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的父母言传身教,能带动幽默的孩子。张展很喜欢听我讲小时候的故事,我就把我小时候和我爸小时候的故事,还有祖传的笑话都说给她听。
比如:我小时候怕羞,遇到生人害怕打招呼。有一次,我大约5岁,我独自一人去妈妈的学校找她,半路上遇到一位貌似认识的叔叔。我知道他肯定要问我:你是不是谁谁?你怎么一个人跑到这儿来了?当时我想找个地方躲起来,可惜周围都是刚长出苗的庄稼地,连棵高点的草也没有。情急之下,我就趴在地上,把脸捂起来。果然,那人发问,他还拉我的胳膊,我就是不让他看到我的脸。好在他可能有事就先走了。躲过了这一劫我好开心,一路小跑到了妈妈办公室。我妈一把把我抓住说:“来得正好,你该打预防针了。”真是欲哭无泪呀!原来刚才那人是卫生站的医生,怪不得那么面熟。
我家隔壁的茗茗小朋友每次远远地见到我就会躲起来。躲不掉的时候会把脸故意扭到我看不见的那一边,再从我身边走过去。孩子的思维是:我的脸就是我的人,我把脸藏起来你就见不到我的人了。刚开始画人的时候,孩子画的是“蝌蚪人”。为什么孩子不画身体?有心理学家说,是因为那个时候的孩子,认知的原则是“有用”。当他是个小婴儿时,武器就是哭,哭声吸引妈妈把脸凑过来,他知道这就是妈妈。妈妈对婴儿的意义就是一张脸,这张脸上最有用的就是眼睛(眨巴)和嘴巴(发声)。脸之外,最先发展出来的是腿,因为除了眼睛和嘴巴,功能性最强的就是腿了。他暂时关注不到其他结构的重要性,其他结构在他的画里就不存在。等到后面他需求更多的时候,才会出现。如果你让孩子画一个“拿着一朵花的人”,他画的人很可能只有一只胳膊手持一朵花,另一只胳膊因为“无用”而被省略。
我和童年小伙伴的趣事还有:一帮孩子想烧青蛙吃,有的带盐、有的带锅、有的带柴,结果呢,还没烧熟就被一抢而空;放学后不回家去给老师家的麦田拔草;太阳下山后摸老鸹萤,结果摸到个头差不多大小的羊屎蛋;小怪孩大白天的学鸡叫,全村的公鸡跟着叫;一群孩子学驴叫、猪叫,被家鹅追着脚后跟跑;熊孩子把学过的课本撕了当厕纸,期末复习的时候傻眼;有个笨学生一年级总是留级,和我姐弟三人都做过同学……我小时候这些事是很平常的,现在已经跳出了张展的思维框架,她就一直追着要我讲小时候还有什么好玩的事。打破了常规思维,不在意料之中,再配上讲述的语气,这些事情就会有笑点和吸引力。张展的笑点蛮低的,只要花点心思,很容易逗乐她。
我还讲张展姥爷的故事:姥爷不喜欢在人前发言,上初一时我考过班级第三名,家长会上有可能会被要求上台。姥爷一听就急了说:“怎么办怎么办?要不我就坐在靠窗的位置,叫到名字我就跳!窗!逃!跑!”张展对这件事情的结局感到非常不可思议,当然姥爷也是故意的。还能这样啊?真的这样吗?姥爷真是太搞笑了。爆笑的同时也让她脑洞大开,一件普通的事情,换个思路,就会变得趣味十足。当年,我也很意外,觉得我爸好没出息呀,考个第三名就吓成这样。下一次我再考高点,看他还有什么更搞笑的反应。现在想来,我爸是大智若愚,没有直接的表扬,没有物质奖励,他只开了个玩笑就调动了我最大的学习动力。(www.xing528.com)
美美哒绘本
《爷爷一定有办法》
[加]菲比·吉尔曼
这不仅仅是一个物尽其用的故事。约瑟的毯子旧了,爷爷让它变成外套;外套小了变成背心;背心变成领带;领带变成手帕,再变成纽扣。最后连纽扣也消失的时候,结尾出人意料,它还能变成一个故事。穷究到底的精神很可贵每个行业都需要这样的领头人。在我眼里,这不是一个勤俭节约的故事,而是关于艺术创作的。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等到了什么“布片”也没有还能创作出一个好故事的时候,艺术创作就渐入佳境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