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杆子皇帝面临越分要求的处理方式

小杆子皇帝面临越分要求的处理方式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面对这样的沉疴痼疾,被明代官史美誉为“天资聪明英武”的明英宗又将如何处置呢?○亲叔叔要求移藩,8岁的小皇帝能不同意吗?淮王朱瞻墺是明仁宗的七儿子,明英宗的七叔,朱祁镇打小起就在皇奶奶那里经常见到他。明英宗接到奏章后随即就批示:同意皇五叔的移藩请求,命令“有司于襄阳度地为建王府”,并让人修造社稷、山川、祠宇等配套建筑。小皇帝的五叔、七叔都搬家了,我这个六叔为什么就不能搬呀?

小杆子皇帝面临越分要求的处理方式

面对这样的沉疴痼疾,被明代官史美誉为“天资聪明英武”(《明英宗实录》卷361)的明英宗又将如何处置呢?

○亲叔叔要求移藩,8岁的小皇帝能不同意吗?

正统帝冲龄登基后首先碰到的藩王问题可能就要数移藩之难事了。

宣德十年(1435)八月,也就是朱祁镇登极后半年,早已就藩多年的淮王朱瞻墺上书给朝廷,抱怨自己就藩的广东韶州地方不好,“常有瘴疠”,弄得身体很差,请求朝廷给他改换藩地。淮王朱瞻墺是明仁宗的七儿子(《明仁宗实录》卷3上),明英宗的七叔,朱祁镇打小起就在皇奶奶那里经常见到他。虽说叔侄之间有着一定的年龄差异,但这种血缘亲情要比什么高皇帝朱元璋的其他儿孙们来得亲近多了,所以当淮王朱瞻墺提出想变换藩地时,小杆子皇帝随即致书七叔朱瞻墺,说:“听说七叔您在韶州久受瘴疠侵扰之苦,侄儿我甚为同情。已令人在江西饶州府为您重新选择一处藩府宅址,让有关部门着手营建,并物色好了护送船只、人役等,就等您择日搬迁了。叔叔,您‘可于今冬择日往居之,庶副予亲亲之意’。”(《明英宗实录》卷8)

大明皇家老七在藩邸待得不舒心就迁徙,消息像长了翅膀似地飞过千山万水,首先飞到了老七的皇家诸兄弟那里,最先对此有着很大反应的是他的五哥朱瞻墡。听说自家七弟移藩成功的消息后,觉得自己更有资格提出此等要求的朱瞻墡于正统元年(1436)初就上奏给朝廷,说建藩于长沙的襄王府及其周边形势很不好,地势低洼、潮湿,很不利于居住与生活。听说襄阳地势很高、也很好,恳请朝廷恩准他到那里就国。朱瞻墡是明仁宗的五儿子(《明仁宗实录》卷3上),朱祁镇的五叔。想当年宣宗皇帝英年早逝,骤然引发大明皇位继承危机,那时朱祁镇的皇奶奶张皇太后从“国有长君,社稷之福”的角度考虑,打算远召长沙的这位五叔朱瞻墡(张太后的亲生儿子)来京继承大统(【明】陆容:《菽园杂记》卷8)。虽说后来遭到了杨荣、杨士奇等老臣的反对而没有成功,但从更深更远处来看,五叔朱瞻墡的分量与地位却不容小觑啊!明英宗接到奏章后随即就批示:同意皇五叔的移藩请求,命令“有司于襄阳度地为建王府”,并让人修造社稷、山川、祠宇等配套建筑。经过数月的营造,到正统元年七月时,新襄王府的建设工程终于完工,小皇帝朱祁镇“书与襄王,令择日起行迁移,仍敕湖广三司量遣人船护送,毋有稽缓”(《明英宗实录》卷20)。

