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秦文化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恭门镇是秦长城的奠基处

甘肃秦文化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恭门镇是秦长城的奠基处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恭门镇不仅是邽县故址,也是秦长城的奠基处,以大兴长城而著名。在恭门峡谷地带形成了一个由东到西长约十几公里,堡堡相连的防御工事。这段防御工事应该是秦长城的雏形。白起所筑恭门城总面积247平方米,经宋修复,现残存东城墙200米,北城墙350米,夯土层厚0.08米至0.12米。堡址出土文物有秦六棱铜铁复合殳1件,略为珍贵。宋绍兴四年修筑寨堡时,清水兵马都监魏诚一并重修白起祠,并由恭门镇主簿刘果作文立碑,以示纪念。

甘肃秦文化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恭门镇是秦长城的奠基处

恭门镇不仅是邽县故址,也是秦长城的奠基处,以大兴长城而著名。《史记·蒙恬列传》记载:“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军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

长城作为一种防御建筑工程体系,由关隘、城墙、烽燧、城堡几大部分组成。蒙恬监修长城之前,秦即以邽县为中心开始了防御工事的修筑。《清水县志》记载:“周赧王二十二年,是年,秦昭王命大将白起始筑弓门堡,防御羌戎侵犯。”白起以大良造官职奉命修筑了“弓门”防御体系,计有老庵寺峡口的卧龙峡石堡、麻家崖石堡、东堡子石堡、白起堡石堡及南山堡,并筑与东堡相连的北山夯土城堡。在恭门峡谷地带形成了一个由东到西长约十几公里,堡堡相连的防御工事。这段防御工事应该是秦长城的雏形。

白起所筑恭门城总面积247平方米,经宋修复,现残存东城墙200米,北城墙350米,夯土层厚0.08米至0.12米。白起堡现残存堡墙高约2米至4米,周长约300多米,夯层厚约20厘米。堡址出土文物有秦六棱铜铁复合殳1件,略为珍贵。

恭门堡(弓门堡)五堡连珠的格局,到宋太平兴国年间依然维持。宋哲宗时改为寨,以巡检为知寨官,领郭马、定平、永固、安寨、长樵五寨。宋绍兴四年修筑寨堡时,清水兵马都监魏诚一并重修白起祠,并由恭门镇主簿刘果作文立碑,以示纪念。该碑为《重修武安祠堂记碑》,现存张家川博物馆,应该是秦文化的一块活化石。(www.xing528.com)

《清水县志·民族志》说:“本邑民族自周代秦仲开疆,以后每经历代兵燹,大概为华戎角逐。本地土著民族不免时有变动,以故今之民族多为华戎融合之民族。”所谓华族,《历代兵事》说:“成族者,成纪之族也,为华族开化最古之称,其地即成纪之区域,在今清水、秦安、天水一带。”秦人在清水、张家川与戎族的斗争较为激烈。《清水县志·民族志》说:“秦在汧陇之西,秦仲始大有车马、礼乐侍御之好。西戎方强,而征战不休,国人则矜其车甲。”西垂大夫秦仲征西戎被杀。五年后,庄公兴兵七千,收复了戎族之地。后来,武公伐邽戎,建立了邽县。从马家塬出土墓葬看,一个如此奢华的部族,已经能够使用来自西亚的早期玻璃器皿,说明部族的发展有段很长的历史根基。多种部族交融而又相对独立,今天,我们从秦安、清水、张家川,天水、甘谷方言中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所谓狄戎、邽戎、羌戎、绵诸戎等多戎杂居以及秦人聚居的状态。

【作者简介】温小牛,甘肃秦文化研究会会员,甘肃省七巧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甘肃省轩辕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