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冯国瑞与秦公簋:甘肃秦文化研究的重要贡献

冯国瑞与秦公簋:甘肃秦文化研究的重要贡献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赵文慧在天水地方史研究方面,民国时期陇上知名学者冯国瑞先生是利用出土文物探索秦人早期历史的第一人。冯先生虽已离开我们多年,但其对秦公簋和甘肃秦文化研究的重要贡献是不言而喻的。他对秦公簋的研究,筚路蓝缕,不仅奔波于重庆、天水之间,而且撰写专文,编成专著,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冯国瑞与秦公簋:甘肃秦文化研究的重要贡献

赵文慧

天水地方史研究方面,民国时期陇上知名学者冯国瑞先生是利用出土文物探索秦人早期历史的第一人。冯国瑞先生在考古、考据方面论著丰瞻,成就卓越。对甘肃石窟遗存的发现与研究有开创性贡献,尤其是对天水麦积山、永靖炳灵寺等做出了前无古人的开拓性贡献。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说他“文章尔雅,穷经、解诂为最长,治史亦有特识”,善于辞赋,精于书画,是中国西北近代的文化名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因我对这位前辈学人的无限敬仰,加之他又是对西北的文化事业上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学者,又因举世闻名的先秦祭器秦公簋出土于我的老家天水西南乡“秦源”一带,并且冯国瑞又是天水本土第一个研究秦公簋的人,故我便将二者联系起来做一番梳理研究,一是想弘扬宣传桑梓文化,二是意欲通过对冯国瑞与秦公簋研究,增进学界对19至20世纪甘肃乃至西北文人的关注,亦是对乡贤的表彰。

冯国瑞先生少年聪颖,青年时曾就读于清华园,受教于梁启超、王国维等名宿,是甘肃少有的才俊。1950年代后,因历史及其他“莫须有”的罪名而蒙受各种不公正的“待遇”。冯先生虽已离开我们多年,但其对秦公簋和甘肃秦文化研究的重要贡献是不言而喻的。时至今日,冯国瑞的学行、功绩已逐渐为学界所知,但对冯氏的研究还是不足,希望学界同人共同努力、探索,能将他的亡佚之作发现,并完善对冯氏的学术研究。同时,希望我辈学人继承冯氏的治学精神,着眼、立足于西北,弘扬我西北文化。然而,抚今追昔,我们不应忘记天水最早研究秦公簋的冯国瑞先生。他对秦公簋的研究,筚路蓝缕,不仅奔波于重庆、天水之间,而且撰写专文,编成专著,作出了巨大的贡献。(www.xing528.com)

天水也叫秦州,位于甘肃东南部,是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亦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新欧亚大陆桥横贯全境,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境内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美称。有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被誉为“东方雕塑馆”。天水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史载人类始祖伏羲、女娲和黄帝都出生于这—带,故此地又称为“羲皇故里”、“龙的故乡”。天水地区的史前遗址丰富,有大地湾遗址、西山坪遗址、师赵村遗址。至西周时秦人先祖入“秦”(今天水地区)后这里便成为了秦文化的发祥地,清水李崖遗址、甘谷毛家坪、天水董家坪遗址均与秦人有关。自汉之后天水名将忠烈辈出,飞将军李广,壮侯赵充国,三国蜀国大将姜维等,后辈亦不胜数。唐宋时期有大量吐蕃人迁入天水,元、明、清又有蒙、回等族入居,多元文化交流绵延不断。悠久的历史,独特的人文景观与自然秀色交相辉映,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因而名流辈出。

出生于清末、成长于民国时期之冯国瑞先生蕴育在博大精深的秦州文化之中,承袭文脉,启迪后人,为我国国学研究以及西北史地方文化研究做出了卓著贡献,为近代陇上文宗之一。冯氏乃梁启超高足,学识出众,才华横溢,然不眷恋繁庶京华胜地毅然回归故里,其拳拳报效乡邦之心令人景仰。冯氏在学术上开天水秦文化研究之先河,他表彰先贤,考存西北地方文献,弘扬西北文化,功不可没。冯氏不但文章瑰丽、擅长考据,且多才多艺,诗、书、画俱佳,亦长于篆刻,通晓音律,可谓通才。冯一生游历祖国各地,每至必赋,交游鸿儒名硕,往来唱和,诗词文字光华,贵有古意,承李杜遗风。书法魏碑,兼篆隶,苍劲有力,颇具魏碑神态,中年喜好章草。章法自然,力道深厚,字体兼容并蓄。诗文与笔墨相长,雄浑如高山,起伏如流水,尽显方家之大气概。若诗文不能尽兴时,冯氏亦以丹青写意抒怀。其画取法高古,意境悠远,情思深不可测也。冯国瑞生逢乱世,治学心系西北,孜孜不倦振兴西北的文化事业,其业绩在同代陇上学者中,恐无人能出其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