小皇帝的五叔、七叔都搬家了,我这个六叔为什么就不能搬呀?明仁宗的六儿子荆王朱瞻堈在听到两兄弟移藩的消息后也动了大搬家的念头,但要大搬家必须也得有充分的理由啊!朱瞻堈想了好久,就是没想出什么新借口来,干脆就依葫芦画瓢,重复兄弟们老掉牙的套路,于正统三年(1438)九月上奏给朝廷,提出自己要移藩河南的请求。小皇帝接奏后立即回复道:“六叔您现在的藩邸是在建昌,建昌是江南的好地方,可不是什么低洼潮湿、瘴疠肆行之地啊!想当年我家皇爷爷仁宗皇帝为您挑的这地方作为封国,可属藩地中的上乘了。况且六叔您在那里已经居住了10年多,安安稳稳,没听说有什么不适的。人生在世,生死富贵,自有天命,谁能保障您移藩到了河南就能万般称心。因此说六叔您最好还是‘恪遵皇祖之命,安静以居,不可惑于邪言,骤求改徙”(《明英宗实录》卷46)。

可荆王朱瞻堈哪里听得进侄儿皇帝的意见,依然不停地上奏,一再要求移藩,并编造了谁也搞不清的理由:“(荆王)宫中有巨蛇,蜿蜒自梁垂地,或凭王座。瞻堈大惧,(再)请徙。”英宗朝廷被逼无奈,最终于正统十年(1445)同意将其由建昌迁往了蕲州。(《明史·诸王传四·仁宗诸子》卷119)

朱祁镇诸皇叔中第四个提出要求移藩的是明宣宗的二弟郑王朱瞻埈。朱瞻埈是在永乐二十二年(1424)十月,也就是他老爸明仁宗登基后的第三个月被册封为郑王的,但他并没有马上就国,而是一直待在京城里。洪熙元年(1425)父皇明仁宗突然驾崩,他与五弟襄王受母后之命一起监国,等待大哥朱瞻基回京即位。宣德元年(1426),大哥明宣宗南征乐安,平定高煦之乱,郑王朱瞻埈与五弟襄王朱瞻墡第二次一同监国居守。宣德四年(1429),他才就国凤翔藩邸。(《明史·诸王传四·仁宗诸子》卷119)(www.xing528.com)

在朱祁镇的亲叔叔中,这个叫朱瞻埈的排行序列最前,除了大哥皇帝朱瞻基外,就数他年龄最大(《明仁宗实录》卷3上),因而二度受命监国,资格很老。但他的脾气很不好,“屡暴怒,杖人至死”,就是说他动不动就发火,而一旦发火了就要对人实施杖刑,且杖刑起来却又不管三七二十一,常常把人给打死。为此,正统五年(1440)十月,小皇帝明英宗专门给他降敕,说道:“闻叔近颇多怒内外官员人等,稍不如意,辄射击之,几无虚日,左右微有谏者,则怒益甚,此必下人不律,或进谗言激使之。然惟叔为国亲藩,肇有封土,以贻子孙。自今宜以礼律身,以宽御众,凡有触犯,轻则下于审理,重则闻之朝廷,庶几不昭非议。”随后正统帝又引述了《皇明祖训》予以警告。据说自那以后郑王朱瞻埈的火气稍稍收敛了点,但弄不好还是要时不时地大发雷霆,施罚下人。(《明英宗实录》卷72)

经常发火,责怪他人的人往往心胸不开阔;心胸不开阔、常生气,人就容易得病,且凡事做起来可能都不顺意。正统前期的郑王朱瞻埈就是这么一个抑郁的病秧子和倒霉蛋。可他怙恶不悛,认为自己有病和做事不顺都是因为建藩于凤翔这个倒霉的地方,因此要求侄儿皇帝明英宗给他挪个藩地。明英宗没马上答应,朱瞻埈就不停地上书,将理由编得越来越多,说不仅自己老生病,就是“子女宫眷亦多不安,此必水土不相宜也”。明英宗最终拗不过资格很老的二叔,只好“命有司于怀庆建立王府”,随后便让他移藩河南怀庆(《明英宗实录》卷110;《明史·诸王传四·仁宗诸子》卷119)。

○太姑奶奶、亲叔叔要求预作活人墓,小皇帝能答应吗?

