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明北疆三道防线:洪武帝构建的辉煌之举

大明北疆三道防线:洪武帝构建的辉煌之举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样,大致到了洪武晚期时,在大明帝国北疆上从西向东建立起了陕西行都指挥使司、陕西都指挥使司、山西行都指挥使司、山西都指挥使司、大宁都指挥使司和辽东都指挥使司等环环相扣的六大“军事区”,密布数百个卫(所),驻扎着近百万的军队,构成了严密的大明帝国北疆第一道军事防线,以此来阻挡和抵御剽悍的蒙古人南下侵扰与抢掠。

大明北疆三道防线:洪武帝构建的辉煌之举

元顺帝北逃后,朱元璋组织人马进行了多次北伐,洪武二十年正月癸丑日,他“命宋国公冯胜为征虏大将军,颍国公傅友德为左副将军,永昌侯蓝玉为右副将军,南雄侯赵庸、定远侯王弼为左参将,东川侯胡海、武定侯郭英为右参将,前军都督商暠参赞军事,率师二十万北伐(征讨纳哈出)”(《明太祖实录》卷180)。该年六月,纳哈出归降大明,辽东地区元蒙残余势力大体上被扫清。(《明太祖实录》卷182)随后,朱元璋下令在朵颜山地区设立泰宁、朵颜、福余等羁縻卫所,直接面对漠北鞑靼或瓦剌的进攻,起到辅助性抵挡与防御的作用。这些羁縻卫所与陕西、山西正北外围地区(相当于今天内蒙古包头呼和浩特与集宁一带)设立的镇虏卫、玉林卫、云川卫、宣德卫、官山卫、察罕脑儿卫等一样,起到“缓冲”功能,一旦失去了,也无大碍,这是洪武时期大明北疆最外的一道防线或言第三道军事防线。

北疆第二道军事防线就是洪武中晚期起在大明北疆上密布的诸王,他们是甘州肃王朱楧、宁夏庆王朱、西安秦王朱樉、山西太原晋王朱、大同代王朱桂、宣府谷王朱橞、北平燕王朱棣、大宁宁王朱权、广宁辽王朱植、开原(今铁岭北开原市)韩王朱松等10多个“塞王”(《明史·诸王传》卷117、卷118)。到朱元璋驾崩为止,不说他的二十子朱松因年幼尚未来得及就藩,单就大宁“以善谋称”的宁王兵力就达到80 000人,加上辽东都司140 000兵士,应该讲朱元璋构建的第二道防线是相当牢固的,且富有“弹性”:其向西随时准备对付北元的侵扰,向东可以看住朝鲜的一举一动,而大明皇帝则可待在南京明皇宫里“遥控”指挥。

洪武时期在北疆上构建的第一道军事防线,就是自西北经正北再向东北开设了数百个军事卫所:在西北今甘肃、内蒙古和新疆东北部相接之处的军事要冲地带,洪武时期广设的卫所主要有安定卫、曲先卫、阿端卫、罕东卫、甘肃卫、甘州五卫、岷州卫、凉州卫、西宁卫等,在甘肃镇(今张掖)设置陕西行都司,统摄这些卫或所。(《明史·西域二·西番诸卫传》卷330;《明史·地理三·河南陕西》卷42)

在大明帝国正北地区设立陕西都司、山西行都司、大宁都指挥使司等几个“大军区”统制机构。陕西都司治所设在西安,下辖宁夏卫、宁夏中卫山丹卫、永昌卫、凉州卫、镇番卫、庄浪卫、庄浪所、洮州卫、岷州卫、靖虏卫、西安诸卫。(《明史·地理三·河南陕西》卷42)

在陕西都司东北方向的山西大同设立山西行都司,下辖大同左卫、大同右卫、大同前卫、大同后卫、蔚州卫、朔州卫、天成卫、高山卫、阳和卫、玉林卫、东胜卫、万全左卫、万全右卫、怀安卫、怀来守御千户所等;在山西行都司南边的太原则设立山西都司,下辖太原左卫、太原右卫、太原前卫、振武卫、蒲州千户所、雁门千户所等。(《明史·兵二·卫所》卷90)

由山西行都司向东在大宁(北京偏东北方向)设置大宁都指挥使司。“洪武二十年九月置,(治大宁卫),二十一年七月更名(为北平行都指挥使司),领卫十。”它们是大宁左卫、大宁右卫、大宁中卫、大宁前卫、大宁后卫、新城卫、富峪卫、会州卫、榆木卫、全宁卫和开平卫等。(《明史·地理一》卷40;《明太祖实录》卷185)(www.xing528.com)

从大宁开始,大明帝国北疆逐渐延伸到了辽东地区。洪武四年设置辽东卫指挥使司,以刘益为指挥同知,负责处理辽东卫指挥使司军务。(《明太祖实录》卷61)后又下令设立“定辽都卫指挥使司,以马云、叶旺为都指挥使,吴泉、冯祥为同知,王德为佥事,总辖辽东诸卫军马,修治城池,以镇边疆”(《明太祖实录》卷67)。洪武八年九月癸丑日,大明在辽阳将“定辽都卫(改建)为辽东都指挥使司,置定辽前卫指挥使司,以辽东卫为定辽后卫指挥使司”(《明太祖实录》卷101)。其“治定辽中卫,领卫二十五,州二”(《明史·地理二》卷41)。

到洪武晚期时,辽东都指挥使司已发展到了相当广阔的区域,其下辖主要卫所有:定辽左卫、定辽右卫、定辽中卫、定辽前卫、定辽后卫、铁岭卫、东宁卫、沈阳中卫、海州卫、盖州卫、金州卫、复州卫、义州卫、辽海卫、三万卫、广宁左屯卫、广宁右屯卫、广宁前屯卫、广宁后屯卫、广宁中护卫、广宁卫、广宁后卫、广宁中屯所、广宁中左所、宁远卫、山海卫、安乐州等等。(《明史·兵二·卫所》卷90;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七册(元明时期),中华地图学社出版,1975年第1版)

从辽东都指挥使司的管辖与军事势力覆盖范围来看,它“东至鸭绿江,西至山海关,南至旅顺海口,北至开原”(《明史·地理二》卷41),可能相当于整个辽东半岛。

这样,大致到了洪武晚期时,在大明帝国北疆上从西向东建立起了陕西行都指挥使司、陕西都指挥使司、山西行都指挥使司、山西都指挥使司、大宁都指挥使司和辽东都指挥使司等环环相扣的六大“军事区”,密布数百个卫(所),驻扎着近百万的军队,构成了严密的大明帝国北疆第一道军事防线,以此来阻挡和抵御剽悍的蒙古人南下侵扰与抢掠。

在这三道北疆军事防线中最为核心的是第二道,即老朱皇帝在北疆上分封的10多个“血脉相连”的藩王所组成的强大军事战略防线,就连里边的第一道防线上的各指挥官也得听从藩王的指挥。当然这是有战事的情况下才会这样,平时大家各司其职,和睦相处。所以说朱元璋在北疆地区的布防极有水平、极富弹性,有张有弛、张弛结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