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是东来本属少昊为首领的东夷后裔,且是以凤鸟为图腾的部族,这一点似乎得到学界公认,然而他们孤军深入戎狄之乡,为周天子牧马,难道会一改初衷,信奉戎人的虎祖宗吗?答案虽很难确定,但从秦人遗留器物和墓葬所出文物中似乎可隐约看出些端倪。其一是凤鸟图文依然是其所敬爱,有名的不其簋盖就铸有一蜷曲的凤鸟纹,据其盖内铭文可知,这是周宣王时为纪念周、秦联军大败犬戎之战而铸。而在上海博物馆购藏的源于盗掘的大堡子山秦陵的秦公簋盖顶也同样是凤鸟纹。另据祝中熹先生所见甘肃省博物馆征集到的大堡子山秦陵车马坑车轴辖套顶端也饰以凤鸟纹。更显著的是秦公大墓所出据说是镶嵌在棺椁上的鸱枭形金饰片,亦表明秦公之所崇。因此,祝先生说:“赢秦始祖少昊即名鸷,鸷鸟是赢秦的图腾崇拜物,以成对的大型金鸷装饰棺椁,无疑是赢秦图腾崇拜在葬仪中的惯性遗存。”⑦
那么,同样出于秦公大墓的一对金虎,又该作何解释呢?这对金虎制作工艺精良,以金箔片包裹木芯而成,还以朱砂绘出虎身斑纹,此器无名,尚不知何用。以其41厘米的长度和粗细来看,估计可以手握之以表达某种意向。据查,西周武官军服皆加虎字,凡邦国使臣出使,都要持“邦节”,特设“掌节”之官,以辨其用。“凡邦国之使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皆金也。”这实际就是持有虎形、人形、龙形的信物,代表某一诸侯国的证明或国符。依此,此金虎或许即为虎节,乃秦使晋见周王的凭据,那意义可就大了。当然,这尚须专家最终考证,只是可恨陵墓被盗,已不知其原来置于何处,悲哉!(附图23—28)
图23 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秦陵出土金虎节
图24 甘肃礼县圆顶山秦墓M2出土饰有虎鸟多达46只的《蟠虺纹铜盨》
图25 甘肃礼县圆顶山秦墓出土春秋时代四角各饰一虎的《青铜车型器》
图26 甘肃礼县圆顶山秦墓M1、2出土之虎足《繁耳椭方铜壶》
图27 甘肃礼县圆顶山秦墓出土一壶十虎的《虎钮青铜壶》
图28 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秦陵乐器祭祀坑出土的青铜虎形镈钟挂钩架
还有在礼县圆顶山抢救发掘的秦贵族陵墓所出的青铜器物中,虎的形象更是繁多,尤其在级别较高的M1和M2大墓中,不仅陪葬器物多,其随葬青铜器也铸造精美,可谓绝品。其共同的特点就是或以虎为支足,或以虎为抓手,或以虎为键钮。M2一件方壶之上就有10只老虎,一件镂空凤耳盨上大小虎就多达22只,这么多虎出现在青铜重器上,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虎作为与军职联系紧密的标志物,也许可蠡测墓主的身份吧!后来,紧接着在稍晚的大堡子山秦公大墓一侧,意外的发现了乐器祭祀坑,其中一件用于悬挂镈钟的小老虎又令人称奇不已。镈钟铸造繁复精美,重量不轻,以虎为悬挂连接构件,自有其寓意。古人云:虎啸山林,威震八方,莫非以虎为挂钮也有此意乎?(附图29—30)
虎形象从戎到秦始终不离王公显贵的身边,其相沿不衰的现象,似乎表明其所具有的被喜爱也被崇拜的习俗。秦人在与戎人几百年的杂处争斗中,信仰习俗毫无疑问要受到其浸染。戎族在西周以来,广泛分布于从今陇东高原到陇南山区和西至黄河以东的广大地域,据史籍有限的记载,部族各不统一,信仰图腾也许不尽一致,但从张家川、清水以及到甘谷近年所发掘可见的文物看,虎崇拜迹象显著。那么根据秦穆公独霸西戎的记载看,其地当属于邽戎和冀戎所在的区域,也是与秦人长期争夺地盘的两个主要族群。如果他们的图腾崇拜物是虎,则秦人在征服他们之后,不仅没有唾弃其对虎祖宗的崇拜,反而兼收并蓄,也接受了这一信仰,成为与凤鸟图腾并列的崇拜对象。这里不说虎是秦人图腾,只说是其崇拜物,也是因其是后来承袭的习俗。
图29 甘肃礼县圆顶山秦墓出土春秋时期饰有多处虎形的《蟠虺纹扁圆盉》
图30 圆顶山秦墓出土春秋时期《蟠虺纹扁圆盉》细部虎形之一
图31 圆顶山秦墓出土春秋时期《蟠虺纹扁圆盉》细部虎形之二
