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双碑隧道长4 373 m,双向6车道,单洞隧道净宽13 m,限高5 m,于2010年7月6日开工,已经顺利于2015年2月13日竣工通车。
2.1.1 工程概况
双碑隧道为重庆市“五横、六纵、一环、七联络”快速路网中“三横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西部新城紧密联系江北区及北部新区的城市快速干道,是连接沙坪坝区西永副中心和双碑组团的重要通道。双碑隧道长4 373 m,双向6车道,单洞隧道净宽13 m,限高5 m,于2010年7月6日开工,已经顺利于2015年2月13日竣工通车。
2.1.2 隧道地质概况
(1)工程地质
双碑隧道区域地貌位于川东平行岭谷区的中梁山南延部分。地貌属构造剥蚀条带状低山地貌,山脉沿北北东~南南西方向延伸,海拔高程一般在300~600 m。隧道穿越地段附近最高点寨子坡海拔为581.4 m,出洞口附近海拔210.26 m,为其附近最低点,最大相对高差约370 m。地貌受构造控制,且受岩性制约。(www.xing528.com)
(2)水文地质
双碑隧道水文地质条件由其独特的地形、构造和岩性条件控制。双碑隧道穿越的中梁山脉大致呈南北向延伸,北部在北碚被嘉陵江切割,南部在小南海被长江切割,两翼陡倾的含水层与隔水层相间分布,决定了背斜核部的地下水径流方向总体为沿岩层走向(近南北方向),运动向嘉陵江和长江排泄,地下水横向(东西方向)运动不明显。背斜两翼地下水含水层间水力联系较差,主要径流方向仍然是南北向。
由于背斜两翼三叠系煤层不同程度的开采和其他已建隧道的开凿,地下水大量被疏排,地表溪沟多干涸,泉点出露少。井泉点主要分布在嘉陵江组灰岩中,岩溶泉一般被当作居民生活用水或筑坝成库供农田灌溉,如余家湾水库、凌云水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