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第三次甘肃秦文化研讨会论文集:揭示寺洼文化刻划文字

第三次甘肃秦文化研讨会论文集:揭示寺洼文化刻划文字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寺洼文化符号并不是原始文字,而是代表族徽的独体符号。既然寺洼文化符号未发展成文字。那么寺洼鼓腹罐的铭文很有可能借源于甲骨文或商周金文。两种文化有过长期的交融,在历史演进中,寺洼文化先民借鉴了商周文字。

第三次甘肃秦文化研讨会论文集:揭示寺洼文化刻划文字

寺洼文化符号并不是原始文字,而是代表族徽的独体符号。那么笔者发现的寺洼鼓腹罐上刻划的类字符号,到底是独体符号,还是文字?如果是文字,与符号之间到底有没有关联?如果可能,能否尝试对类字符号予以考释?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一步探究。

1.鼓腹罐类字符号的刻划方法及特征

鼓腹罐类字符号的刻划手法与徐家碾和栏桥符号的刻划手法相似,都是在胚体晾干之后、尚未入窑之前刻划的,刻笔较浅,笔法犀利。刻划工具是硬度较高的利尖类工具,笔者推断应为骨针或青铜小刀。类字符号被两条上、下单线玄纹包裹,在两条玄纹之间有九个“回”字纹,在“回”字纹之间刻划有六个类字符号(图九),类字符号和“回”字纹相互间隔呈横状排列。很明显,这六个类字符号(图十)在形体结构上与徐家碾和栏桥发现的独体符号有很大区别,类字符号图十鼓腹罐铭文拓片放大图构型复杂,已经具有了成熟文字的特征。如就具有六书象形特点。许慎云“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象形的特点就是字形按照它所表示的客观物体的外形画出来。似为动物侧面之形。既然鼓腹罐上的类字符号具有文字的特点,则有必要对类字符号作出尝试性的考释。

图九 鼓腹罐铭文拓片

图十 鼓腹罐铭文拓片放大图

2.鼓腹罐铭文的隶定

按前文之分析,象形文字的可能性很大,字形像动物侧面之形;猛爪、大嘴、四足、有尾,且头部夸大,似为奔跑状。通过对字形分析我们可以在同时期的甲骨文和商周金文里发现与该类字符号相似之字形。

以上均为虎字,形似侧面之虎形。《说文》:“虎,山兽之君,从虍,虎族象人足,象形。”(www.xing528.com)

卜辞:

从字形特点分析,甲骨文和商周金文虎字都有以下共同特点:一是侧面之形;二是夸大头部;三是夸大嘴部。《甲骨文简明词典》释虎“,象侧面看虎之形,夸大其嘴以别于其他动物,或简写为。”【43】根据赵诚先生的分析,虎字最大的特点在于夸大其嘴,结合此特征,铭文头部和嘴部被夸大,具有甲骨文和商周金文虎字的重要特征。以侧面之形刻划、夸大头部和嘴部。从形体特点来看,刻划符号可隶定为虎字。

构型复杂,具有明显的成熟文字的特征。甲骨文和商周金文中有类似字形。

以上为夷字。《说文》“夷,平也。从大从弓,东方之人也。”《新编甲骨文字典》“夷,从矢,从象绳形。”【44】

与甲骨文和商周金文夷字字形相似,但是从字形特点分析,有两点不同,一是中部的弓字分成了左右两部刻写;二是大字字形的上部只有右边一短横。再之,若按《说文》夷为东方之人,而寺洼文化位居西方,则为夷字的可能性较小,虽然字形相似,但是地理方位不符,不能隶定为夷字。但是于省吾先生在《甲骨文字释林》中就夷的本意做过详细考证,认为夷本有西方之意。“西方曰彝之彝应读做夷,训为杀伤,是指西方杀伤万物言之。”【45】按于省吾先生的分析,既然夷字本有西方之意,而寺洼文化居于西方,则和夷在地理上方位上相符。就算如此,也解释不了在字形上的差异。既然寺洼文化符号未发展成文字。那么寺洼鼓腹罐的铭文很有可能借源于甲骨文或商周金文。两种文化有过长期的交融,在历史演进中,寺洼文化先民借鉴了商周文字。但是寺洼先民对商周文字的借源仅是简单的字形摹写,而且这种摹写仅掌握在极少数的人手中,寺洼先民并未完全将成熟的甲骨文和商周金文融合在自己的文化当中,并且对商周文字系统和文字本身的深层次含义并不是完全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寺洼先民摹写商周文字时难免出现字形上的差别。由此,在字形上存在差异也是说得通的,可隶定为夷字。

构型不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