图32 圆顶山秦墓出土春秋时期《蟠虺纹扁圆盉》细部虎形钮(www.xing528.com)
《史记》中有多处记载当时列国对秦的看法,认为“秦杂戎狄之俗”,“秦与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六国合纵时,策士们游说各国无不以“虎狼”喻秦。如苏秦说楚威王:“夫秦,虎狼之国也,有吞天下之心。”楚王也回答说:“秦有举巴蜀、并汉中之心。秦,虎狼之国,不可亲也。”游腾说楚王曰:“今秦者,虎狼之国也,兼有吞周之意。”这虎狼之国的称号,今天看来也并非空穴来风,并不仅仅是比喻其凶悍的形容词,而切切实实有其根源。因为戎秦习俗中有虎崇拜,而狼则是狄人的图腾,故而说秦军是虎狼之师也就不足为奇了。
嬴秦部族作为一个外来户,在长期与当地强悍的诸戎部族杂处中,不仅有最初借姻亲结盟的友好时期,也有到后来有反目成仇的势力之争。西戎部族在长期接受来自西方草原部族的牧马、造车、冶金等技术时,也对秦人以有力的影响,秦人靠养马、造车起家,戎人功不可没。同时,秦人还不忘初祖,心系东方,对内地文化不断吸收,视野逐渐扩大,后来居上,日渐强盛,一旦得势就反客为主,独霸西戎,坐大陇西,成为他挥戈东进,横扫六国的根据地。尤其是被征服的戎人作为秦军的主要兵源,视死如生,彪悍勇武,加上充足强壮的骏马,奔驰坚固的战车,都成为秦军驰骋天下,兼并四海的决定因素。而虎崇拜这一习俗,不仅在当今羌戎氐狄一系的族裔中得以流传,成为中国西南诸多少数民族的祖神。并且在秦人曾经立国的陕甘宁地区,依然是民俗遗风中重要的神祇,并且逐渐淡化了虎凶残的兽性,被作为地方或儿童的保护神。在虎早已绝迹的乡间山区,依然可见戴着虎头帽,足穿虎头鞋的儿童,嬉戏追逐的身影。秦人的虎崇拜现象颇值得发掘研究,对于助力地方文化旅游事业,必将会产生新的亮点。
以上所论只是在参加有关秦戎墓葬的考古发掘工作中,就亲眼目睹,见虎而引发的思索,权作引玉之砖抛出,不当之处还望方家斧正,无论如何不能忽略西北虎的再现啊!
——2017年10月16日于兰州
注释:
①刘尧汉《中国文明源头新探—道家与彝族虎宇宙观》,云南出版社1985年版,第31页。
②范三畏《旷古逸史—陇右神话与古史传说》,甘肃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37—52页。
③朱净玉、李家泉:《从图腾符号到社会符号——少数民族色彩语言揭秘》,云南出版社,1993年版,第152—153页。
④朱净玉、李家泉:《从图腾符号到社会符号—少数民族色彩语言揭秘》,云南出版社,1993年版,第158—160页。
⑤蔡运章:《虢国的分封与五个虢国的历史纠葛》,《中原文物》,1996年第二期。
⑥祝中熹、李永平:《青铜器》,敦煌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152页
⑦祝中熹:《早期秦史》,敦煌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204—237页。
【参考书目】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西戎遗珍—马家塬战国墓地出土文物》文物出版社,2014年11月版。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清水县博物馆编著《清水刘坪》,文物出版社,2014年11月版。
范三畏《旷古逸史——陇右神话与古史传说》,甘肃教育出版社,1999年7月版。
俄军主编《甘肃省博物馆文物精品图集》,三秦出版社。2006年5月版。
盖山林《世界岩画的文化阐释》,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年6月版。
岳邦湖等《岩画及墓葬壁画》,敦煌文艺出版社,2004年2月版。
祝中熹《甘肃通史·先秦卷》,甘肃人民出版社,2009年8月版。
祝中熹、李永平《青铜器》,敦煌文艺出版社,2004年2月版。
祝中熹《早期秦史》,敦煌文艺出版社,2004年2月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