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史料记载可知,秦人本姓嬴,以“玄鸟”为图腾。玄鸟,即燕子。嬴,即由燕子的叫声“乙乙”演变而来。秦人之祖,多爱驯养鸟兽、崇拜鸟类,玄鸟、凤凰和鸡都是他们崇拜的对象。因此,历史上称秦人之祖为“鸟夷”和“鸟民族”。秦人先祖当中“大廉”,被称为“鸟俗氏”;“蜚廉”的“蜚”,意即“飞”;“孟戏”和“中衍”,又是“鸟身人言”。
关于“秦民族”的起源地,史学界有的说在西方,有的说在东方。杨东晨先生《秦人秘史》中说,秦人远祖为“少昊”,与太昊伏羲族有共同的图腾。伏羲,又写作伏戏、庖羲、羲皇等等,太昊,也写作泰昊、太皞等。【11】《世本》云:“太昊伏羲氏。”《帝王世纪》说:“庖牺氏风姓也。”伏羲族源于陇右天水、陇南一带。祝中熹先生《早期秦史》中也认为秦人为少昊族鸟图腾,又为颛顼之后,崇拜太阳,即阳鸟部族。《史记·秦本纪》记载,秦人之祖“女修”吞玄鸟卵而生“大业”,是“颛顼”帝之苗裔。颛顼,即高阳氏,是黄帝之孙。《帝王世纪》说:“少昊名挚,字青阳,是为玄嚣。”《史记·五帝本纪》说玄嚣是黄帝之子。皇甫谧说:“黄帝生于寿丘。”《路史》罗萍注说:“寿丘在上邽(今天水)。”黄帝部落故地与秦人故地都在今陕甘交界的宝鸡、天水一带。再按照杨东晨先生的观点,秦人之祖少昊族源于太昊伏羲族,那么伏羲族故地也就是秦族故地,也都在今甘肃东部的天水陇南一带,即西汉水上游地区,这与上文所说黄帝族故地的说法一致。
伏羲族生活在七千年前,是炎帝、黄帝之前的中国古部族。伏羲被称为“人类始祖”。伏羲族最早居住在“古成纪”。《开山图》记载:“仇夷山四绝孤立,太昊之治,伏羲生处。”仇夷山,即今西和县仇池山,是伏羲出生的地方。《路史》载:“伏羲生于仇夷,长于成纪。”《帝王世纪》和《补三皇本纪》也记载:伏羲母名叫华胥,在雷泽履大人迹而孕,后生下伏羲。《汉书·地理志》说,仇池山附近有“天池大泽”。雷泽,可能就是此“天池大泽”。仇池山下的河流称“西汉水”。“汉水”,即“天上之水”。【12】《禹贡》记载:“嶓冢导漾,东流为汉。”【13】礼县出土战国时代的“家马鼎”,铭文中有“天水”字样,于是有专家认为“天水”地名源于西汉水。伏羲族所居“成纪”,为新石器时代遗址,地点在今甘肃省东南部的天水、陇南一带。后来,伏羲族向东扩散于大片地区,因而全国各地都有伏羲族遗迹。甘肃省秦安县大地湾和西和县宁家庄文化遗址为新石器时代遗址,时间在七千年前,有专家认为就是伏羲族在陇右地区生活的佐证。(www.xing528.com)
秦人嬴姓族是伏羲族的后裔。它的直系远祖就是少昊青阳和太昊伏羲。太昊伏羲和少昊青阳一脉相承,同为鸟民族。伏羲风姓,风者凤也。少昊又名挚,也是鸟部族。按照祝中熹先生观点,秦人先祖居住陇右西地(西垂)的时间,应该上溯到“和仲宅西”。《尚书·尧典》记载:“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宅西,意即居住“西”地。到夏初之际,秦族部落分布较广,“或在中国,或在夷狄”(见《史记·秦本纪》)。夷狄,就包括“西都”地区。商朝时期,秦人之祖中潏部落就“在西戎,保西垂”(见《史记·秦本纪》)。到西周时,大骆、非子居住犬丘。由此看来,秦人祖先在西部陇右地区的居住时间很早也很长。《水经注》记载:西汉水支流杨廉川水“东南流,经西县故城北。秦庄公伐西戎,破之。周宣王与其先大骆犬丘之地,为西垂大夫,亦西垂宫也。”西都故地之所以称为“西”,是秦人鸟图腾的反映。“西”,从字形字义分析,指秦人居住的地方。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上说:“西,鸟在巢上也。”小篆字形为“”,很像鸟儿栖息在巢上。【14】这就是“西”的原始意义。作为地名意即“鸟儿栖息的地方”。西犬丘、西垂,怎么是鸟儿栖息的地方呢?因为,秦民族为鸟夷、鸟民族。意思即这里是鸟族秦人居住的地方。祝中熹先生认为,秦人为阳鸟部族,崇拜鸟或太阳。“西”或“西山”,是太阳落下的地方,于是后世“西”字又演变为“东西南北”的“西”。也有资料说,“西山”也叫“兑山”或“崦嵫山”,是太阳落山的地方。秦人由于崇拜阳鸟(太阳),所以,他们的地名中喜欢用“阳”,如,平阳、栎阳、咸阳,而且,有一个地名就叫“阳”。远古时代关中及中原地区的居民对太阳在西部落山感到很神秘,于是产生“夸父逐日”等神话。史书记载,太阳落山的地方有“西”、“西山”、“兑山”、“崦嵫山”。《山海经》还说:“常羊之山,日月入焉。”【15】“常羊”也作“常阳”。赵逵夫教授认为“常羊山”即仇池山。西犬丘、西垂,后来作为秦国的都城,秦国人自己称“西”。居住在秦国“西都”之地的嬴姓部族,是秦人的正宗之族,其它嬴姓部落,只能算是旁系亲族。《诗经·秦风》前四首,就是西垂秦地的作品,也是陇右地区天水、陇南最早的文学作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