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汉水流域的寺洼文化

西汉水流域的寺洼文化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关西汉水流域寺洼文化的族属问题,有学者依据“戎灭犬丘大骆之族”和“庄公居其故西犬丘”中的“犬丘”、“西犬丘”推测西汉水流域的寺洼文化先民为犬戎族。可见西汉水上游地区的寺洼文化遗存还是比较丰富的。据笔者对礼县境内西汉水中下游地区的实地踏查,以及对田埂地头暴露的地层剖面和采集的陶片分析,礼县境内西汉水中下游地区的古文化遗存亦是非常丰富的,特别是寺洼文化遗存占有较大的比重。

西汉水流域的寺洼文化

西汉水发源于今甘肃省天水市西南70公里的秦城区齐寿乡齐寿山(原嶓冢山),自东北向西南流经天水市、礼县、西和县,在礼县境内长104.1千米。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漾水》曾详细描述了西汉水的源头、流经地域、所纳支流、沿岸地貌及一些相关地点和事件。新石器时代,西汉水干流及支流两岸就是古人休养生息之地。有文献记载的历史始于夏代。大禹“嶓冢导漾”,疏导的就是西汉水。《史记·秦本纪》记载周孝王时“非子居犬丘,好马及畜,善养息之”,非子所居之犬丘就在西汉水上游的礼县。

有关西汉水流域寺洼文化的族属问题,有学者依据“戎灭犬丘大骆之族”和“庄公居其故西犬丘”中的“犬丘”、“西犬丘”推测西汉水流域的寺洼文化先民为犬戎族。但兰州大学刘光华教授考证后认为“西周晚期,与秦人在西汉水上游地区(西和、礼县)进行斗争的,既不是羌族(寺洼文化寺洼山类型),也不是犬戎族(寺洼文化合水九站类型),而是当地的土著白马氐族(寺洼文化栏桥—徐家碾类型)。”【24】由此可见,对西汉水流域寺洼文化的族属问题存在不同的观点。早期秦人与寺洼先民在西汉水流域有着长期的对峙与征战,存在着错综复杂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现象,梳理清楚西汉水流域寺洼文化的族属问题,对整个先周史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当前考古资料的匮乏,我们只能通过文献记载推断西汉水流域寺洼文化的族属,并未得到考古学方面的支撑,相信在考古资料进一步充实后,西汉水流域的寺洼文化族属能逐渐清晰。(www.xing528.com)

有关西汉水流域寺洼文化的分布,史料记载西汉水流域在商周时期是犬戎和早期秦人的聚集地。1958年甘肃省博物馆在西汉水上游进行了考古调查,发现仰韶文化遗址17处、齐家文化遗址12处、周代遗址14处,虽未发现寺洼文化的遗存,但是周代遗址却很丰富【25】。除了近年来对礼县西垂陵园、圆顶山遗址和西山遗址的考古发掘外,针对西汉水流域其它古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是比较少的,全面系统的发掘有1982年的西和县栏桥遗址和1986年的礼县高寺头新石器时代遗址(仰韶遗址)。1982年10月25日至11月14日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北京大学考古学系、西和县文化馆联合对西汉水下游西和县红旗乡(现为蒿林乡)栏桥村寺洼文化遗址进行了全面的考古发掘;1986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考古队对礼县高寺头新石器时代遗址(仰韶遗址)进行了发掘,之后西汉水流域未进行过系统的考古发掘。2004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五部门联合在西汉水上游地区进行了系统的考古调查。五部门的联合调查共发现各类遗址98处。其中,仰韶时代遗址61处、龙山时代遗址51处、周代遗址47处(包含周秦文化遗址37处,寺洼文化遗址25处)【26】。可见西汉水上游地区的寺洼文化遗存还是比较丰富的。但是《西汉水上游考古调查报告》只以上游为考察区域,并未涉及西汉水中下游地区。据笔者对礼县境内西汉水中下游地区的实地踏查,以及对田埂地头暴露的地层剖面和采集的陶片分析,礼县境内西汉水中下游地区的古文化遗存亦是非常丰富的,特别是寺洼文化遗存占有较大的比重。西汉水支流洮坪河流域原红崖乡(现已撤并),西汉水支流中坝河流域中坝乡、原太塘乡(现已撤并),以及西汉水干流流域的龙林乡、雷王乡,西汉水支流铨水河流域的白河镇、滩坪乡、雷坝乡、肖良乡均有寺洼文化遗存。西汉水中下游地区寺洼文化分布明显多于上游地区,包括寺洼文化栏桥遗址在内,都表明西汉水中下游地区是寺洼文化的聚集区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