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园林建筑设计:完善阶段规划与安排

园林建筑设计:完善阶段规划与安排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总体平面的完善根据园林建筑内部不同的功能和使用要求,反复推敲建筑、环境、交通三者之间的统一布局,主要就建筑入口、停车、交通组织与分流、室内外的过渡、室外活动场地、景观、服务区、设备场地进行统筹规划和安排,以满足场地整体景观格局的塑造,及各项使用功能的完善。

园林建筑设计:完善阶段规划与安排

完善阶段是设计过程的最后阶段,是指设计方案基本确定后,在具体安排、细部设计及配套技术等方面做最后的调整使建筑意象更加具体化,并用专业图示思维表现出来,形成最终的设计成果。此阶段是设计师通过详细的设计安排对园林建筑进行深加工的过程,通过对设计方案的不断完善,使设计成果能够如实反映前期的设计思维和创意,使建筑更加具体化、形象化。这一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设计明细化,即确定建筑与环境的密切关系,确定建筑各功能布局的比例与组织,细化建筑体量、虚实等使用和美观上的具体做法,以及彼此的衔接和各部件的具体尺寸;其二是技术明确化,即协调各配套工种:结构、水、电、暖,选择恰当的设备和技术完善设计。以上两个方面的完善,反映在设计上需以具体的专业图纸进行表达,即不断深化建筑设计的同时与各专业相互协调、反复推敲,如实表达在建筑的总图以及平面、立面、剖面图之中。

1)总体平面的完善

根据园林建筑内部不同的功能和使用要求,反复推敲建筑、环境、交通三者之间的统一布局,主要就建筑入口、停车、交通组织与分流、室内外的过渡、室外活动场地、景观、服务区、设备场地进行统筹规划和安排,以满足场地整体景观格局的塑造,及各项使用功能的完善。

2)平面深化

每一幢园林建筑均由不同性质、内容、形态的房间组成,房间是构成建筑的基本空间。优秀的平面组织是设计深化的基础,深化平面即是对各个房间的尺寸、形状、比例、朝向、采光、通风、设备以及空间形态进行具体的安排与协调,其目的在于完善功能使用和空间形态,满足技术经济要求,使单个房间自身得到设计深化,同时也反作用于全局,最终使整体设计得到提高。

平面的深化主要包含两方面的组织:其一,是对平面空间的形态、大小和比例的设计,这主要取决于房间的实用功能、技术要求、使用者的人数及其活动范围、家具与设备的数量和布置方式。其中房间的三维比例以及开洞大小和位置是房间设计的关键,这就需要设计者关注使用者行为模式、人体工学尺度、行为心理感受、景观需求以及设备的详细尺寸,综合权衡以上因素,塑造一个合理引导行为、使用方便、尺度宜人、景观优良的空间形态。其二,是对建筑整体平面的组合完善。在方案阶段,尽管已对建筑大的平面布局做了合理地安排,把握了设计的方向。但各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仍然需要做进一步的确认。在保持和强化原有功能安排和空间形态的基础上,设计者需从以下几方面来思考和调整:

(1)从生活规律和工艺流程等既定秩序关系方面深化房间的安排。如茶室的房间组织必须以引导→饮茶→服务的流程进行设计,而餐厅的厨房则要从运输→粗加工→洗涤→精加工→配菜→烹调→备餐的工艺流程进行设计。

(2)从结构布置逻辑的要求来推敲平面空间。在完善平面设计时,若有房间布局、面积、层高需要变动,都应在统一的结构体系中进行调整,一般需把握上大下小(即大空间置于小空间之上)、内大外小(即大空间置于小空间以里)的有利原则,以确保原有的结构逻辑关系。

(3)从空间序列变化的要求来调整平面组合。在满足功能秩序以及结构逻辑要求的前提下,园林建筑平面组合还要进一步完善若干房间的衔接与过渡,以使人们在使用过程中行为方式不被打断,并能充分感受建筑空间的艺术感染力。如通过将大小悬殊、差别显著、开敞程度不同的空间巧妙地组织在一起,使空间的强烈对比在人的心理中产生特殊的效果。也可通过庭院、连廊等过渡空间的使用,增进不同空间彼此间的贯穿、渗透,从而增强空间的层次感和流动感。

