉兔”二号月球车探索月球表面
“长征”5号运载火箭搭载着“嫦娥”5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中心 发射升空
至于“嫦娥”5号就更不得了,完成了“‘回’的终章”。它由绰号“胖五”的“长征”5号火箭发射。登陆月球后,采集古老月岩和月面土壤,并成功返回,为我们带回一份来自38万千米之外的“月球快递”。
环保小贴士
航天器污染(www.xing528.com)
航天器发射升空壮美异常:当轰鸣声响起,地面上云海翻滚,巨大的航天器拖着白色的云柱冲上云霄。但这些人造“白云”却是固体燃料燃烧释放的可怕污染物——高酸度废烟。废烟中的颗粒会在发射中心附近降落并沉积下来,破坏环境并给附近人员带来眼睛及呼吸道方面的困扰。而且,这种废烟到了大气层中,还具有破坏臭氧层的“威力”。目前,我国所采用的液态燃料,具有性能强及无污染的特征。
中国的“嫦娥”5号月球车
这是一份静候了45亿年之久的月球礼物,令中国科学家如获至宝。它不仅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更见证了中国人用勇气和智慧实现古老的“奔月之梦”。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必将会实现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的更远大的梦想,为探月工程画上圆满的句号。
地球有话说
中国积极开展航天活动,很早就开始注意到保护太空环境的问题。早在1995年6月,中国便加入了机构间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这个机构成立于1993年,是目前研究和协调太空碎片的唯一国际机构。而中国也在大力开展“空间碎片行动计划”,加强对空间碎片的监测、预警以及减缓等方面的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