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园林建筑设计-建筑形象设计

园林建筑设计-建筑形象设计

更新时间:2025-01-15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3)对比对比是指建筑的各要素之间显著的差异;微差是指不显著的差异。图2.1.22巴黎圣母院,依靠门窗在形状上的对比与微差,使得整个立面处理既和谐又富于变化图2.1.23高直教堂的内檐装修,运用大小不同的尖拱进行组合,充满了对比微差,特别是衬托出高大空间的体量,借对比显示出宏大的尺度感图2.1.24人民纪念碑,水平与垂直方向上的对比4)韵律韵律本来是指音乐或诗歌中音调的起伏和节奏。

所谓建筑的形象可以简单地认为是建筑的外观或建筑的艺术形象。在相同的功能要求下,运用相同的物质技术手段,由于不同的设计构思能创造出完全不一样的建筑。我们身边有很多形式多样的建筑,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官体验。如果说音乐通过音阶、旋律和节奏来表现,绘画用色彩和线条来勾勒,那么建筑的形象又通过什么来传递呢?

首先,建筑是一个实体,一个拥有内部实用空间的实体。这是建筑区别于其他艺术最大的特点。空间是建筑最重要的表现。

其次,建筑的空间有赖于实体的线条和形状。许多建筑的形状和线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三,建筑表面的色彩和质感是它重要的表现。不同建筑材料也赋予建筑不同的表面纹理和色泽。

第四,建筑通过光线和阴影的配合,加强了自身形体起伏凹凸的效果,增添了艺术表现力。

这些都是建筑表达自身形象的手段。从古到今,建筑师正是巧妙地运用这些表现方式创造出一个个经典的建筑。建筑形象并不是单纯的美学概念,它要与文化传统、风土人情、社会意识形态等多方面因素结合考虑。但不管怎样,一些基本的美学原则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仍然受用,比如:比例、尺度、对比、韵律等。

1)比例

一切造型艺术都存在比例的关系,建筑也不例外。建筑的比例是指建筑的各种大小、高矮、长短、厚薄、深浅等比较关系。建筑各部分之间以及各部分自身都存在比例关系。从理论的角度看,符合黄金分割的比例是最符合人们审美眼光的比例关系。但是并不能仅从几何的角度来判断建筑的比例关系。建筑的比例还和功能内容、技术条件、审美观点有着关联,很难用统一的数字关系来判定一个建筑(图2.1.17)。西方古典建筑的石柱和中国传统建筑的木柱都具有合乎各自材料特性的比例关系,都能带给人们美感。因此,建筑的比例并不是简单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而要结合材料、结构、功能等因素,参考不同文化民族的传统反复推敲才能确定(图2.1.18、图2.1.19)。另外,人们在长期的实践当中创造了一些独特的建筑比例关系,也值得我们借鉴和运用(图2.1.20)。

图2.1.17 建筑开间相同,窗面积相同,采用不同的处理手法,取得不同的比例效果

图2.1.18 以几何方法分析建筑的比例,巴黎凯旋门的几何分析:建筑物的整体轮廓为正方形,另外立面上的若干控制点与几个同心圆或正方形相重合,因而它的比例一般认为是严谨的

图2.1.19 古希腊波塞顿神庙的几何分析:该建筑正立面山尖最高点与基座两端连线接近于正三角形,以基座为直径作半圆正好与檐板上皮相切

图2.1.20 不同风格建筑构件的比例也不相同:希腊神庙和意大利罗马风时期建筑的山花比例

2)尺度

一般来讲,只要和人有关的物品都存在尺度关系。建筑是有尺度的。建筑与人体之间的大小关系和建筑各部分之间的大小关系,都会形成一种大小感,这就是建筑尺度。

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家具、日用品、劳动工具,为了使用必须与人体保持相应的大小和尺寸。日久天长,这种大小和尺度便成为一体铸入人们的记忆中,从而形成一种正常的尺度观念。但是对于建筑往往很难形成这种观点。一是建筑的体量较大,人们很难用自身的大小去作比较;二是建筑不同于日用品,许多要素并不只要单纯地依靠功能来决定。这些都给辨认尺度带来了困难。但建筑里也有一些构件的尺寸相对固定,比如门扇一般高为2~2.5m,窗台或栏杆的高度一般在90cm。人们可以通过这些基本构件来判断建筑的尺度(图2.1.21)。

