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1362年朱梁乱局:梁朝残暴暴君朱温的血腥统治

1362年朱梁乱局:梁朝残暴暴君朱温的血腥统治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梁唐晋汉周,从907年至960年算作五代。这里先出现的是梁,也称朱梁。旧史史家认为朱温极其残暴,他能和北齐的明帝、前秦的苻生相比,这些暴君凶残狠毒,以杀人为乐。而且这个朱温还有一个癖好,就是好色,专门乱伦。朱温发迹后和这个青楼歌女一夜之欢,没想到怀上了朱友珪,索性生下来。朱友珪把朱温给杀掉了,自己登上大位。除了北方的朱梁王朝政权之外,值得说的是契丹崛起。

1362年朱梁乱局:梁朝残暴暴君朱温的血腥统治

前面说到了唐晚期的乱局,在唐晚期皇帝就被节度使和宦官所操控,这样的局面是唐代政治异化的恶果。907年朱温索性先把唐昭宗干掉,另立了小皇帝唐哀宗,后来毒死唐哀宗,干脆登上舞台称帝,改国号梁,进入五代。

梁唐晋汉周,从907年至960年算作五代。而十国是在南方,咱们仔细数也不止十个国,十国之中北汉也在北方,所以这样的说法都是约略的。北汉一直持续到公元979年,才被赵宋所灭。可是宋王朝的统一,只是三四百万平方公里,它大体和秦的版图是相似的,但和隋唐盛世不可同日而语。

这个五代,政权是走马灯,它也呈现出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北方很乱,一场仗接着一场仗,统治者基本是前朝的大将军或宰相,后来摇身一变,对前朝皇帝取而代之。但是南边不是这个景象,虽然也乱,出现了诸多政权,但是大体太平,甚至有的王国持续几十年,比如说像南唐,时间比较长。这个意义上南方还是比较稳定的,因为南方是鱼米之乡,具有经济后盾,有割据的根基。再借着地理的优势,比如前蜀和后蜀,天府之国本身就容易割据,所以十国分裂是分裂,但基本是太平的,和北方一个政权接着一个政权的动荡局面不同。

这里先出现的是梁,也称朱梁。朱温本身是唐朝末期黄巢起义的部下,后来背叛黄巢,被唐王朝赐名朱全忠,索性代唐称帝了。而朱温称帝,这一幕一幕的戏都是他自导自演,他手下一堆文臣马屁精,歌功颂德。但是有一个人很反对,这个人就是朱温的哥哥叫朱全昱,朱全昱在他登基大典的时候就曾经骂他弟弟,说朱三(他排行在三)你有这个德行吗?你能称得了帝吗?唐王朝对你不薄,你为什么这么做,你有这样的气数吗?言下之意你早晚天打五雷轰。[1]这也就是他哥哥,是一起同甘共苦的手足,否则其他人早就人头落地。后来这个朱全昱病死,朱温还号啕大哭,可见他们兄弟感情非常之好。

朱温在历史上也是一个暴君,虽然他有雄心,但是这人极其残暴,毛主席点评历史,说到朱温的时候,就说朱温他的勇气才干和魏武帝曹操不相上下,但是比曹操滑。旧史史家认为朱温极其残暴,他能和北齐明帝、前秦的苻生相比,这些暴君凶残狠毒,以杀人为乐。而且这个朱温还有一个癖好,就是好色,专门乱伦。当时他几个儿媳妇都和他有不正当关系,一批大臣的夫人也和皇帝有不正当关系,甚至一堆臣子为了拍皇帝马屁,还主动献上自己的老婆。您看那个时候有多么奇怪,居然臣子,甭说臣节,连丈夫的脸面很多人都不讲,那个时候不顾廉耻已经到了这个地步。[2]

而朱温的晚年也非常不好,的确是像他的哥哥朱全昱所说,这个人德薄,担不了大位。他除了登基之后迎来了骂名,好像真的没有什么。他想把大位给他的养子,这个养子的名字叫朱友文,这个人非常聪明,而且他还有城府,一度朱温和朱友文的夫人王氏(也就是他儿媳妇)通奸,朱温老听王氏在自己面前讲她丈夫多好多好,这似乎也是一种爱丈夫的形式,让咱们觉得无法理解。所以朱温就想把大位给他这个养子朱友文,甚至在临死之前都把玉玺给王氏了。关键是,其他的儿子干吗?于是这个时候他的儿子朱友珪蹦出来了,这个人很凶暴,朱友珪的母亲非常卑贱,原先本身是民间的一个青楼歌女。朱温发迹后和这个青楼歌女一夜之欢,没想到怀上了朱友珪,索性生下来。皇帝朱温一度还非常喜欢朱友珪,可是发现朱友珪性情残暴,喜怒无常,皇帝就想疏远他,想立朱友文。朱友珪把朱温给杀掉了,自己登上大位。[3]他这个人出身比较寒微,他的母亲是青楼歌女,所以周围的臣子根本看不上他,于是他想通过自己的手段拉拢臣僚,重金收买,但是仍有很多人还不买账,于是他大开杀戒,可是越开杀戒他越不能赢得人心,最后他也被弟弟所杀,他的弟弟叫做朱友贞。

