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秦本纪》中有一段话很能说明初期的秦、戎关系,兹录之如下:
非子居犬丘,好马及畜,善养息之。犬丘人言之周孝王,孝王召使主马于汧渭之间,马大蕃息。孝王欲以为大骆适嗣。申侯之女为大骆妻,生子成为嫡。申侯乃言孝王曰:“昔我先郦山之女,为戎胥轩妻,生中潏,以亲故归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今我复与大骆妻,生嫡子成。申骆重婚,西戎皆服,所以为王。王其图之。”于是孝王曰:“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今其后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亦不废申侯之女子为骆嫡者,以和西戎。
秦人在西汉水流域生活时,名义上说是替周人“保西垂”并“和西戎”,实际上秦人此时的力量是极为弱小的,时常处于戎狄的威胁之下,必须与戎人势力保持一定程度的睦邻友好关系。所以,西犬丘大骆一支秦人属于“亲戎”派,平常也多受戎人牵制,甚至可以说,其命运系于戎人之手。以申戎为代表的西戎势力强大,以至于周王室也不得不对他们礼让三分。周人长期试图对戎人进行一定程度的牵制,但是收效甚微。于是,周孝王时期开始扶植非子这支秦人势力,一方面可以发挥他们的专长,使其为周王室畜养马匹,提供重要战略资源;另一方面又想利用与戎狄有千丝万缕联系的秦人之力来牵制西戎发展,借以缓解戎狄势力对周王室的现实威胁,实为一举两得的高明策略。徐日辉先生对西垂期的秦戎形势作了很好的分析和判断:“秦在西部为宗周看守西垂边疆,中心任务是与西戎斗争,以确保宗周的安全。事实上秦人也未必真能弹压住西戎,只能是相机行事而已。在势弱之下只能采取和平共处的作法,求其自保。所以司马迁称‘秦杂戎狄之俗’,指的正是在这一时段内形成的生活习俗。”
犬丘大骆一系秦人虽然“亲戎”,仍然时常遭受到戎狄的侵略,甚至免不了最终被西戎攻灭的命运。西周厉、宣之际,王室发生了重大变革,戎狄交侵周王朝,犬丘大骆一系秦人首当其冲。史载:“西戎反王室,灭犬丘大骆之族。”犬丘大骆一系秦人被攻灭后,非子一系的秦仲被周宣王册封为大夫。秦仲为人勇猛善战,在位时间长,《诗经》、《史记》、《后汉书》、清华简等许多材料都对他有所记述,可见秦仲当时在汉、渭流域颇具社会影响力。但即便是英勇善战的秦仲,也是在率领秦人攻打西戎时,最终战败且为戎所杀。显然秦人当时力量还比较弱小,单靠他们自身的力量不仅无法打败西戎,反而有可能最终被西戎攻灭。为了缓解日益严峻的戎人进逼危机,周宣王不得不紧急征派七千精兵,与秦人联合攻伐西戎。在秦仲之子庄公的率领和指挥下,周、秦联军终于取得了此次对戎作战的胜利,戎狄势力暂时受挫后退,秦人根据地得以稳固,实力有所增强。周王室继续扶植秦人这支反戎势力,作为奖励举措,周宣王特意将原属大骆一系地盘的犬丘之地及其权位转授予秦仲一系,庄公遂被册封为“西垂大夫”,秦人力量因之也得以集结和壮大。尽管如此,与戎狄势力相比,秦人实力仍然处于劣势,当戎人再次包围犬丘故地,庄公长子世父率众反击时,秦人非但未能取胜,就连反戎先锋世父也为戎人所俘虏。在这几次秦、戎冲突中,秦人明显处于劣势,唯独一次大获全胜也还是借助了周王室所派7000精兵的强力支援。(www.xing528.com)
关陇区域的戎狄势力比较强大,只是受山谷地势的阻隔以及各自社会发展程度差异性的影响,他们彼此之间互不统属,各有君长,各自为政,处于相对分散的状态,这样就容易被秦人各个击破。但对于一些大的戎狄部族,秦人却只能智取,无力强攻。对戎狄的社会面貌,《后汉书·西羌传》有如下描述:
不立君臣,无相长一,强则分种为酋豪,弱则为人附落,更相抄暴,以力为雄,杀人偿死,无它禁令,其兵长在山谷,短于平地,不能持久,而果于触突,以战死为吉利,病终为不祥,堪耐寒苦,同之禽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