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共和志士,丹心汗青
1901至1920年,川南师范受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学校各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培养了大批革命志士和教育人才。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川南师范联合泸县中学等学校成立了“川南学生联合会”,组织师生上街游行,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抵制日货并集中焚烧,得到社会各界积极响应。
这个时期川南师范涌现出大批革命志士:吴玉章、谢持、公孙长子、杨兆蓉、黄方、曹笃、陈漱云、金丽秋、李琴鹤、黄复生、黄鹿生、宋师度、刘泗英、李白虹、陈翰珍。他们组织“输新社”,宣传民主革命,并先后加入中国同盟会、社会主义青年团等进步组织或共产主义组织,参加各种革命活动(辛亥广州起义、成都起义、武昌起义、永宁起义、泸州起义、江安起义等等),为了民族振兴,为了人民解放,为了国家富强不怕牺牲、勇于奉献。
2.代英高亮节,更树马列根
1920年底,川军第2军第9师师长杨森进驻泸州,就任泸永镇守使兼永宁道尹。杨森极力标榜民主,提出建设“新川南”口号,启用一批进步的知识分子为教师,聘请卢作孚为教育科长。卢作孚因陈淯推荐,聘请王德熙为川南师范校长,恽代英为川南师范教务长。1921年10月11日,恽代英满怀革命激情,乘“同和”轮由武汉溯江而上,30日抵达泸州,到川南师范就任。
恽代英到川南师范后,发现川南师范虽校舍简陋,但“校内气象颇好”,因而激起他高昂的热情。恽代英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到川南师范学校以后,我发现这里出乎意料地具备了好些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我之所指‘有利’,并非校舍、设备而言,此方面,可谓极差。校舍乃一庙宇,操场也无,图书、仪器十分缺乏。我高兴的是学校有一种蓬勃的景象。”1922年春,王德熙调离,4月,恽代英任校长。
在川南师范担任校长期间,恽代英一方面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确立川南师范“教育标准”,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倡导“劳工神圣”。一方面组社建团,传播革命火种。他组织“学行励进会”,组织“讲演团”,秘密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恽代英还组建了四川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泸县支部,为在四川发展革命力量、建立党团组织奠定了基础。
泸州白塔(报恩塔)广场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泸县支部成立忠山凉亭旧址
恽代英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和气魄,大刀阔斧地革除教育弊政,提倡平民教育和社会教育,倡导新民主主义文化,传播革命思想,使革命思想深入人心。川南师范学生在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中展现的革命英雄气概,正是恽代英在川南师范努力的结果。恽代英执教川南师范仅两年多时间,带来了新思想、新观念、新变化,传播了革命火种,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红色记忆,英烈丰碑(www.xing528.com)
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时期,川南师范的师生不仅积极参与学校教育的改革,而且以战斗的姿态,同全国人民一道,向着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向着封建军阀和国民党新军阀反动统治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为川南地区革命斗争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从1924年大革命运动爆发,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川南师范吸引和造就了恽代英、萧楚女、刘愿庵、李求实、刘力劳、余泽鸿、陈泽煌、曾润百、张霁帆、肖世奇、王诚意、王彦家、穆世济等大批彪炳史册的革命志士,建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为川南师范校史增添了耀眼的光彩。这批革命志士用鲜血染红了这片英雄的土地。忠山常青,大江长流,人们将永远铭记这些英雄的革命烈士。
泸州起义纪念碑
4.抗战艰难日,奋起救亡时
抗战时期,川南师范处于变动、搬迁之中。1939年上期,为躲避日机轰炸,川南师范由城里迁往距城20公里的兆雅镇乡下燕子岩,历时5年之久。1944年川南师范迁返城内盐局旧址不到一年,11月初,国民党军在衡阳失利,桂林、柳州、南宁、宜山先后沦陷,年底贵州境内的独山失陷,西南震恐,川南师范再次迁返燕子岩,又历时一年之久。学校几经搬迁给师生生活和学习造成了种种困难。在艰难的办学条件下,教师们坚持严谨教学;学生们秉承“救国不忘读书,读书不忘救国”的精神,坚持刻苦求知。在这民族灾难深重的时期,川南师范的进步师生在学校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奋然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成立川南师范特别支部开展抗日宣传活动,成立抗日义卖会,积极响应冯玉祥的救国献金运动,使恽代英时期的光荣革命传统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扬光大。
川南师范泸县兆雅镇燕子岩旧址
5.冲破黑暗,迎接解放
抗日胜利后,全国又被卷入国内战争的硝烟中,以聚敛钱财为目的的国民政府大量发行纸币搜刮民脂民膏,全国人民生活在万劫不复的苦难深渊。这一时期的川南师范却以其严谨的学风、高质量的办学水平享誉全川,远近求学者云集而来,学校规模迅速扩大。1949年,学校学生规模达到1196人,这是学校建校以来的最大规模。在极其恶劣的政治经济境况下,学校能保持高速发展,唯靠学校那不为风雨所动的优良办学传统。期间的几任校长,如江东之、蒋成堃、李希仁等,多为儒雅之士,精于管理,善于调动人气,令师生于一箪食一瓢饮的清贫中教学不怠;一方面“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另一方面“求真理、求知识、求发展”。
1949年11月,川南师范地下党组织得知国民党欲将军训学生拉到隆昌云顶寨抗击解放军,立即组织学生疏散回家,同时成立护校委员会,由毕业班学生何世鸿担任主任委员,组织部分教师、工友、学生,共百余人站岗放哨保护学校。12月3日深夜,解放军由小市渡沱江进城,护校队到会津门列队欢迎,从此,泸州解放。泸州的解放使川南师范获得新生。
刘邓大军解放泸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