朱友贞登基之后恢复了朱友文的官爵和地位,但是没过多久,923年,沙陀国大兵压境,李克用不是等闲之辈,而李克用他手下又有一堆能臣干将,《残唐五代史演义》说到十三太保,其中非常著名的一个将领就是他的儿子李存勖。李存勖大兵压境,攻下了开封,这个短命的后梁王朝只存在了十七年。

与此同时,南方有一个称霸的军阀叫做刘岩,脱离了朱梁王朝的控制,在今天岭南这个地方称帝,改国号为越,后来又改国号为南汉。但是刘岩也不是东西,骄奢淫逸,尤其非常好色,大开杀戒,所以他的气数也不长。

除了北方的朱梁王朝政权之外,值得说的是契丹崛起。契丹本身为东胡的一支,在唐朝末期势力逐渐膨胀,后来契丹人索性兼并了渤海王国。咱们在讲唐玄宗前后曾经说过,这个渤海国和唐王朝关系一度非常好,唐王朝还册命过。这时候契丹的首领就是耶律阿保机。耶律阿保机有雄才大略,更重要的是他采取的态度非常正确,他推行汉化。他身边还有一位夫人,就是著名的述律皇后,述律皇后在史书上可谓是屈指可数的女中豪杰。当时南方的政权南吴,曾经给契丹人送来一样东西,叫做猛火油,据说猛火油浇在人身上泼水也不灭,可能类似于今天的汽油弹。契丹王朝想打幽州,所以他得到猛火油之后,阿保机就非常高兴,有了这个东西何不试一试呢?于是就想发兵打幽州。没想到,被他夫人述律后给拦下来了,她说,我也没听说过为了一样物件而兴兵动武的,你这回师出无名。你如果真想打幽州的话,用不着什么猛火油,你就包围幽州城,在城外四野放火,使得城内补给耗尽,用不了几年幽州自然是你的。说完这个话,阿保机非常钦佩自己夫人有这样的见识。[4]

契丹崛起,吞噬了自己的敌对势力,而且统一了八个部落,他的势力波及长城一带。他和许多少数民族统治者一样,奉行着非常明确的汉化政策,虽然他军事力量强,但是他的内心深处已经被华夏礼乐制度所征服。据说阿保机登基坐殿的时候,他用的朝仪以及穿戴的服饰一如汉民族,可见汉文化的辐射力。他甚至推行了两套制度,历史上称之为南面官、北面官。所谓南面官就是面对华夏设置的行政制度,也就是说他拿下的地区对待汉人政策是和汉族地区是完全一样的。而且官制亦如汉人,也有尚书省中书省,也有枢密院六部。而另外一套叫北面官,它统辖的是契丹少数民族,这个北面官也杂用汉制,成为机要之司,南面官会有名无实。[5]尤其是在他统治集团内部非常重视汉人,有学者统计过,在契丹王朝人口比例之中,华夏人口比例已经占到三分之一以上,他认为华夏人非常聪明,带来先进的文化,是他们的智囊,往往出谋划策,阿保机甚至把这些人奉若神明。这样的制度使得辽朝的气数很长久,要是咱们看资料的话,在蒙元帝国那个时间段,汉化程度是很低的。甚至蒙元想怎么着就怎么着,用它的部落制度忽里台大会,用怯薛制度也就是亲兵卫队,往往把汉族地主边缘化,使得许多人离心离德,所以蒙元气数不长,很大程度体现在汉化程度不高上。

《契丹人骑射图》(www.xing528.com)

这时候契丹民族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他们盼一个时机,希望中原北方政权乱起来,只要一乱,他们就能扶植自己的势力,挥师南下。果不其然,这个时机来了,那就是后唐的石敬瑭认契丹为父,自己为儿,这样就给契丹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割让幽云十六州,所以契丹一直是悬在中原王朝心脏上的一把利剑。

