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批青铜车马器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鸾亭山散出器物,笔者分四批次陆续收藏,图一、图二、图三、图五、图六、图一六为同一批器物;图四、图七、图九、图一一、图一二、图一三、图一四、图一五为同批次;图八、图十各一次。从器物形制、纹饰风格以及出土地域考察,无疑属于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的秦国青铜器,且Ⅰ型批次车軎辖器要早于Ⅱ型批次车軎辖器,与大堡子山秦公大墓时代相当。Ⅱ型批次车軎辖器时代与礼县圆顶山秦贵族墓地早期铜器墓时代相当。
2.据笔者的早期调查得知,鸾亭山北部山顶及南陡峭山坡散落大量的大型板瓦、筒瓦等,并有“长乐未央”瓦当散出【8】,当地水湾村、城关镇后排村村民早有传闻,后经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2004年发现并发掘,出土祭天用玉51件,确认为是一处早期祭祀遗址,遗址年代大约相当于西周至汉代,并且到了汉代还进行了两次大的祭祀活动【9】。也有学者认为鸾亭山山顶的祭祀遗址应是历史上“西畤”的一部分【10】。而鸾亭山中部一下山麓台地为秦国的贵族墓地,上世纪90年代以来散出铜器、玉器颇多,有的刻有长铭,但多数流失西和县及天水等地。出土文物有列鼎、列簋、壶、盘、匜等,在鸾亭山南山麓平台地还出土过大型编钟及数量较多的大玉璧、玉戈等,其中,流失西和县城的1件铜盨,知情者见告,长36.7、宽17、高约27厘米,龙耳鋬,四条虎足,纹饰精美。至今笔者在鸾亭山下的居民家中还可见到鸾亭山出土的西周时期的附鋬耳的灰陶鬲等。笔者收藏的这批器物实为鸾亭山墓地出土的一小部分车马坑出土之物。
3.鸾亭山遗址可分为山顶祭天遗址和山腰门阙类夯土台一下的遗址、墓葬区两部分,墓葬区在遗址区之内,包括沟西的山腰门阙类夯土台以及山麓刘家沟以北的墓葬区。该遗址的最初发现可追溯到民国时期。1947年8月,中国地质调查所裴文中、米泰恒曾沿着1927年安特生所派助手白万玉的足迹到西汉水流域进行考古调查,在礼县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十四处,鸾亭山遗址就是期间被发现的,裴文中称该遗址为“城北沟北”遗址【11】,称西山遗址为“城西山”遗址。2004年的考古发掘可知,鸾亭山遗址“钻探面积还有1万余平方米,发现遗迹20处。在东部夯土台周围钻探共发现81处墓葬,21座灰坑,7处夯土遗迹,其中墓葬多属战国-汉代”【12】。这批青铜车马器的发现,将墓葬的时代上升到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丰富了鸾亭山墓葬的文化内涵,为研究秦人西垂建国前后的历史文化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4.鸾亭山遗址与2006年考古发现的目前已知秦国最早的西山城址隔刘家沟南北相望,虽然分属两地,但两处遗址近在咫尺,相互关联,彼此照应,实为一处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应该是早期秦人的同一文化区。并且这批车马器的墓主人极有可能是居住在西山城址内的秦国贵族,死后将墓地选建在鸾亭山,故鸾亭山墓地与西山遗址墓地级别及时代大致相当。
5.图一六车马器包布,初收藏时与图一龙纹车軎连在一起,应该是车軎的包布。由于鸾亭山地势高俊,且坐北向南,土质干燥,在地下埋葬了两千多年未朽腐殆尽,直至文革前后,这种麻织布料在礼县民间还在广泛使用,可以说是过去盛行于礼县的“麻布衫”衣料的“鼻祖”,为研究早期秦人的麻织品布料纺织技术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弥足珍贵。
参考文献:
【1】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渭南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韩城市文物旅游局.陕西韩城梁带村墓地北区2007年发掘简报[C].文物.2010(6):10.图一六.
【2】国立故宫博物院.赫赫宗周·西周文化特展.国立故宫博物院[C].2012:268.图左上.
【3】祝中熹主编.秦西垂陵区[C].文物出版社,2004:55.
【4】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洛阳体育场路春秋车坑、马坑发掘简报[C].文物.2011:(5)23.图二四.(www.xing528.com)
【5】李朝远.上海博物馆新藏秦器研究.秦西垂文化论集[C].文物出版社,2005:522.图二.3.
【6】萧春源.珍秦斋藏金·春秋篇.[C].澳门基金会,图版.27.
【7】李朝远.上海博物馆新藏秦器研究.秦西垂文化论集[C].文物出版社,2005:529.
【8】马建营.浅谈礼县鸾亭山秦王庙遗址及其文化性质.天水晚报.2005.6.25.
【9】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2004年甘肃礼县鸾亭山遗址发掘主要收获[C].中国历史文物.2005:5.4~14.
【10】梁云.对鸾亭山祭祀遗址的初步认识[C].中国历史文物.2005:5.15~31.
【11】巩启明著.仰韶文化[C]..文物出版社,2002:65.
【12】王辉.寻找秦人之前的秦人——以甘肃礼县大堡子山为中心的考古调查发掘记[C].中国文化遗产.2008:2.79.
【作者简介】马建营,甘肃秦文化研究会理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