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域文化景观保护研究:导向可持续演进,达成成功

地域文化景观保护研究:导向可持续演进,达成成功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书讨论了以地域为基础的文化景观遗产地保护,论题起源于对世界遗产保护运动思想和实践历程的检验。讨论的重点是我国文化景观遗产地的分类、保护理论和技术、保护观念和方法。此外,笔者认为不同类型的文化景观保护区的遗产地旅游业具有不同的特征,应分别研究发展模式、控制手段。所有这些类型的文化景观,变化总是持续的。

地域文化景观保护研究:导向可持续演进,达成成功

本书讨论了以地域为基础的文化景观遗产地保护,论题起源于对世界遗产保护运动思想和实践历程的检验。遗产地保护的目标是根据遗产保护的基本观念,利用遗产资源的特征,为遗产地发展和生存找到有利的变异。讨论的重点是我国文化景观遗产地的分类、保护理论和技术、保护观念和方法。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就1990年代以来获得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文化景观”概念进行了全面论述,并依据联合国世界遗产中心发布的《实施世界遗产保护操作性导则》,结合我国国情,将文化景观分为历史的设计景观、有机进化之残遗物(或化石)景观、有机进化之持续性景观、基于传统审美意识的胜地景观四种类型,分别对应于我国现行保护体制中的传统私家、寺观或皇家园林、历史风景点,大遗址,历史文化街区、名村、名镇,风景名胜区。

尽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文化景观”列入“文化遗产”的范畴,但就文化景观的特征而言,它必然以地域为基础进行保护,而且应参照已相对成熟的文化遗产保护区与自然遗产保护区保护管理办法。根据这些研究,笔者提出了重新梳理中国保护地体系的建议,以便根据不同的保护区类型分类立法指导保护,并认为文化景观保护的两个主要方面是历史景观管理和生态环境容量控制。

在“下篇”中,笔者依据上述思想分别就不同类型的文化景观的保护观念与方法提出了建议:

历史的设计景观——历史园林及历史风景点的保护是风格修复和风貌维护的过程;

有机进化之残遗物(或化石)景观——大遗址保护应根据其规模特征分别以遗址公园与遗址风景区方式保护;(www.xing528.com)

有机进化之持续性景观——聚落遗产地的保护则必须超越以往将生活中的聚落改造成静态的建筑博物馆的单纯理念,建立生态保护与社区保护的遗产保护观;

基于传统审美意识的胜地景观——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在进行历史景观管理的同时,可以借鉴国外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方法。国家针对不同类型的风景名胜区分类指导,对国家级重点遗产保护实行一区一法,实行依法管理;注重遗产地环境与生态价值,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将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纳入城乡规划体系,科学管理、定量监控。

此外,笔者认为不同类型的文化景观保护区的遗产地旅游业具有不同的特征,应分别研究发展模式、控制手段。

所有这些类型的文化景观,变化总是持续的。遗产地保护是动态保护,是在发展中保护。笔者认为在遗产地适当引入新功能,将活力带给具有历史与自然交融特征的场所,使之可持续地演进才是真正的保护之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