宋王朝到了后来,和辽朝有战事,咱们都知道杨家将的故事,也的确发生过高梁河大战,但是此后对辽朝的态度很大程度上是用岁币来收买。有的朋友就疑惑,为什么宋王朝不挥师北上?其实宋王朝算过一笔账,当时军费开销非常巨大,与其开销这么大军费,造成两败俱伤,还不如花一些钱买太平。他们认为最大问题在自己内部,往往朝臣作乱,节度使形成割据,才是宋王朝的心腹之患。而外部我能买来和平,何乐而不为呢?当然这种思路就是一种绥靖,最后也造成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壮大,尤其是靖康之耻,徽钦二宗被掳走,这也是宋王朝顶层设计埋下的恶果。好些时候只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今天咱们会苛责古人你应该这个、应该那个,但是要仔细读《资治通鉴》和《宋史》,融入那个历史背景之中,您就会发现古人不容易,作为统治者有的矛盾是能够解决的,关键有的矛盾不能解决,也不能让它爆发,只能纾缓,于是两害相权取其轻。《读通鉴论》中王夫之立足于历史环境进行考量,比如说王夫之就评价这个唐昭宗,被太监和节度使玩弄于股掌中的这个皇帝,对于他的有利条件已经非常之少,“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身边已经无良臣可用。[6]咱们换作唐昭宗,估计今天你我玩得还不如他。融到那个历史场景之中,许多事件才能够理解。

后晋高祖石敬瑭像

[1]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六十六后梁纪一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上开平元年:“梁王(朱全忠)更名晃。王兄(朱)全昱闻王将即帝位,谓王曰:‘朱三,尔可作天子乎!’”《新五代史·梁家人传》:“太祖(朱全忠)将受禅,有司备礼前殿,(朱)全昱视之,顾太祖曰:‘朱三,尔作得否?’太祖宴居宫中,与王饮博,全昱酒酣,取骰子击盆而迸之,呼太祖曰:‘朱三,尔砀山一百姓,遭逢天子用汝为四镇节度使,于汝何负?而灭他唐家三百年社稷,吾将见汝赤其族矣,安用博为!’太祖不悦,罢会。全昱亦不乐在京师,常居砀山故里。”

[2]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六十八后梁纪三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下乾化二年:“初,元贞张皇后严整多智,帝(朱温)敬惮之。后殂,帝纵意声色,诸子虽在外,常征其妇入侍,帝往往乱之。(朱)友文妇王氏色美,帝尤宠之,虽未以友文为太子,帝意常属之。”《新五代史·梁家人传》:“博王(朱)友文多材艺,太祖(朱温)爱之,而年又长,太祖即位,嫡嗣未立,心尝独属友文。太祖自张皇后崩,无继室,诸子在镇,皆邀其妇入侍。友文妻王氏有色,尤宠之。太祖病久,王氏与(朱)友珪妻张氏,常专房侍疾。太祖病少间,谓王氏曰:‘吾知终不起,汝之东都,召友文来,吾与之决。’盖心欲以后事属之。”

[3]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六十八后梁纪三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下乾化二年:“友珪易服微行入左龙虎军,见统军韩勍,以情告之。勍亦见功臣宿将多以小过被诛,惧不自保,遂相与合谋。勍以牙兵五百人从友珪杂控鹤士入,伏于禁中。中夜斩关入,至寝殿,侍疾者皆散走。帝惊起,问:‘反者为谁?’友珪曰:‘非他人也。’帝曰:‘我固疑此贼,恨不早杀之。汝悖逆如此,天地岂容汝乎!’友珪曰:‘老贼万段!’友珪仆夫冯廷谔刺帝腹,刃出于背。友珪自以败毡裹之,瘗于寝殿。祕不发丧。”

[4]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六十九后梁纪四均王上贞明三年:“吴王遣使遗契丹主以猛火油,曰:‘攻城,以此油然火焚楼橹,敌以水沃之,火愈炽。’契丹主大喜,即选骑三万欲攻幽州,述律后哂之曰:‘岂有试油而攻一国乎!’因指帐前树谓契丹主曰:‘此树无皮,可以生乎?’契丹主曰:‘不可。’述律后曰:‘幽州城亦犹是矣。吾但以三千骑伏其旁,掠其四野,使城中无食,不过数年,城自困矣,何必如此躁动轻举!万一不胜,为中国笑,吾部落亦解体矣。’契丹主乃止。”

[5] 《辽史·百官志》:“契丹旧俗,事简职专,官制朴实,不以名乱之,其兴也勃焉。太祖神册六年,诏正班爵。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国制简朴,汉制则沿名之风固存也。辽国官职,分北、南院。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6] 《读通鉴论》卷二十七“唐昭宗一”:“‘国家将亡,必有妖孽。’妖孽者,非但草木禽虫之怪也,亡国之臣,允当之矣。唐之乱以亡也,宰执大臣,实为祸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