其实正统帝当政时要求移藩的远不止上述这些皇家宗室,从大体上来说,朱祁镇对于自己亲叔叔一辈提出的这类要求一般都予以满足,而血缘关系远一些的宗室即使有着很充分的理由也不一定能遂愿。不过就此而言,已将中央朝廷忙得团团转了。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还有一些藩王宗室时不时地提出修造寿藏(生前预作的坟墓)、拓展藩邸等一些额外的要求。虽说藩王宗室事务一般都由朝廷常设机构宗人府来具体牵头负责和落实,但随着大明历史的发展和皇家宗室人口的急剧增长,这类事情越来越多,中央朝廷的负荷也就越来越重,甚至应接不暇;在很多顾不过来的时候,就敕令地方政府出资或征调兵丁、民夫而为之,由此引发了诸多的问题与矛盾。

如正统四年(1439)五月,居住在南京的汝阳大长公主(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女儿,朱祁镇太爷爷朱棣的妹妹)向曾孙辈的小皇帝提出,要求以应天府江宁县民地33亩的收入作为她的寿藏修造经费。别的不说,就以太姑奶奶这样的身份,小杆子皇帝能不答应吗?明英宗当即批示:“从公主奏请也。”(《明英宗实录》卷55)

33亩的国家税收一眨眼的工夫就没了,尽管对于地大物博的中华帝国来说这算不上什么,但麻烦的事还在后头。你皇帝的太姑奶奶可以破例修建寿藏,我,大明天子的亲叔叔那就更有资格这么做了。上文刚提到的那个要求移藩的宣德皇帝五弟、正统帝朱祁镇的五叔襄王朱瞻墡,在经过广泛考察后发现藩邸附近的五朵山风水极好,于是命人赶紧在那里种植松柏,并派军士看守,等一切都弄得差不多了,他再假模假样地上奏朝廷,请求将五朵山赐予他做寿藏。当时朱祁镇因土木之变失去了皇位,由他的弟弟朱祁钰执掌帝国大权。无论在位的是朱祁镇还是朱祁钰,襄王朱瞻墡是他们的亲叔叔,这个关系是铁定的,可亲了,可近了。亲叔叔要个寿藏,能不答应吗?当然不能!景泰四年(1453)四月,朱祁钰敕令湖广都、布、按三司官员勘实五朵山,发现该“山与军民田土俱无相干”,于是就“诏从王所请”(《明英宗实录》卷228,《废帝郕戾王附录》第46)。那五朵山到底是不是真的与军民田土不相干呢?据《明实录》的隐晦记载来看,似乎不太可能。景泰五年(1454)二月,朱祁钰在给皇五叔的复信中这般说道:“得奏:周岁之间,欲数次于封内五朵山寿藏之所,看视提督,栽种松柏,以路有百余里,当日往回不得从容,欲于彼处经宿。但念叔父既已自觉衰老,则跋涉非安养事矣,况遇隆寒盛暑,尤不可以驱驰远道,止可每岁春秋清和之际,各往一次,经一二宿即归,庶几不至冲冒劳困,专此奉复。”(《明英宗实录》卷238,《废帝郕戾王附录》第56)

这一段话尽管要体现的是侄儿皇帝对亲叔叔的关心,但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出,当年的那个襄王寿藏规模不小啊,什么“以路有百余里”,什么“当日往回不得从容,欲于彼处经宿”,等等。南方不像北方地区,哪有可能百里之地无人居住生活啊!由此反倒印证了这些所谓的“山与军民田土俱无相干”的寿藏修造给当时当地的人民甚至中央朝廷到底带来了什么呢?这是不言而喻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