图2.1.21 一些建筑构件的尺寸是相对固定的

在某些特殊建筑里,缩小或放大了局部的构件,给人以错觉。例如一些纪念性的建筑,建筑师有意识地通过改变某些构件的大小给人超过真实大小的感觉,从而获得夸张的尺度感。相反,在一些庭院建筑中,建筑师则希望带给人小于真实的感觉,来达到亲切的尺度感。

3)对比

对比是指建筑的各要素之间显著的差异;微差是指不显著的差异。就形式美而言,这两者都是必不可少的。对比可以借彼此之间的烘托来陪衬出各自的特点以求得变化;微差则借相互之间的共同性以求得和谐。建筑的对比可以通过形状——方与圆(图2.1.22、图2.1.23);材料——粗糙和细腻;方向——水平与垂直(图2.1.24);光影——虚与实等来表现。但这都有一个前提,对比的双方都要针对建筑的某一共同要素来进行比较。适当的对比能消除建筑呆板的感觉,增加艺术的感染力。

(www.xing528.com)

图2.1.22 巴黎圣母院,依靠门窗在形状上的对比与微差,使得整个立面处理既和谐又富于变化

图2.1.23 高直教堂的内檐装修,运用大小不同的尖拱进行组合,充满了对比微差,特别是衬托出高大空间的体量,借对比显示出宏大的尺度感

图2.1.24 人民纪念碑,水平与垂直方向上的对比

4)韵律

韵律本来是指音乐或诗歌中音调的起伏和节奏。在建筑里有许多部分或因结构的需要,或因功能的需要,常常按一定的规律不断重复,像窗户、阳台、柱子等等,都会产生一定韵律感。充分利用建筑的韵律感也是丰富建筑形象的一个重要手段(图2.1.25~图2.1.28)。

图2.1.25 某建筑,利用结构与天窗的明暗关系形成韵律

图2.1.26 罗马火车站,借天花处理形成起伏的韵律

图2.1.27 上海体育馆,由于建筑基本体形为圆柱形,因而在立面上等距离的竖向格片产生了由密到疏,复由疏到密的逐渐变化过程

图2.1.28 西安大雁塔,以大小和高度递减的圆券门洞与出檐交替重复出现,既取得了渐变的韵律感又满足了结构稳定的要求

5)均衡

建筑的均衡是指建筑前后左右各部分的关系,应给人安定、平衡和完整的感觉。静态均衡最容易用对称的布置来取得,但也有不对称的均衡。对称的均衡体现了严肃庄重,能获得明显的、完整的统一性。不对称的均衡容易取得轻快活泼的效果。保持均衡本身就是一种制约关系。动态的均衡有很多是在运动中获得的。建筑设计中必须从立体的角度去考虑均衡的问题(图2.1.29、图2.1.30)。

6)稳定

稳定是指建筑在上下关系造型上的艺术效果。古代人类对于自然的畏惧,对于重力的崇拜,使人们形成了上小下大、上轻下重、上虚下实的审美观念,根据日常经验产生了对建筑稳定感的判断。当然建筑的稳定感更多地来源于建筑结构理论的影响,受到材料和结构的限制只能采用这种方式。随着新型建筑材料的出现,新的建筑结构体系完全可以打破常规,无视这些原则。一般来说,纪念性的建筑中都采用上小下大的造型,稳定感强烈;而为了体现建筑的动感,也有很多建筑开始模仿一些自然形态,获得别致的造型。

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建筑形象不胜枚举,它们带给人们或庄严或雄伟,或神秘或亲切的感觉。人们从建筑形象上获得的情绪感染,正是建筑师想表达的。上述有关建筑形式美的原则,都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积累和总结的。这些原则为我们设计建筑提供了一些准则,但不是创作的全部。我们可以借助这些原则来强调形式美,但真正的创作还要靠自己的日积月累。

图2.1.29 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千里马纪念碑,微向前倾的碑身表现出一种活力

图2.1.30 纽约肯尼迪机场候机楼,针对建筑物的功能特点,设计以象征主义的手法把建筑物体形处理成展翅欲飞的鸟,建筑外观尽管上大下小,但却没有不稳定的感觉,这正是由于它所具备的动态均衡所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