3)剖面深化(www.xing528.com)

剖面是反映建筑空间竖向关联、结构支撑、技术要求以及建筑与外部环境关系的主要手段,其深化的主要内容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对基地地形的推敲。园林建筑大多构筑在具有一定高差的坡地上,其室内外高差关系要依地形而定,切忌与地形不符。虽然坡地对设计有所限定,但如果巧于利用地形,不但能使建筑与环境有机结合,而且对于内部空间的形态也起到丰富的作用。

(2)空间塑造的完善。由于功能要求的层高不同或地形存在高差时,园林建筑常会有多个功能区标高不同的情况。在剖面深化设计的过程中可通过错层的方式,利用踏步或者楼梯段把不同标高的建筑空间联系起来,此时竖向交通方式成为丰富空间的关键所在。此外,对于空间顶层界面形式、材料的推敲同样能够创造丰富的内部空间。

(3)技术要求与空间的巧妙结合。剖面设计深化的过程常常会遇到相关技术的特定要求,虽然各种结构厚度,通风、防水、抗震、抗变等构造形式,管道、消防、设备等综合管线具有特定的距离、尺寸、安全规范等技术要求,但这些并不与剖面相矛盾,通过合理的规避和引导仍可巧妙地将其组织在空间的塑造中,使其成为空间的一部分,变不利为有利进行积极的设计创造。

4)立面深化

在设计构思阶段,虽然我们对建筑的体量、组合、空间安排、形态处理做了大量的思考与设计,并为建筑立面形态确定了框架,但这一切尚不能完全代替立面深化推敲的设计任务。立面深化就是以三维时空的反复推敲,遵循建筑使用需求以及美学原则与规律,详细考量建筑体量、造型、虚实、美观、采光、通风的表皮(立面)表达。明确虚实、比例、材料、轮廓、细部、色彩、个性化的表达等具体的设计形式,使立面映射建筑的性质、内涵、特征,达到与设计思维、技术条件、平面内容、空间构成的完美结合。

虚实处理。立面的虚实是针对行为或视线是否可以通过而言的,虚即是行为可以通过或视线可以穿透的部分,如洞口、廊、檐、玻璃面、透明材料等;实则是行为不能通过或视线不可以穿透的部分,如墙、柱、梁、非透明材料等。立面虚实比重的不同会带来不同的建筑效果,立面虚实设计就是结合建筑的功能需求(通风、采光、景象的要求),通过虚实的对比与组合取得最能完美表达设计思维的建筑效果。通常而言,虚实比例在一个立面中不宜均等布置,更不能彼此毫不相干,需有主次之分,兼顾功能,彼此渗透,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比例推敲。立面比例包含了立面外轮廓的整体比例、立面内各形式要素的自身比例关系,以及二者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立面的比例很大程度上受到建筑功能、空间、形体、平面与剖面设计的制约,如园林建筑多规模较小、空间要求较为开阔,因此常常产生立面比例过于短粗的感觉,这就需要对立面进行调整,适当增加立面中虚的比例,以打破立面过于短粗带来的臃肿之感。通常采用一些出挑、叠加、重复(如飘窗、片墙等)细部处理手法,有时甚至会采用一些墙外有窗、窗外有墙的虚实变换的伪装手法进行整体调整,修正比例,以使立面达到设计思维中的建筑意境

材料深化。建筑外墙材料主要反映在立面之上,因此综合处理立面材料的质感、色彩、肌理、图案等,是塑造建筑的主要设计手段。材料并非一定要使用贵重的,关键在于使用的恰到好处,才能达到和谐之美。很多情况下,反而是一些乡土的、生态的建筑材料的选择和运用,给园林建筑带来了地域和文化的独特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