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麓川平缅宣慰使司与明初西南边陲十大宣慰使司

麓川平缅宣慰使司与明初西南边陲十大宣慰使司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元朝接受了他的归降,在其地设立了平缅宣抚司,又名平缅宣慰司,册封思汗发为世袭宣慰使。明太祖将“平缅宣慰司”改为“平缅军民宣慰司”,仍以思伦发为宣慰使,同时还改“车里军民府”为“车里军民宣慰司”,以刀坎为宣慰使。差不多与此同时或稍后,明廷相继在西南边陲地区即原先元朝云南行省下辖的西南边陲金齿宣慰司、八百宣慰司和平缅宣慰司等地,分立出10个宣慰司或称军民宣慰司。

麓川平缅宣慰使司与明初西南边陲十大宣慰使司

元朝在此建立了大理金齿宣慰司(《元史·兵制四·站赤》卷101),分别册封了当地傣族6位首领担任金齿六路的世袭总管。1312年,金齿宣慰司麓川路总管芳罕之子混依翰罕宣布脱离元朝金齿宣慰司,在勐卯即今日瑞丽称王,建立麓川王国。因传说猛虎曾跃过他的头顶,第一代麓川国王混依翰罕自号“思汗发”(在《元史》中“思汗发”作“死可伐”)。发者,王也。(【台湾】陈致平:《中华通史·明史》,花城出版社,1996年2月第1版,P128)而后麓川王国不断扩大版图,并多次打败元朝军队。至正十五年(1355)八月,因长期征战而导致国库空虚,思汗发不得不命令儿子莽三带上方物前往大都北京,纳贡请和。元朝接受了他的归降,在其地设立了平缅宣抚司,又名平缅宣慰司,册封思汗发为世袭宣慰使。(《元史·百官八》卷92)

“平缅在西南夷稍远,自云南大理越金齿至其地,所谓百夷者是也。元时常属于缅甸,有城郭、室屋,其人皆楼居,地产象、马,官民皆髡发如僧,出入则乘象,自前代时未尝通中国,元始遣使招谕遂入贡。”(《明太祖实录》卷164)

明朝开国后的第二年即洪武二年(1369),思汗发去世,其子思并发继位。后其宫廷发生谋杀,王位或言宣慰使之位流转到了思汗发次子思伦发手中。

洪武十五年(1382),大明军兵下云南,以排山倒海之势攻取大理、金齿等地。金齿与思伦发统治中心平缅“壤地相接”,思伦发见到大事不妙,赶紧派出使团上南京去,与大明朝主动交好。明太祖朱元璋针对当地少数民族的特殊情况“因俗而治”,继续沿用元朝的土司制度,设立“平缅宣慰司”,“以土酋思伦发为宣慰使”(《明太祖实录》卷143)。

两年后的洪武十七年(1384)八月,平缅宣慰使思伦发派遣刀令孟入献方物,并交出故元所授宣慰司印。明太祖将“平缅宣慰司”改为“平缅军民宣慰司”,仍以思伦发为宣慰使,同时还改“车里军民府”为“车里军民宣慰司”,以刀坎为宣慰使。(《明太祖实录》卷164)没过几天,朱元璋又下令,将“平缅军民宣慰司”改为“麓川平缅宣慰司”。因“麓川与平缅连境,元时分置为两路,以统领其所部。至是以思伦发遣使来贡,乃命兼统麓川之地,故改之”。(《明太祖实录》卷164)(www.xing528.com)

差不多与此同时或稍后,明廷相继在西南边陲地区即原先元朝云南行省下辖的西南边陲金齿宣慰司、八百宣慰司和平缅宣慰司等地,分立出10个宣慰司或称军民宣慰司。这10个宣慰司从西北往东南的大致位置为孟养宣慰司、麓川平缅宣慰司、木邦宣慰司、缅甸宣慰司、大古剌宣慰司、底马撒宣慰司、靖定宣慰司、车里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老挝宣慰司。(《明太祖实录》卷143、卷164、卷209、卷233;《明太宗实录》卷24、卷30、卷32、卷55)详见下表:

明朝前期在西南边陲设立的十大军民宣慰使司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