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Geosat系列
1985年3月12日,美国海军发射了高度计卫星Geosat,上面所搭载的Ku波段(13.5GHz)雷达高度计,其主要任务是为美国海军精确测定海洋大地水准面,同时提供业务化海况和风速测量。Geosat卫星高度计轨道高度为800km,轨道倾角为108°,实际测高精度达到了10~20cm。自1985年3月至1986年10月,Geosat卫星执行大地测量任务(Geodetic Mission,简称GM),轨道设计为非重复轨道,间隔为4km,在历时18个月的观测中,成功收集了2亿7千万个观测数据。自1986年11月至1990年1月,Geosat卫星执行周期为17天的精确重复任务(Exact Repeat Mission,简称ERM),在这一阶段,仪器测高精度达10cm,卫星轨道设计为精确重复轨道,偏离误差在2km以内。Geosat卫星测高数据已成功应用于全球大地水准面、重力异常与扰动、海洋潮汐和海洋环流等的研究。
1998年2月10日,美国海军发射了Geosat的后继卫星GFO,采用与Geosat相同的17天精确重复轨道、工作波段、轨道高度和轨道倾角。GFO的主要目的是为美国海军提供实时的海洋地形数据,不执行大地测量任务。2008年11月26日,卫星停止工作,后续的规划未见报道。
2.ERS系列
1991年7月17日,欧空局(ESA)发射了ERS-1卫星,其上搭载有高度计传感器。ERS-1卫星高度计轨道高度为785km,轨道倾角为98.52°,卫星高度计工作频段为Ku波段(13.8GHz),实际测高精度达到了10cm,同时,根据不同的观测目的,重复周期设计为3天、35天和168天,重复轨迹的偏离误差亦缩小到1km以内。ERS-1卫星高度计主要用于测量有效波高、海面风速及其变化、海洋环流、全球海平面变化等。2000年3月31日,卫星停止工作。ERS-1卫星的3种不同重复周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单星空间采样分辨率,对于大中尺度海洋动力学和大地测量学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1995年4月21日,欧空局发射了ERS-1的后继卫星ERS-2,其搭载有与ERS-1卫星相同的高度计传感器,以及采用相同的轨道高度与轨道倾角,ERS-2卫星重复周期为35天,而未采用ERS-1卫星设计用于海冰与大地测量任务的3天和168天重复周期。2003年7月,与卫星高度计有关的磁带记录仪发生故障,导致只能接收卫星过境地面站期间的观测数据。2011年7月6日,ERS-2卫星停止工作。
2002年3月1日,欧空局发射了ERS-1/2的后继卫星Envisat,其上搭载有一台双频高度计RA-2,工作波段为Ku波段和S波段,其轨道高度为782.4km,轨道倾角为98.55°,重复周期为35天。S波段在2008年1月18日以后发生故障失效。为延长Envisat卫星的工作寿命,欧空局于2010年10月22日开始将Envisat调整到799.8km轨道运行。从2010年11月2日开始,Envisat的重复周期变为30天。2012年4月8日,Envisat传回最后一组数据后再没有接收到数据,与Envisat失去联系一个月后欧空局发表公告称,该机构运行10年的环境观测卫星Envisat正式“退休”。
2013年2月25日,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和法国国家太空研究中心联合发射了Saral卫星,作为Envisat雷达高度计的后续卫星,Saral卫星上携带了Ka波段(35.75GHz)的雷达高度计Altika,其轨道重复周期为35天,入射角是98.54 °,该卫星计划运行3年。Altika高度计是首颗采用Ka单波段工作的高度计,Ka波段的主要优点是可缩小脉冲足迹,提高水平方向分辨率,带宽为500MHz,亦可显著提高垂直方向的分辨率;缺点是对云雨天气过度敏感,会导致降水区域的数据质量下降。(www.xing528.com)
2016年2月17日,欧空局发射了Sentinel-3A卫星。Sentinel-3A卫星为全球海洋和陆地监测卫星,主要任务是获取高精度的海面地形、海洋和陆地表面温度等,用于全球环境和气候监测。Sentinel-3A卫星运行轨道是高度为814km、倾角为98.6°的太阳同步轨道,轨道重访周期为27天。Sentinel-3A卫星上搭载了一台双频(C和Ku波段)合成孔径雷达高度计,可提供海面高度、海浪波高和海面风速等数据。合成孔径雷达高度计有两种雷达模式:低分辨率模式(LRM)和合成孔径雷达模式。
3.T/P系列
1992年8月10日,美国宇航局(NASA)与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CNES)联合发射了高度计专用卫星TOPEX/POSEIDON(T/P)。T/P卫星搭载了TOPEX和POSEIDON两台高度计,TOPEX为双频高度计,工作波段为Ku波段和C波段,POSEIDON为实验性单频固态雷达高度计,与TOPEX共享一根天线,但是只占用10%的工作时间。T/P高度计的轨道高度为1336km,轨道倾角为66°,轨道设计为精确重复轨道,周期为10天,全球覆盖率可以达到90%,其主要任务是监测全球海面高度及其变化,研究海洋环流及对周边的影响。与之前发射的高度计卫星相比,T/P高度计的观测精度有了很大的提高,测高精度达到了2~3cm。2006年1月18日,T/P卫星完成使命,停止工作。
2001年12月7日,NASA与CNES联合发射了T/P的后继卫星Jason-1,延续T/P卫星的使命,为全球环流的研究提供连续时间序列的高精度海面观测数据。Jason-1的设备和数据处理系统与T/P卫星一致,具有相同的精度,但它的重量为T/P卫星的1/5,仅重500kg。
2008年6月20日,NASA与CNES联合发射了T/P高度计的第二颗后续卫星Jason-2,其搭载设备与Jason-1卫星相同,轨道参数和重复周期也相同,但其搭载的Poseidon-3高度计仪器噪声较之前更低,并且采用了对陆地和海冰区域更为有效的跟踪算法。
2016年1月17日,由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猎鹰-9(Falon-9)运载火箭发射了Jason-2的后继卫星Jason-3。Jason-3由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NASA、欧洲气象卫星应用组织(EUMETSAT)和CNES联合研制,目标是保持TOPEX/Poseidon、Jason-1和Jason-2卫星数据的连续性。Jason-3卫星将经历6个月的仪器在轨测试。一旦完成测试,它将正式进入业务化运行,与Jason-2卫星共同提供服务。
T/P、Jason-1/2/3卫星采用相同卫星轨道,同时为保证其搭载的卫星高度计测量的一致性,之前的卫星与后续卫星均保持同时在轨运行一段时间,以便于对后续卫星的观测仪器进行校准(T/P对Jason-1进行校准,Jason-1对Jason-2进行校准,Jason-2对Jason-3进行校准);在完成校准后,之前的卫星保持轨道高度,但轨道位置调整,后续卫星继续运行。这样,既能保证T/P系列卫星测量的连续性,同时实现了加密观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