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代
可判断遗存时代的依据主要有埋藏层位和半两钱、铁器、陶器等遗物。以铜钱为例。
铜钱版别包括四型。A型为“长人两”钱文半两。其特点是上横短,“半”上部两撇为“八”;下部第一横长,长直折,竖笔上长下短。同西安98交校IIIM26:1:②[1]及99大基M4:2[2],时代为秦代。B型5枚,钱文总体宽大,字体结构疏朗,折笔圆弧。类似钱文见于始皇陵一号兵马俑坑、秦咸阳宫殿遗址、秦咸阳宫冶铸区以及临潼鱼池村秦代遗址[3]。C型共计15枚,其特点是穿大、背穿小,整体看钱文规整、笔画硬直,少放逸之风,隶书意味甚浓。分别出自K1第①、③、④层和T1第②层,钱径2.3厘米,与“四铢半两”吻合。虽归为一型,但仍存在版型差别,T1第②层仅出的2枚版型相同,钱文同凤翔西道沟M10、高庄和西安北郊98交校IIM38等秦墓所出,杜维善先生认为是秦晚期即秦二世即位前后所铸[4]。D型共计4枚,出土于K1第③层,肉厚,制作粗糙,钱径稍大,钱文风格接近B型。因此,根据铜钱判断,T1第②层的时代不晚于西汉早期,K1的时代为秦末。
综合各种因素考虑,K1的时代实际涉及两个概念。一是部分堆积物尤其是仍有利用价值的骨质遗物的形成即原生时代,二是堆积单位的形成即次生时代。前者不晚于秦末,后者不晚于西汉早期。整体确定为秦末,处于咸阳为都的尾声。
2.属性
马萧林先生认为确认制骨作坊一般要满足三个基本条件:有相对固定的生产活动空间、作坊内(即原生堆积)或次生堆积中出土有骨器加工工具、利用所出关联性骨质遗物可复原骨器加工流程[5]。李志鹏先生认为成品、坯料和废料还要有一定量的发现和规模,以排除家庭副业的可能[6]。包括K1在内的聂家沟区域制骨遗迹完全符合上述标准。近年来,考古勘探在距K1东北近处发现类似的骨质遗物以及大量灰坑、大型建筑基址、水井、踩踏面等遗迹,说明这里存在与制骨有关的生产活动空间。K1清理所见遗物之间存在关联性,其它材质遗物多为工具类,尤其是铁器数量多,类型全,适用于骨器制作的各个不同环节,磨石所见浅槽也是加工骨器所留。除肱骨和股骨尚不清楚外,尺骨、桡骨、掌骨、胫骨、跖骨等取料方式都比较明确;骨器制作工序除琴轸等数量较少器物外,马镳、棋子、骨环等基本都可复原。而且仅在面积20平方米范围内就出土骨质遗物重量600多公斤。因此,完全可以认定K1所在区域存在制骨作坊机构,K1是其中的一部分,属于次生堆积。
多年工作已经证实,聂家沟区域为秦咸阳城宫区手工业作坊的一部分,曾发现大量制瓦、铸铜、制铁等遗存[7]。从地理位置分析,K1等系列遗存亦应与秦咸阳城手工作坊有关。其生产规模很大,原料单纯,制作环节比较一致,产品常见装饰或娱乐品,说明从原料获取、生产组织到产品消费都有统一的管理,生产者在经济和政治上依附于某一集团,具有依附性作坊性质,直属中央官署控制。(www.xing528.com)
3.堆积成因K1形制不规则,边界不整齐,底部坑洼不平,未见人工营造痕迹,与扶风云塘H22西周制骨废料坑形成鲜明对比[8];不同层次中均有一定数量的骨料具有利用价值,堆积并不完全是骨器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瓦当K1:④:38残片出自第④、⑤层,陶釜K1:③:45残片分别出自第③、④层,此四层堆积形成的间隔时间很短。据此判断制骨活动因某种变故突然停止,并在相对短暂的时间内利用自然地形随意遗弃形成堆积。至于第①、③层之间不完全分布的纯净夹沙黄土层,虽有些难以解释,但鉴于第①层与下部逐层遗物并无差别,或许是其它偶然的一些穿插行为造成。
秦都咸阳城渭北宫区毁于秦末战火为制骨活动的“戛然而止”提供了注解。地层堆积中包含的黑灰、烧土以及烧骨、蒙黑灰的板瓦、筒瓦,应该原本属于城市被焚烧后的残存。这些遗存现象不同于有些制骨作坊所见的废弃物焚烧处理。
K1近邻西汉惠帝安陵及陵园陪葬区,但堆积的形成与修建安陵无关。汉惠帝在位七年,葬于公元前188年,其陵园修建距咸阳城遭战火焚烧相隔十余年,很难想象骨质遗物在自然状态下能保存如此之久。
4.遗物分析
K1包含物主要有生活、建筑和生产三大类,生产类为大宗。与制骨有关的遗物存在原生的共存关系,如铁工具、磨石。铁器均为生产类的手工工具,器类丰富,因均属残件,有些用途和命名只能略作归类。总体造型与木作工具无大差别,但体形更加精致小巧,体现了铁器多样化、专业化发展水平。如削刀类基本宽度为1厘米左右,只有K1:①:12一件最宽3厘米,由于该器只残留首段很小的一节,也许存在镰类农具混入的可能。又据出土文献证明在推广铁器使用的过程中,秦国政府曾制定相关法律。云梦秦简《秦律·司空》:“城旦舂毁折瓦器、铁器、木器,为大车輮,辄治(笞)之”,《秦律·厩苑》:“假铁器,销敝不胜而毁者,为用书,受勿责”。K1所属的制骨作坊应该属于官营性质,这些铁质工具首先可能是由政府统一提供。
战国晚期锻銎铁器已经开始大量出现[9],但由于缺乏深入检测分析,目测观察竖銎器物如K1:①:4斧类未见薄板侧壁折缝,制作工艺不好妄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