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遗址保护规划涉及多学科的研究工作、多部门的协调管理。保护首先应从评估着手,建立对保护内容综合的现状评价体系,以此作为划定保护范围,确定管理对策的依据;然后确定保护方法、保护区管理目标、建立系统的评价、监测机制。陈同滨先生经过多年研究,认为大遗址景观保护应在四个层面上进行考察,即管理、社会和谐、生态保护、景观设计[36],中国遗产研究院教授李宏松先生认为对包括大遗址在内的整个文化遗产地的保护才是对大遗址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保护工作应以可持续性保护为目标,建立多学科协同研究机制和长期性的政策支持[37]。据此,大遗址保护规划的调查与对策的基本体系的构建如图9.5、图9.6。
图9.5 大遗址现状调查
图9.6 大遗址保护规划对策
【注释】
[1]韩维龙,章昀.大遗址的保护与展示——南越国宫署遗址的发掘、保护与博物馆建设浅议[EB/OL].[2005-06].http://www.gzwh.gov.cn/whw/channel/ztlm/518/asp/gzlt/200551892008.htm
[2]李宏松.关于大遗址保护的几点思考——集安市高句丽史迹保护工程后记[N].中国文物报,2004-07-23
[3]谭新政,陈延文.“蚕”和“茧”的抗争——从唐城遗址看大遗址保护[N].解放日报,2004-07-05
[4]侯卫东.古遗址保护的思考与实践[N].中国文物报,2004-04-16
[5]关强.中国配合基本建设的考古与文物保护[N].中国文物报,2003-10-03
[6]财政部:我国将每年投入2.5亿元保护大遗址文物[EB/OL].[2005-07].http//news.xinhuanet.com/zhengfu/2005-06/14content_3081279.htm
[7]庞博.确立大遗址保护在文物工作中的重要地位[N].中国文物报,2005-10-14
[8]郑军.考古发掘与现场保护[N].中国文物报,2003-02-28
[9]李宏松.关于大遗址保护的几点思考——集安市高句丽史迹保护工程后记[N].中国文物报,2004-07-23
[10]黄渭金.日本大遗址的保护与利用[N].中国文物报,2003-10-24
[11]Sherry Hutt,CarolineM Blanco,Ole Vermer.Heritage Resources Law:Protection the Archeologic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M].New York:John.Wiley &Sons,Inc.,1999
[12]参见http://www.nps.gov/cagr/。
[13]Sherry Hutt,Caroline M.Blanco,Ole Vermer.Heritage Resources Law:Protection the Archeologic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M].New York:John Wiley &Sons,Inc.,1999:4
[14]Sherry Hutt,Caroline M.Blanco,Ole Vermer.Heritage Resources Law:Protection the Archeologic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M].New York:John Wiley &Sons,Inc.,1999
[15]参见http://www.nps.gov/。
[16]陈同滨.城镇化高速发展进程下的中国大遗址背景环境保护主要规划对策[N].中国文物报,2005-10-14(www.xing528.com)
[17]梁思成.关于北京城墙存废问题的讨论[M]//梁思成文集·卷四.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
[18]《南京明城墙》编委会.南京明城墙[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19]唐军.困惑与思索[J].中国园林,2001(6):26
[20]林箐.美国当代风景园林设计大师、理论家——劳伦斯·哈普林[J].中国园林,2000(3):2
[21]习建涛.合资合作探索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双赢之路——陕西乾陵懿德太子墓博物馆保护与利用的实践与思考[N].中国文物报,2005-01-21
[22]杭州市余杭区良渚镇人民政府.良渚文化[EB/OL].http://www.liangzhu.gov.cn/
[23]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设计研究所2003年12月编制《良渚遗址保护总体规划》。
[24]Philip Pregill,NancyVolloman.Landscapes in History:Design and Planning in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Traditions[M].2nd ed.New York:Van Nostrand Reinhold,1999
[25]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编印.第五届世界保护地大会专辑.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通讯.第22期
[26]参见南昌大学历史系,城市规划研究所,吉安县文化广播电视局2004年4月编制的《吉安县永和镇吉州窑遗址保护规划》。
[27]郑爱平.对潜江龙湾遗址保护与发展的思考[N].中国文物报,2004-02-06
[28]黄渭金.日本大遗址的保护与利用[N].中国文物报,2003-10-24
[29]习建涛.合资合作探索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双赢之路——陕西乾陵懿德太子墓博物馆保护与利用的实践与思考[N].中国文物报,2005-01-21
[30]参见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浙江工业大学设计研究院2004年9月的《良渚文化博物馆新馆初步设计说明》。
[31]http://www.hylae.com/
[32]http://www.sxd.cn/front/zjsxd/zjbwg.asp?nid=31
[33]南昌大学历史系,城市规划研究所,吉安县文化广播电视局编制.吉安县永和镇吉州窑遗址保护规划.2004年4月
[34][美]艾伯特·H.古德.国家公园游憩设计[M].吴承照,姚雪艳,严诣青,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5]张祖群,赵荣.重新认识大遗址保护中的社会文化价值——汉长安城案例剖析[N].中国文物报,2005-08-26
[36]陈同滨.城镇化高速发展进程下的中国大遗址背景环境保护主要规划对策[N].中国文物报,2005-10-14
[37]李宏松.关于大遗址保护的几点思考——集安市高句丽史迹保护工程后记[N].中国文物报,2004-07-2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